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er Unit1 Hello SectionA2a-2d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Starter Unit1 Hello SectionA2a-2d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Starter Unit 1 Hello !
Section A How do you greet people 2a-2d
本课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语篇研读
What:主题语境:英语语言入门学习(字母认读、书写与基础社交对话)。
内容信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及其听、说、认读训练;听力练习:听音圈出所听到的字母;三段简短对话,聚焦课堂问候与自我介绍;填空练习与自主编对话任务,强调语言输出与应用。
Why: 写作意图:帮助零起点学生建立英语字母和基本问候语的语言基础;通过听力、口语、书写等多模态任务,培养学生的初步语用能力;强调语言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如课堂问候、自我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倡导礼貌、友好、积极的交际态度(如使用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参与和互动;注重语言学习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强调语言交际功能的初步体验。
How:文体特征:对话发生在关系亲近、地位平等或上下级关系宽松的语境中,体现了非正式语体的主要特征。
内容结构:2c包含三个微对话,创设了学生最熟悉、最急需的三个典型社交微情境:正式课堂礼仪情境(师生问好),教师引导下的自我介绍情境(个体对群体),学生间一对一初次相识情境(个体对个体)。
语言特点:对话均由高频、短小、结构固定的寒暄句组成,如“Good morning,” “My name is...,” “Nice to meet you.” 。对话仅使用一般现在时,用于表达当前状态(姓名、感受)和即时问候。大量使用I'm, what's等口语中最常见的缩略形式,而非完整的I am, what is,从第一课起就渗透真实口语的语体特征。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感知与识别26个字母的音、形、序;听懂并理解关于问候与自我介绍的对话大意和关键信息。(学习理解)
模仿并朗读对话,语音语调基本准确;归纳并运用基本的问候与回应句式。(应用实践)
在新的情境中与同伴合作,创编并表演一段包含问候与自我介绍的简单对话。(迁移创新)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26个字母的音、形、序认读与书写;基本问候与自我介绍句型的理解与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易混淆字母的发音辨析(如C / S, F / V, M / N等);在真实情境中得体、流利地运用问候语进行交际。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1.感知与识别26个字母的音、形、序;听懂并理解关于问候与自我介绍的对话大意和关键信息。(学习理解) 1. 多模态字母初体验 热身Chant : 教师播放自录音频 A says / /, / / / / apple,学生拍手跟读,整体感知音、义、形的联系。 字母快闪: 教师快速闪现字母大卡,学生齐声喊出对应句块,如 A says / /, / / / / apple! 字母转盘: 使用字母转盘,随机停止后,学生齐声说 H says /h/, /h/ /h/ Helen ! (巧妙融入第一课时已学的7个人名,如Helen, Bob, Eric等,实现知识复现与捆绑)。 TPR字母操:教师说字母音,学生做出对应动作并说出完整句块。 试读与纠音 自主试读:学生打开课本,观察2a字母表。教师鼓励学生按顺序小声试读26个字母,对自己不确定的发音做上标记。 聚焦难点:教师直接出示易错字母清单(C, F, H, M, N, V),采用“正面示范”法。如:“看我的口型,/e t /,不是 /et/。” 让学生模仿,并开展“大小声”游戏(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反之亦然)进行强化练习。 听音模仿:播放2a录音,逐字母暂停,学生集体跟读、分组跟读、个人跟读。教师巡视,近距离听取并纠正个别学生的发音。 3. 听音圈字母 明确指令:教师拿起笔,在黑板上的字母表示范“圈出”字母A的动作,并解释 “Circle means to draw a circle around it.” 教师播放2b录音。第一遍,学生独立听音圈字母。第二遍,教师放慢速度,每报一个字母暂停一下,全班核对答案。 核对后,教师可随机指向一个被圈出的字母,提问:“What's this letter ” 学生需快速说出其音和名(如:It's /si /, C.)。 通过观察学生跟读和试读的过程,评价其对26个字母名称音的辨识和模仿是否准确,特别是易错字母的发音是否得到改善。 检查学生“听音圈字母” 任务的完成准确率,评估其音形匹配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多模态输入(视觉观察、听觉模仿、动手圈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26个字母的音、形、序三位一体的基础认知,准确获取字母名称音和书写形式的核心信息,为后续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
2. 模仿并朗读对话,语音语调基本准确;归纳并运用基本的问候与回应句式。(应用实践) 4. 游戏巩固输出 游戏一:“找朋友”配对 教师说一个字母(如:D),学生需快速说出它的“左邻右舍”(C and E)。 可以升级难度,问 “What are the two letters before H ” (F, G)。 游戏二:字母火车接力 全班按座位顺序进行。S1说“A”,S2说“B”,S3说“C”,以此类推。可以设定时间限制,增加紧张感和趣味性。 小组竞赛: 分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最准确无误地接完26个字母。 发现与归纳:教师通过提问(如:“请大家找一找,哪些字母像‘小树苗’一样冒出了头,占满了中上两格?哪些字母像‘小种子’一样扎根在下格?又有哪些字母是‘高个子’,需要住满三格呢?”),引导学生化身“小小观察家”,主动探究和归纳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规律。 6.书写初体验:在学生明确书写规范后,教师播放字母书写动画,学生随后在练习本上进行临摹。本环节重在建立“书写工整、占格规范”的意识,对于笔顺和字体美观度不作硬性要求。 观察学生在找朋友”配对和字母火车接力游戏中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评估其对字母表顺序的内化程度。 查看学生的书写临摹成果,评价其书写是否工整、规范,能否体现出对四线三格占位的基本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化任务巩固和内化字母表的顺序,将机械记忆转化为有趣的应用;通过观察和书写实践,引导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字母书写的规范性,实现从知识输入到初步输出的转化。(内化与运用、描述与阐释)
1.感知与识别26个字母的音、形、序;听懂并理解关于问候与自我介绍的对话大意和关键信息。(学习理解) 7.听前预测活动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观察2c中的插图,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场景信息:"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Who are these people " "Where do you think they are "。随后让学生阅读活动说明、不完整对话文本及备选句,引导学生结合图文信息预测对话内容,可进一步追问:"What do they say?"。 8.听力理解与补全任务 教师完整播放第一遍录音,每段对话结束后暂停,学生从选项中选出正确句子并工整地抄写到对话空白处。 9.答案核对与内容理解 师生共同核对2c答案。教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化理解:"Look at Conversation 1. What greeting does Ms Gao use " → "How do the students respond ",确保学生不仅核对答案,更理解对话含义。 10.对话逻辑梳理与深度解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对话中的人物行为逻辑,通过流程图板书呈现对话发展脉络,如:Ms Gao greets the class. → Ms Gao greets Peter. → Ms Gao asks Peter to greet the class. → Peter greets the class. → Ms Gao asks the students to greet each other.”。 随后基于该流程图提出细节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对话隐含信息: When does Conversation 1 happen Is Peter new in this class What does Ms Gao ask Peter to do How does Peter greet his classmates What does he say Does Emma know Fu Xing How do you know 观察学生是否能有效利用图文线索进行合理预测。 关注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完成信息转换的准确度。 观察学生能否依据结构化信息分析对话逻辑、推断隐含信息(如人物关系、情节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预测激活学生已有图式,培养听力策略;通过听取关键信息完成补全任务,培养学生获取和记录具体信息的能力;通过问答核对和逻辑梳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理解对话内容与结构,关注语言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为后续应用实践环节奠定基础。(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2. 模仿并朗读对话,语音语调基本准确;归纳并运用基本的问候与回应句式。(应用实践) 11.听音模仿:教师投影对话原文,再次播放录音,采用句句暂停的方式,引导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12.结对朗读演练: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关注说话人的语气和情绪表达,并在巡视中提供个别发音指导。练习后邀请代表性小组进行全班展示。 13.归纳功能句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三段对话中出现的问候语及其回应方式,总结不同场景下的典型表达句式。 观察学生跟读时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语音、语调、节奏模仿是否准确。 通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朗读的流利度、语音语调的模仿程度以及对人物情绪的理解与表现力,把握其语言内化情况。 观察小组讨论情况,判断学生能否准确找出、归类并总结出不同情境下问候与回应的规范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跟读模仿和朗读练习,强化学生的语音输入和内化,培养正确的语感和语调,提升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与准确性;通过小组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语言规律,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为在实际情境中得体、自如地运用语言奠定基础。(内化与运用、概括与整合)
3.在新的情境中与同伴合作,创编并表演一段包含问候与自我介绍的简单对话。(迁移创新) 14. 任务演练与展示:学生首先阅读2d部分的指示要求,明确口语任务目标。随后两人一组,借助提示句型相互问候与介绍,并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期间注意书写规范。教师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 15.教师邀请2-3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鼓励他们模仿2c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表演结束后教师给予针对性反馈和鼓励。 观察学生是否正确运用语言支架进行互动,在互致问候和自我介绍时语言使用是否得体、信息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规范。 观察学生表演时是否能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表达是否流利、内容是否完整, 评估其是否实现了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内化与迁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贴近真实交际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完成相互问候与介绍的交际任务,促进语言内化;通过表演与评价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度和得体性,增强交际信心,实现语言能力的初步迁移与创新。(内化与运用、交流与创造)
作业: 1. 必做: 在英语练习本上规范地书写26个字母的大小写各三遍。注意观察每个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正确占位,做到书写工整、美观。模仿2c的对话形式,编写一段新的对话。场景可以是:你在操场上遇到了一位新同学,你们互相问候并自我介绍。 2. 选做: 为自己设计一张英文名片。内容包括:你的英文名(或中文名拼音)、你喜欢的一个字母(把它大大地设计在名片上)。可以配上图画,让名片更漂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