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 (课件)(共20张PPT)+(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 (课件)(共20张PPT)+(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
引入新课
下面左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不同?
小明
小红
小丽
小亮
引入新课
小明
小红
小丽
小亮
我们和小亮都在熊猫玩偶的前面,面对着熊猫,看到的是熊猫的正面。
小红和小亮相对,她站在玩偶的后面,看到的是熊猫的背面。
小亮
小红
引入新课
小明
小红
小丽
小亮
小明站在玩偶的左侧这边,和蝴蝶结在同一边,他看到了蝴蝶结。
小丽站在右侧一边,蝴蝶结被熊猫的头挡住了。
小亮
小红
小明
小丽
知识讲解
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1
知识讲解
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1
我从上面看。
我和小明看到的是一样的。
小明
小红
小丽
小亮
知识讲解
背面。
侧面。
上面。
前面。
从上面、前面、侧面和背面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这些正方形都相同。
1
再照上面的样子观察一下 、 和 。
知识讲解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圆形,从前面、侧面和背面看到的形状都是长方形,这三个长方形形状相同。
1
再照上面的样子观察一下 、 和 。
知识讲解
从每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这些圆都相同。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1
再照上面的样子观察一下 、 和 。
知识讲解
说一说,猜一猜。
2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一个面是正方形。
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用立体图形摆一摆,看一看。
知识讲解
说一说,猜一猜。
2
正方体
正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所以可能是正方体。
长方体左右两个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所以可能是长方体。
长方体
知识讲解
从前面或侧面观察圆柱,看到的形状是长方形。
圆柱
圆柱
当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相等时,此时从前面或侧面看到的形状是正方形,所以也可能是特殊的圆柱。
说一说,猜一猜。
2
知识讲解
说一说,猜一猜。
2
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一个面是正方形。
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面都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体。
想一想,说一说,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圆,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呢?
练习巩固
1.填一填。
小明看到的数是( )。
小红看到的数是( )。
小亮看到的数是( )。
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和是7。
先找一找与小亮和小红看到的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再算一算。
1
7-1
7-3
6
4
练习巩固
2.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明
小丽
小亮
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判断?
练习巩固
3.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 ( ) ( )



练习巩固
4.下图的左边三个图形是观察右边立体图形得到的,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前面”或“侧面”或“上面”)
( ) ( ) ( )
前面
侧面
上面
练习巩固
5.连一连。
我从上面看。
我从侧面看。
我从前面看。
知识总结
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在解决观察图形的问题时,要结合从前面、侧面和上面三个角度看到的图形去思考。
课后作业
教材5页第2题1.1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根据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推理出观察的位置和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想象、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学会通过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推理出立体图形。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2.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同学们看,小亮、小明、小红、小丽四名同学在观察小熊猫,他们观察的位置一样吗?
师:他们分别是在小熊猫的哪个位置看到的哪幅图呢?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在教材上作答。
师:他们都在观察小熊猫,为什么观察到的小熊猫的形状不一样啊?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例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看看这四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幅图,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生1:小明从前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小红从左面看到的是最小的长方形。
生3:小亮从上面看到的是最大的长方形。
生4:小丽从后面看到的和小明看到的形状一样。
(2)让学生在小组内准备一个长方体,从前面、左面、上面、后面进行观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看到的这个面的形状,然后小组内交换位置观察,再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总结。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平面图形不一定相同。
2.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例2主题图。分小组,两名同学为一组,说一说,猜一猜。(教师指名一组上台演示)
生1:如果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生2:可能是正方体……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个立体图形,把学生所猜想的结果利用学具展示验证。
师: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如图①)。还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如图②)。
    
(2)师:想一想,从前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想到的是长方体,也能说明理由。教师补充还可能是圆柱,课件出示说明。
讨论:我们单凭从某一个角度看到的图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立体图形?
师小结: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猜测所观察的立体图形时,立体图形可能是一种或几种。(板书)
【例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请你连一连。
【解题点拨】三块积木拼搭在一起,由于三名同学所站的位置不同,他们所看到的形状也完全不一样。小军站在后面看到了三块积木,左边两块,右边一块。小芳站在右面看到了两块积木,另一块积木被这两块积木挡住了。小林站在前面看到的积木数和小军一样,但他看到的是左边一块,右边两块。
【规范解答】
  【解题心得】观察由多个小正方体拼搭的物体时,不仅要关注看到的正方形的数量,还要关注摆放的位置。
【例2】小明从上面看一个立体图形,他看到了一个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解题点拨】从上面看到的是一个圆,推想这个立体图形从某个位置看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如图①)或圆柱(如图②)。
【规范解答】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或圆柱。
【解题心得】从已知条件出发,再联系常见立体图形的特点,找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能准确想象、辨认从前面、后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推理出观察的立体图形。
  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能准确想象、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进行推想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丰富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