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学历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学历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如何突出中心
大概念:
习得策略,突出中心
核心问题:
如何在写作中突出中心?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回顾《春》《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三篇文章,明确各篇课文的中心。
2.能够通过研读《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四篇文章的写作策略,学习如何突出中心的方法。
3.能够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学会突出中心,表达情感和思考。
学习资源:
《春》《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完成“回顾课文,明确文章中心”(PO1 PO3)
评价任务二:完成“回顾课文,明确文章中心”(PO2 PO3)
评价任务三:完成“运用策略,准确表达情感和思考”(PO1 PO2 PO3)
核心任务:
经过半学期的语文学习,小渝同学自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已经达到本班的天花板级别。然而,语文科代表小才告诉他:“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不服气的小渝邀请你和他结成学习搭子,一起制定“写作达人修炼计划”,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任务一:回顾课文,明确文章中心
学习目标:
回顾已学课文,明确各篇文章的中心。
学习任务:
通过查找古代汉语字典,你们发现“意犹帅也”中的“意”,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夯实基础概念,你们决定一起回顾下面各篇课文的中心。
《春》
《秋天的怀念》
《再塑生命的人》
任务二:研究写作策略,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研读课文写作策略,学习作者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学习任务:
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文章的思想仅仅是正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大家都能明白。”为了将自己的思想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你们打算研读《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四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他们突出中心的方法。
1.根据学习支架中的各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课文 方法 结合课文简要说明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往事依依》
《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支架:
课文 写作特点
《济南的冬天》 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依次描写济南的山景水色,写的内容很多,却眉目清晰,中心突出。
《雨的四季》 作者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雨在四季不同的形态和“性格”。
《往事依依》 关于和自己学习、成长有关的事写得详,关于其他的事略写或者不写。
《再塑生命的人》 作者多处运用铺垫、呼应等手法,写出了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对自己人生的重大意义,从而凸显了主题。
2.除了刚刚总结的四种方法外,还能从经典课文中学习到更多的方法,你发现了吗?
在《雨的四季》一文中,作者在开头、行文中、结尾都用了大量的 (表达方式)句。而这些句子分别有 的作用。
请阅读下面的这篇作文,完成此任务的自我评价。
一件小事
再一次翻开我的笔记本电脑,看到那个熟悉的阶梯状的显示网络信号的图标,我就想起不久之前的一件让我感动的事。
我爸一直都给我留下一个“严父”的形象,动不动就发火,让我感到了畏惧。
从海边度假回来后,表弟就说我的那台娇气的笔记本电脑又坏了。“还好这回不是硬件方面的问题,我,一个电脑通,怎么可能修不好呢?”我叫道。我打开电脑,正准备打开浏览器,看看问题,刚打开电脑,就从右下角弹出了气球:“有限的网络访问权限——无法连接到网络。”“嘿—上不去网络了!这台电脑不是也就没有用了吗?”我想。于是,我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战争”。
但是我还是失败了。第一回,修改网络配置,我败;第二回,修改路由器配置,完败;第三回,子网掩码之战,我再败……
第四回,……弄得我唇干口燥,汗流浃背,算了,不修了,我看着都揪心。
于是乎我把电脑交给了我爸。“爸,求求您了,这破电脑您能修好吗?”我几乎是跪着求我爸,生怕他再发火。“行吧,但是你还要学习呢。你这回是不是又考砸了?”我爸开始态度还好,但是之后又由睛转阴,肯定又要问责我了。但是在我的一再央求下,我爸还是把电脑收下了。
我忐忑不安地过了一整天,但是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我爸怎么一直都闷在他自己的屋子里除了吃饭上厕所都不出来?我于是悄悄地拉开一点屋门,看到我爸正专注的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大电脑前摆着我的小电脑,水放在那里也顾不上喝。我从餐桌上拿了只梨,推开门,问爸:“爸,吃只梨吧,天太干了!”他却摆摆手,说是“不用管了,因为电脑即将修好”。但是可惜的是,电脑其实还没有修好,是我自己后来修好的。
虽然我爸没有帮我修好电脑,但是他对我的关心却能从其中看见。但之后,我以我爸会变成好脾气,但并没有。就像雷雨天时,小树只是觉得那闪电会劈到自己,会害怕,从而不喜欢雷雨,但小树你可曾注意过,雷雨让你害怕的同时,也会用那雨水滋润你的心灵!这虽然可能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但,严父的背后其实是关心与爱护。
人物的主次、内容的详略是由文章的中心确定的,上面这篇作文写了我和爸爸关于修电脑的一件小事。如果文章想表达的中心不同,那么主次详略势必也会发生变化,请填写下表。
主题 爸爸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主题 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解决问题
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次要人物
详写 详写
略写 略写
如果明确文章的中心是父亲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那本文是否做到了主次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呢?请简要点评,填写表格。
文章结构 事情经过 点评
开头
正文 起因
经过
结果
结尾
4.再次阅读二单元课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回答问题。
(1)所要突出的中心是
(2)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
(3)行文的线索是
(4)线索与中心的关系是
5.请根据下面表格,在文中进行圈划批注
概括与线索相关的事件或场景 对与线索相关的人、景、物的描写 围绕中心,分析主次详略安排的原因
母亲 我 北海菊花
6.思考:
(1)母亲进来了,为什么“挡在窗前”?
(2)她“憔悴的脸上”为何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刚刚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后面为何“忽然不说了”?
(4)“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有什么作用?
学习支架:
关于明暗线索:
一篇文章行文的线索不一定只是一个,可以有多个线索,要看哪一个线索是最突出的,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一一对应,一明一暗展开叙述。
任务三:运用策略,准确表达情感和思考
学习目标:
能够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学会突出中心,表达情感和思考。(po2)
写作练习:
时光不可倒流,但很多人和事会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任岁月漂洗。这些挥之不去的人,这些历历在目的事,这些充满情感的物品,这些拨动心弦的感受,都是人生的珍宝。有时我们心底的这些柔软的情愫无法变成直接的呼喊,于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承载的物品,表达沉淀在我们记忆中哪些永远难忘的感动。请以“记忆中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2.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3.字数600字以上。
评价量规:
等级 标准
合格 能围绕中心,选材组材,主次详略得当 能托物寄意,线索明确 围绕中心,有对与线索相关的人、景、物的描写 能围绕线索,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优秀 能围绕中心,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巧妙地选材组材,主次详略得当 能托物寄意,线索明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围绕中心,对与线索相关的人、景、物的描写具体充分,生动感人; 能围绕线索,多处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写作提纲 作文题:记忆中的 所要表达的中心: 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 叙事线索与中心的关系:
选文一: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文二: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文三:
往事依依
于漪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