【轻质减负】Unit 2 Home sweet home Grammar focus & vocabulary in use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轻质减负】Unit 2 Home sweet home Grammar focus & vocabulary in use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轻质减负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2 Sweet Home 第3课时
Grammar focus & vocabulary in use教学设计
一、课型: 语法词汇课
二、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版)》强调,语法与词汇教学需在主题意义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形式-功能意识与社会语用能力。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Can/Could...”结构在家庭协作场景中的语用功能(请求与许可),区分其在不同交际意图中的句式特征(如“Could you... ”的委婉性、“Can I... ”的直接性),并基于代际沟通的礼貌原则选择恰当表达;同时要求学生围绕“家庭责任分工”话题,系统运用待客准备类动词短语(clean up/pack up/hang up/take out rubbish 等)协商任务、表达关怀,最终达成语言准确性与交际得体性的统一。
本课时主题“Shared Family Responsibilities”隶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中的子主题“代际互助与家庭责任”,并延伸至“人与自我”子主题“劳动习惯与协作精神”。教材以“语法聚焦-词汇应用-情境创作”为逻辑主线,通过语法规则归纳(3a)、词汇搭配训练(2b)与跨文化对比(2c书信写作)三重载体,系统训练 10 个核心动词短语的语用功能及“Can/Could... ”句式的策略化使用(从单句请求→多轮协商),引导学生在家庭责任分配的真实议题中理解“语言礼貌层级”的文化内涵,深化平等协作的家庭观念,培养跨代际沟通的语用能力。
教材解读
知识要点
词汇:核心短语:pack up, hang up, take out rubbish, sweep the floor, clean up the bathroom, fold clothes; 功能表达:Could you please... Can I... feel free to, give a hand
句型:礼貌请求:"Could you please sweep the floor ";"Can you help me hang up the photos "; 请求许可:"Could I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Can I put some flowers on the table "; 应答句式:"Yes, I'll do it at once.";"Sure/No problem!";"Sorry, but you have to..."
语法:情态动词can/could的语用区分:can表示能力/许可,could表示委婉请求; 介词搭配:hang up on the wall, pack up into boxes, take out of the room
重难点
词汇:
pack up(整理打包)与 clean up(清洁打扫)的语义混淆
hang up(悬挂)与 hang out(外出闲逛)的短语动词辨析
take out(取出)与 throw away(扔掉)的用法差异
句型:
Could you... 与 Can you... 的礼貌程度区分不清晰
应答时Yes, I will与Sure, I can的语用混淆
否定应答中"Sorry, but..."委婉结构的掌握困难。
文化:
英语礼貌请求中的间接性表达(如"Could you possibly...")理解不足
中西家庭责任分工的文化差异认知模糊
"feel free to"蕴含的开放包容态度体会不深。
突破点
词汇情境化:
创设"搬家新社区"任务情境,用实景图片展示pack up clothes(叠衣)、hang up photos(挂照片)、take out rubbish(倒垃圾)等动作差异,建立视觉-语义直接关联。
句型阶梯训练:
基础层:机械操练"Could you... " "Can I... "句式结构
应用层:提供不同社交距离场景(家人/邻居/老师),训练礼貌层级选择
拓展层:设计"拒绝请求"话术训,学习"Sorry, but..."的委婉表达
语用深化:设计"跨代沟通"角色扮演任务,要求综合运用:礼貌请求(Could you help me... )解释原因(I need to...for Grandma)协商妥协(How about if I...first )。培养在真实家庭场景中综合运用语言形式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
词汇:约65%学生能认读基础家务动词(clean, sweep),但对短语动词pack up(误译为"包装")、hang up(混淆于"闲逛")理解偏差;take out rubbish常误用为throw away rubbish(受中文"扔垃圾"影响)。
语法:能造简单请求句(Can you help ),但Could you... 结构中省略please(教材3a范例未充分吸收);应答时仅用Sure/Sorry,缺乏情境化补充(如"Yes, I'll do it after dinner")。
语音:Could you连读发音困难(/k dju /误读为/k d ju/);疑问句末语调降调偏多(如"Can I go ↘"),弱化请求委婉性。。
2.行为习惯
课前:词汇预习侧重单词孤立记忆,忽略短语搭配(如clean up the bathroom视为两个单词)。
课中:语法练习时过度关注形式变化(can→could),忽视语用功能差异;小组对话机械套用教材例句(如3c仅复现"Can I use your phone "),缺少生活化扩展。
课后:作业以句型转换题为主(如Can you→Could you),缺少社区协作场景的跨学科实践(如英语策划"社区清洁日")。
3.关键能力
信息获取:语用能力:仅35%学生能根据交际对象调整礼貌程度(对邻居用Could you possibly... );拒绝请求时60%直接说No,未掌握"Sorry, I'd love to but..."缓冲策略。
文化理解:75%学生将"feel free to ask"简单理解为"随便问",未体会其"主动提供帮助"的文化内涵;对中西家庭责任差异(如子女家务参与度)认知模糊。
迁移创新:仅25%学生能在角色扮演中融合多元素(如用"Could you...because..."说明原因,用"How about..."替代方案),多数停留在单句重复层面。
学习目标
基础性 目标 能准确识别并在语境中理解本课10个核心家务短语(pack up, hang up, take out rubbish, sweep the floor, clean up the bathroom, fold clothes, give a hand, feel free to, borrow from, move to)
掌握“Can/Could you... ”和“Can/Could I... ”的基本句式结构,能正确进行句式转换
能完成课本3a的语法分类任务,准确区分请求(R)和许可(P)两种功能
能根据2b的词汇搭配练习,正确完成短语与插图的匹配任务。
拓展性 目标 能模仿3c的对话范例,创作4组符合真实情境的请求与许可对话(如借用物品、请求帮助)。
能参照2c书信格式,运用本课词汇完成简单的社区欢迎卡创作(使用3-5个本课短语)。
能小组合作完成“社区清洁日”活动策划,分配各项任务并使用礼貌请求句式进行协商。
挑战性 目标 能将所学应用于真实生活场景:制作英文版“家庭责任分工表” 包含4项具体家务任务描述 使用3种以上礼貌请求句式 体现对长者需求的特别关注
能创作“美好社区倡议海报” 运用5+个本课词汇短语 包含2-3个礼貌请求句型 体现社区互助的文化理念
五、实现路径
预备性知识 学习 短语预学: 让学生提前跟读“家务动词短语”录音,像 pack up、hang up、take out rubbish 这些,用手机录下来发给我。我挑几个容易读错的(borrow、floor 里的 / / 和 / /)第二节课集中纠正。
配对小游戏: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单上预习性知识的习题。将短语与汉语意思配对。了解学生的学情及知识漏洞。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看图抢答:PPT 放三张生活照——整理书桌、挂照片、扫地。学生看到图就脱口而出短语,我顺手纠正发音,特别是 hang up 里的 / /。
语法小归纳: 先让学生做书 3a 的 R/P 分类,投影答案,一起对。 再来个小组 PK:谁能最快总结出“Could/Can + you + …”是请求别人做,“Could/Can + I + …”是请求自己做。赢的小组加星。
机械-意义操练: ① 机械替换:Can you… → Could you…,全班齐读→分组读→个人读。 ② 意义操练:PPT 再给几张图,学生用目标句型说句子,“Could you sweep the floor, please ”
拓展性目标 实现路径 情景对话创作: 把书 3c 的四个小场景(手机没电、忘带钥匙、问课程、参加社区清洁)做成卡片,两人一组抽卡编三轮对话。我在教室里转,听到 please 用得恰当就给一颗星,句型对了再补一颗。
欢迎信小练笔: 用 2c 的模板,四人一组给“阳光社区”写封欢迎信,要求埋 3 个本课短语、2 句礼貌请求。写好了投屏,大家互评,贴到英语角。
挑战性目标 实现路径 我的家庭值日表: 让学生回家列一张英文“我家本周分工表”,里面要有: 4 个家务动词短语(必用 pack up、hang up 等) 3 句不同礼貌程度的请求(Can you… / Could you… / Could you possibly…) 1 条贴心小提示,比如给奶奶床边放双拖鞋。 第二天贴墙展示,大家逛一圈贴小红花。 社区倡议海报: 四人一组,做一张“共建美好社区”英文海报。要求: 至少 5 个本课短语 2-3 句礼貌请求 体现“老中青互助”的画面或文字 第三节课办个小展览,全班投票选“最暖社区倡议奖”。
课堂流程
基本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激活背景 5分钟 再现情景: PPT出示Peter一家和Sunshine Community的图片,重温故事背景:“Peter's family just moved to Sunshine Community. It was a long journey. Now, they are busy unpacking and cleaning their new apartment.” 引入冲突: 提问:“They have so much work to do. What should they do And look, the friendly neighbors are coming to welcome them and offer help. What will they say ” 引出目标: “Today, we'll learn how to offer help and make requests politely in such situations, just like the neighbors and Peter's family.” 观察图片,回忆上一课时内容,进入故事情境。 思考教师提问,并尝试用已知的简单英语回答(如:They need help. They can say 'Can you help me ')。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如何礼貌地请求和提供帮助。 紧扣教材主线剧情,通过再现Peter一家搬入新社区的情景,快速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通过设置“如何求助与提供帮助”的真实交际困境,自然引出本课核心功能句型(Can/Could you...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充分体现《课标》中“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开展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 教师引领 12分钟 词汇-图片匹配: 利用PPT展示4幅漫画(clean the balcony, pack up the biscuits, fold clothes, take out the rubbish),引导学生说出或学习核心短语。 句型呈现: 点击PPT,在每幅漫画下呈现邻居和Peter一家的对话气泡,突出显示目标请求句型:“Could you please clean up the balcony ”, “Can you help me pack up the biscuits ”。 归纳辨析: 引导学生观察所有例句,归纳出“Can you... ”和“Could you... ”都是用于提出请求,并体会“Could”更为礼貌。同时区分用于请求许可的“Can I... ”。 分类活动(3a):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3a的语法聚焦(Grammar Focus)表格,区分请求(Request)和许可(Permission)。 模仿朗读: 组织学生跟读音频或教师朗读对话,重点模仿委婉的语调。 句型和应答匹配: 进行快速问答练习,教师说请求句,学生集体或个别给出恰当应答(Sure./No problem./Sorry, I have to...)。 看图片,尝试说出对应的家务短语(如:clean the room, put things in the box)。 学习并朗读PPT上的目标句型,感知其音、形、义。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对比、归纳句型的结构和功能差异。 独立完成3a的R/P分类任务,并与同桌核对答案。 认真模仿语音语调,力求准确。 快速反应,进行问答练习,熟悉不同应答方式。 遵循从词汇到短语再到句型的语言认知规律,利用课件中的漫画情景将语言知识直观化、情境化。通过对比和归纳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言规则,培养其分析能力和学习策略,将语言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机械记忆,体现了《课标》中“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和梳理语言知识”的活动观。 本环节旨在通过理解、模仿、重复、匹配等控制性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语言形式,实现从“理解”到“掌握”的过渡。准确的语音模仿和快速的应答训练为后续的意义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符合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和《课标》关于“通过练习活动内化语言知识”的要求。
合作学习 拓展能力 15分钟 情景对话(3c): 分配教材3c中的4个情景给各小组,要求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编写并表演简短对话。 提供支持: 巡视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词汇和句型帮助,鼓励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邀请展示: 邀请2-3组上台表演,并给予积极评价。 小组合作,根据分配的情景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 大胆尝试,编写和练习对话。 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在控制性练习的基础上,创设相对真实的微型语境,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应用于模拟的交际中。小组活动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合作精神。此环节是语言从“学得”到“用得”的关键一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初步的交际能力,体现《课标》中“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活动观。
语言应用 熟能生巧 6分钟 设置任务: 回到主线情景:“The Sunshine Community is going to hold a welcome party for Peter's family. We need to prepare for it.” 发布小组任务:制作一份派对准备计划。 明确要求: 要求计划中必须包含:① 至少4项准备工作(使用本课短语);② 至少3句礼貌的请求或协商用语(使用Can/Could... )。 引导展示: 组织小组展示他们的计划,并引导进行简单的互评。 小组讨论, brainstorm 派对需要做的准备。 共同协商,分配任务,并用英文写下计划。 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Welcome Party Plan”。 设计一个与课时主线情景紧密相连、更具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做中学”的过程,实现了语言的迁移和创新,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发展,完美体现了《课标》中“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联系个人实际,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高级目标。
提炼意义 情感升华 6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 “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 ” 引导学生从词汇和句型两方面总结。 升华主题: 提问:“Why do people in Sunshine Community use so many polite words What makes a ‘Sweet Home’ and a ‘Friendly Community’ ” 总结:Polite language shows respect and care. Helping each other with polite requests makes our home sweeter and our community more friendly. 跟随教师引导,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重点。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理解礼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强化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深度提问,挖掘“Sweet Home”和“Sunshine Community”主题意义背后的育人价值,将语言学习上升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层面,实现学科育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直接回应《课标》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自我小结 检测练习 2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完成知识思维导图。已经完成自我检测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和重点词汇及功能性语言。完成自我检测内容。
作业布置 1分钟 基础性作业: 朗读并背诵Grammar Focus中的对话。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练习。 提高层作业:请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情景,编写一段简短的对话,或采访一位家人,内容需围绕家务劳动并使用本课所学的礼貌请求与征求许可的句型 拓展性作业: 和你的搭档模仿3c,再编写一个发生在Sunshine Community里的求助对话。 为班级大扫除设计一份英文责任分工表,并使用本节课所学的礼貌句式。 设计分层作业,兼顾全体学生的基础巩固和部分学生的能力拓展。基础作业确保知识落实;拓展作业延续课堂情景(Community)或联系学生实际(班级大扫除),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继续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
八、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