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化学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湖笔的笔头多用狼毫,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 徽墨取自松枝主干烧制,其主要成分为石墨C. 宣纸的原料主要为青檀皮,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D. 端砚的主要成分为黏土类矿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2. “科教兴国”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深地一号”油气钻井的钻头为金刚石,金刚石为分子晶体B. “蛟龙”载人潜水器耐压球壳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的硬度比钛的大C. 076型两栖攻击舰采用柴燃联合动力,燃料燃烧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D. “中国环流三号”可控核聚变能源称为“人造太阳”,核聚变是化学变化3. 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A. 激发态H原子的轨道表示式B. SO2的VSEPR模型:C. 用电子云轮廓图示意p-pπ键的形成过程D. 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4. 氟他胺是一种抗肿瘤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含有4种官能团 B. 分子式为C11H11O3N2F3C. 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之一是 D. 该分子中的碳原子可能全部共平面5.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其合成方法是:。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4.0g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0.6B. 标准状况下1.12LCO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7C. 0.1molCH3OH分子中sp3杂化的原子数目为0.2D. 1mol与足量H2反应可消耗的H2数目为26. 化工是现代生活的隐形支柱。下列生产过程涉及的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制玻璃:B. 制漂白液:C. 制:D. 制顺丁橡胶:nCH2=CHCH=CH27. 善学化学者常以化学视角去看世界,下列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相符的是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A. 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苯分子中存在大π键,较稳定B.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形成 共价键的作用C. 锂电池的比能量较钠电池的大 金属锂更易失电子D. 玻璃工艺品呈现多面体外形 粒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A. A B. B C. C D. D8. 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高分子材料W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聚合产物为可降解高分子 B. Z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CO2C. 含碳氧双键的Y的同分异构体有1种 D. Z→W的反应为缩聚反应9. 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装置目的 A.分离乙酸乙酯(沸点77℃)和乙醇(沸点78℃) B.分离植物中的不同色素实验装置目的 C.分离苯和三溴苯酚 D.从NaCl溶液中提取NaCl固体A. A B. B C. C D. D10.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离子液体。Y、Z、W位于同一周期,基态Y原子的p轨道含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基态W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电离能:YC. 结合质子的能力比强 D. 该物质中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氢键和配位键11. 由实验操作及现象,可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喷泉实验中,挤压胶头滴管,打开弹簧夹 产生喷泉现象 氨气易溶于水B 向盛有2mL0.1NaCl溶液中滴加2滴0.1AgNO3溶液,振荡试管后再加入4滴0.1KI溶液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Ksp(AgI)C 将1-溴丁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溴丁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D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A. A B. B C. C D. D12. 选择萃取法可从多金属精矿中提取金属,实现绿色生产。选择萃取镍时,镍形成如图的配合物。可解释镍易进入有机相的选项是A. 配位时Ni2+被还原 B. 磺酸基具有亲水性C. 镍与N、O形成配位键 D. 配合物与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13. 阴极—阳极协同电催化策略可实现常温合成抗癌药的关键中间体——丙酰胺。该电化学合成系统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以铅酸蓄电池为电源,则b接Pb电极B. 电子移动方向为:a→M→N→bC. M极上的电极反应有:D. 理论上M极每产生7.3g丙酰胺,则N极消耗6.0g丙醇14. 鲍鱼壳有内层和外层之分。内层是霰石,外层是方解石,其化学成分都是碳酸钙,但它们的晶胞结构不同,图1为霰石,图2为方解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霰石转化成方解石是物理变化 B. 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C. 霰石晶胞结构图含有4个、4个 D. 方解石的密度为15. 氯在饮用水处理常做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强。25℃时,氯水体系中的Cl2(aq)、HClO和的分布系数δ随pH的关系如图。已知:①;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曲线Ⅰ对应的粒子是Cl2(aq)B. 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为4左右时的杀菌效果较好C.D. 0.1molCl2溶于水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 LiFePO4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正极材料。工业上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含有少量Al2O3、SiO2和Fe2O3)为原料制备,流程如图。已知:①一定条件下,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金属离子 Fe2+ Fe3+ Al3+开始沉淀的pH 76 2.7 3.7完全沉淀的pH 9.7 3.2 4.7②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2)“焙烧”前将硫铁矿粉碎的目的为___________。(3)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4)“除铝”前要先“还原”的原因为___________。(5)“除铝”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6)“沉铁”时选择(NH4)2HPO4而不选择(NH4)3PO4的原因为___________。(7)煅烧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17. 维生素A醋酸酯是调节上皮组织细胞生长与健康的必须因子。其中一条合成路线如图。(1)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2)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3)D中手性碳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4)吡啶()在上述反应中作溶剂,其性质与胺类化合物类似。关于吡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 吡啶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 吡啶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C. 吡啶能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D. 吡啶中碳原子和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5)M是E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E小42,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①红外光谱显示有一个苯环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组峰,峰面积比为6:6:2:1:1任写出一种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6)结合以上合成路线,以和ClCH(CH3)COOCH2CH3为原料,设计合成的路线是GH,其中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7)根据维生素A的结构,推测对维生素A进行分子修饰的原因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8. 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I-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过程如下表实验编号 溶液X 实验现象Ⅰ 0.1 mol/LFe(NO3)3,pH≈1 溶液黄色立即加深,30 s后溶液变为褐色,无浑浊Ⅱ ___________ 1 h内溶液颜色始终保持无色Ⅲ 0.1 mol/LAgNO3 溶液迅速变浑浊,静置分离后上层溶液为无色,固体为黄色Ⅳ 0.1 mol/LCu(NO3)2 5 s后溶液由浅蓝色变为黄色并产生浑浊,静置分离后上层溶液为黄色,固体为白色已知:①氧化性:Ag+>Fe3+>Cu2+;②CuI为白色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反应原理,可用淀粉溶液检验KI溶液与X溶液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若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2)甲同学取实验Ⅰ中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根据现象判断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结论不严谨,依据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乙同学进行实验Ⅱ验证甲同学结论,则溶液X为___________。结合实验Ⅱ现象,得到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论。(4)丙同学取实验Ⅲ中上层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但丙同学认为由此得出Ag+未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论不严谨。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5)丙同学设计了原电池装置验证结论。①根据装置图,写出溶液B中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②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Ag+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实验Ⅲ中上层清液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6)实验Ⅳ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有___________。19. CO2的捕集与利用有助于“碳中和”。I.CO2的捕集(1)常温下,可用过量的氨水捕集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乙醇胺(HOCH2CH2NH2)也能捕集CO2.,乙醇胺的沸点高于氨的原因是___________。Ⅱ.CO2的利用利用CO2合成CH3OH,发生如下反应:反应①:反应②:(3)工业上利用CO加氢合成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4)某温度下,保持总压强为100kPa,向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CO2转化率为50%,CH3OH体积分数为10%。则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p等于___________kPa-2(列出化简后的计算式)。(5)若将CO2和H2按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通入刚性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①②,在相同时间段内气相催化合成过程中CH3OH选择性和产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CH3OH的选择性=×100%温度从:210℃上升到230℃过程中,虽然甲醇的选择性下降,但产率却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甲醇产率下降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化学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AB【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1) (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4)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便于与铝离子的分离(5)(6)若用溶液,会消耗,升高,生成沉淀,而用,反应生成,利于沉铁反应继续发生(7)【17题答案】【答案】(1)酮羰基 (2)++H2O(3)2 (4)AC(5) ①. 5 ②. 、、、、(6) (7)降低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大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维生素A的稳定性【18题答案】【答案】(1)溶液变为蓝色(2)6I-+2+8H+=3I2+2NO↑+4H2O(3)KNO3、HNO3的混合溶液,其中pH≈1,c()=0.3 mol/L(4)氧化性:Ag+>Fe3+,等浓度的氧化性比较弱的Fe3+可以将I-氧化生成I2,则氧化性强的Ag+也会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 ①. 2I--2e-=I2 ②. AgNO3溶液与KI溶液主要发生反应Ag++I-=AgI↓,产生的黄色沉淀为AgI,生成AgI沉淀,使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不利于反应2Ag++2I-=2Ag+I2的发生,故滴加淀粉溶液时溶液无明显现象(6)2Cu2++4I-=2CuI↓+I2【19题答案】【答案】(1)(2)乙醇胺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作用更强,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氨分子,范德华力更强(3) ①. ②. 低温(4)(5) ①. 温度升高,加快了总反应速率,有更多的发生转化,所以甲醇的产率上升 ②.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甲醇产率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