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认识运动 导学案(含解析)----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认识运动 导学案(含解析)----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新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三阶训练2.1 认识运动
一阶 概念夯基础
一、机械运动
(一)概念
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最直观的运动形式,涵盖人、动物、车船等的运动,以及行星、地球等天体的运动,这些宏观物体位置改变的运动,均属于机械运动 。
(二)分类
依据运动路线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位置,运动轨迹为直线则是直线运动,为曲线则是曲线运动 。
二、分子运动
(一)物质组成与分子运动
常见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原子处于不停运动状态。像花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能吸引蜜蜂,体现分子运动特性 。
(二)分子运动与物质状态
分子不同运动情况,对应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时分子有相对固定位置,类似教室里有序就座;液态时分子相对活跃,像同时做操的状态;气态时分子运动剧烈,如同操场上分散跑动 。
三、物质世界的运动研究
(一)研究范畴
物理学聚焦物质世界组成、相互作用及运动变化规律,宏观物体机械运动和微观分子运动,均是研究范畴,几百年来,对宏观与微观运动的探究,一直是物理学核心任务 。
(二)微观探索拓展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内部有更复杂结构(如原子核、电子等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微观运动理论,对科技发展意义重大,且微观领域研究仍在持续深入 。
二阶 习题针对练
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树叶飘落
C.小草发芽 D.雨滴下落
2.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D.无生命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3.科学家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电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C.中子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D.中微子具有动能
4.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5.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6.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属于    运动。
7.如图所示,人在打喷嚏、咳嗽时会喷出大量的飞沫,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它里面包裹分泌物或病原菌,飞沫可漂浮在空气中。因此,建议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当感冒咳嗽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关于飞沫传播是属于    (选填“机械运动”或“分子运动”)。
8.金刚石制成的玻璃刀可以切割玻璃,这是因为金刚石的    大。金刚石原子内部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组成的。
9.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     是可分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如图小明在家中自制了一个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棒,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发现金属球下端的细线张开了,那是因为橡胶棒上会带     (选填“正”或“负”)电,然后橡胶棒接触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细线上,这细线由于带了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三阶 拓展思维练
10.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的直径,把一滴0.04 mL的油酸注入1000 mL的无水酒精里,调匀后取出0.04mL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于水面上,油膜在水面上散开,测得油膜的面积为100cm2,试计算油酸分子的直径。
》》教师专享《《
一、关联机械运动,感知生活里的运动形式
校园观察与分类:组织学生在校园找运动现象,像跑步同学(直线 / 曲线? )、飘动的国旗(机械运动 ),让学生判断运动类型,描述位置变化,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
交通场景分析:结合上下学路上的车、人,分析汽车直线行驶(直线运动 )、转弯(曲线运动 ),引导学生说清运动路线、位置改变,把机械运动知识和交通场景结合 。
体育项目应用:以篮球、跳绳等体育活动为例,篮球投篮是曲线运动,跳绳时人上下是直线运动,让学生用机械运动知识分析,明白生活中运动的多样形式 。
二、联系分子运动,解释生活中的微观现象
生活物品探秘:拿樟脑丸变小、湿衣服晾干,引导学生用分子运动解释,思考 “为啥樟脑丸会‘消失’?衣服上的水咋没了?” ,理解分子不停运动 。
饮食中的现象:吃泡面时,问 “为啥老远能闻到香味?” ,让学生用分子运动知识说明,还可延伸到炒菜飘香,感受分子运动和生活的关联 。
2025-2026学年新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三阶训练2.1 认识运动
一阶 概念夯基础
一阶 概念夯基础
一、机械运动
(一)概念
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最直观的运动形式,涵盖人、动物、车船等的运动,以及行星、地球等天体的运动,这些宏观物体位置改变的运动,均属于机械运动 。
(二)分类
依据运动路线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位置,运动轨迹为直线则是直线运动,为曲线则是曲线运动 。
二、分子运动
(一)物质组成与分子运动
常见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原子处于不停运动状态。像花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能吸引蜜蜂,体现分子运动特性 。
(二)分子运动与物质状态
分子不同运动情况,对应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时分子有相对固定位置,类似教室里有序就座;液态时分子相对活跃,像同时做操的状态;气态时分子运动剧烈,如同操场上分散跑动 。
三、物质世界的运动研究
(一)研究范畴
物理学聚焦物质世界组成、相互作用及运动变化规律,宏观物体机械运动和微观分子运动,均是研究范畴,几百年来,对宏观与微观运动的探究,一直是物理学核心任务 。
(二)微观探索拓展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内部有更复杂结构(如原子核、电子等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微观运动理论,对科技发展意义重大,且微观领域研究仍在持续深入 。
二阶 习题针对练
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树叶飘落
C.小草发芽 D.雨滴下落
【答案】C
【解答】解:A、小鸟在空中飞行时,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树叶飘落时,树叶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错误;
C、小草发芽的过程,小草的位置相对地面没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正确;
D、雨滴下落时,雨滴的位置相对地面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D.无生命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答案】C
【解答】解: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10﹣10m,故A错误;
B、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非常小,如果将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球,其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一般显微镜看不到,所以必须使用超级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故B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
D、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也是由分子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3.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日本和加拿大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电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C.中子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D.中微子具有动能
【答案】D
【解答】解: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错误;
B、电子是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故B错误;
C、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故C错误;
D、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中微子在振荡,也具有质量,所以中微子具有动能;故D正确。
故选:D。
4.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答案】D
【解答】解:固体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含有相同的碘分子,都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说明相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也相同,与分子之间的空隙、引力和斥力、无规则运动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答案】A
【解答】解:物质由大量分子或者原子组成,
故选:A。
6.物理学中,把物体 位置变化的运动  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属于 宏观  运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属于宏观运动。
故答案为:位置变化的运动;宏观。
7.如图所示,人在打喷嚏、咳嗽时会喷出大量的飞沫,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它里面包裹分泌物或病原菌,飞沫可漂浮在空气中。因此,建议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当感冒咳嗽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关于飞沫传播是属于 机械运动  (选填“机械运动”或“分子运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飞沫不是分子,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故答案为:机械运动。
8.金刚石制成的玻璃刀可以切割玻璃,这是因为金刚石的 硬度  大。金刚石原子内部是由带正电的 质子  和带负电的 电子  组成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金刚石制成的玻璃刀可以切割玻璃,这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金刚石原子内部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故答案为:硬度;原子核;电子。
9.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  原子  是可分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荷  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如图小明在家中自制了一个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棒,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发现金属球下端的细线张开了,那是因为橡胶棒上会带  负  (选填“正”或“负”)电,然后橡胶棒接触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细线上,这细线由于带了  同种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这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2)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3)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橡胶棒接触金属球,一部分电子转移到细线上,使细线带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答案为:原子;电荷;负;同种。
三阶 拓展思维练
10.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的直径,把一滴0.04 mL的油酸注入1000 mL的无水酒精里,调匀后取出0.04mL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于水面上,油膜在水面上散开,测得油膜的面积为100cm2,试计算油酸分子的直径。
【答案】油酸分子的直径是1.6×10﹣10m。
【解答】解:稀释后的油酸溶液中的油酸占,所以水面上的油酸体积:V=0.04×10﹣6m3,油膜的面积:S=100×10﹣4m2,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1.6×10﹣10m。
答:油酸分子的直径是1.6×10﹣10m。
》》教师专享《《
一、关联机械运动,感知生活里的运动形式
校园观察与分类:组织学生在校园找运动现象,像跑步同学(直线 / 曲线? )、飘动的国旗(机械运动 ),让学生判断运动类型,描述位置变化,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
交通场景分析:结合上下学路上的车、人,分析汽车直线行驶(直线运动 )、转弯(曲线运动 ),引导学生说清运动路线、位置改变,把机械运动知识和交通场景结合 。
体育项目应用:以篮球、跳绳等体育活动为例,篮球投篮是曲线运动,跳绳时人上下是直线运动,让学生用机械运动知识分析,明白生活中运动的多样形式 。
二、联系分子运动,解释生活中的微观现象
生活物品探秘:拿樟脑丸变小、湿衣服晾干,引导学生用分子运动解释,思考 “为啥樟脑丸会‘消失’?衣服上的水咋没了?” ,理解分子不停运动 。
饮食中的现象:吃泡面时,问 “为啥老远能闻到香味?” ,让学生用分子运动知识说明,还可延伸到炒菜飘香,感受分子运动和生活的关联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