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藤野先生 第1课时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藤野先生 第1课时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藤野先生 第1课时
看到这个标题,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疑问?




素养目标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绯红”“诘责”“油光可鉴”“抑扬顿挫”等词语。
2.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3.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难点)
4.透过事件了解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重点)
任务一 知人论世解背景,积累字词奠根基
任务二 通览全文晓大意,梳理脉络探全篇
任务三 相识相处至离别,师恩点滴永驻心
任务四 心路历程探幽微,医文抉择显志向
任务五 剖文析情探心迹,青年鲁迅面面观
知人论世解背景,积累字词奠根基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知识补充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家中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位医生家里,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因为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被要求离职,后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科,一年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自设诊所。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
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
回忆性散文一般有以下特点:
①以片段式呈现,不追求完整性;
②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
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中既有“当时
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
字音字形
烂熳( ) 绯红( ) 宛如( )
发髻( ) 驿站( ) 芋梗( )解剖( ) 挟着( ) 扒手( )
订正(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瞥见( )
油光可鉴( ) 杳无消息( )
抑扬顿挫( ) 深恶痛绝( )
màn


fēi

pōu
piē
yǎo
wǎn
xùn

jié
jiàn
yù ɡěnɡ

xié
dìnɡ
cuò

现写作“烂漫”
绯( 绯红 )
fēi
fěi
pái
徘( 徘徊 )
诽( 诽谤 )
多音字
( )落第
( )丢三落四
( )落枕

luò

lào
( )食宿
( )星宿
( )一宿
宿

xiù
xiǔ
( )厌恶
( )恶心
( )凶恶


ě
è
( )解剖
( )押解( )浑身解数

jiě
jiè
xiè
( )下咽
( )咽喉( )呜咽

yàn
( )扒手( )扒皮



yān

指小偷。
理解词语
绯红:
鲜红。
宛如:
正像,好像。
遗民:
流言: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人,也泛指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傲慢无礼。逊,谦虚。
不逊:
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畸形: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瞥见:
一眼看见。
精通:
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文中是讽刺的说法。
决意:
拿定主张,决计。
诘责:
责问。
杳无消息: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曰,叫。
通览全文晓大意,梳理脉络探全篇



1.速览全文,找一找:文中作者的回忆变换了几次地点?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2.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些事情?试用小标题概括。
整体感知
速览全文,找一找:文中作者的回忆变换了几次地点?
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东京
仙台
北京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4)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36)我离开仙台之后……
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3)
(4-35)
(36-38)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相处→离别)
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藤野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
时间顺序
东京
仙台
北京
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些事情?试用小标题概括。
关心解剖实习
添改讲义
匿名信事件
纠正解剖图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了解裹脚
幻灯片事件
途经“日暮里”、“水户”
受到优待
相识相处至离别,师恩点滴永驻心



明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明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双 线 结 构
找找初识藤野先生时作者对他的印象,完成下列卡片。
姓名 年龄 职业
外貌 动作 声调 衣着 小结:运用____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形象。
治学严谨、生活简朴、不拘小节
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
藤野严九郎
30
解剖学教授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白描是一种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描写人物、环境等内容的写作手法。鲁迅先生也非常擅长白描,他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用:
使被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谈到白描的方法时,他曾说:“白描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①添改讲义
②纠正解剖图
③关心解剖实习
④了解裹脚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说一说:由_________(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我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的藤野先生。
(15)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添改
讲义
“我”看到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为什么会吃惊、不安、感激?
吃惊:因为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中国学生改讲义
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
感激: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情关心。
【改文】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
原文: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纠正
解剖图
藤野先生
1.“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
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
2.“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3.“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关心解剖
实习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重点词:听说 看一看 怎么回事
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
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
重点词:叹息
了解女人
裹脚
为什么藤野先生询问裹脚的事情,会让作者感到“很为难”?
女子缠足是旧中国的陋习、国家的丑事。作者不愿与外国人提及此事,表现了他对旧中国弊病的痛恨,和对中国女子缠足的同情与救治的绝望。
形象总结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同情不幸者;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正直热忱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藤野先生:
考点备查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跟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来写?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考点:概括典型事例
答题思路
筛选信息
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规范表述
按“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的模式表述
注意:有字数限制时,可省略次要信息,保留“何人”“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
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告知藤野先生后,藤野先生的态度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藤野先生感到悲伤、惋惜,但是尊重作者的决定。
可以从“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叹息”等词句中看出来。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伟大”指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装订收藏先生改正的讲义
把先生的照相挂在书桌上方
多写文章,将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课后练习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绯红(  )   驿站(    )
诘责(  ) 畸形(  )
2.根据课文填空。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这部文集中以记人为主的文章有三篇,即《     》记师恩,《    》记友情,《         》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fēi


jié
朝花夕拾
范爱农
藤野先生
阿长与<山海经>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A
3.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