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过关作业(1.1—1.4,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过关作业(1.1—1.4,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1.1—1.4过关作业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质 分子本身__________, 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构成物质分子的___________重新组合,形成了_________
酸的通性
通性 举例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盐酸、硫酸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盐酸与铁反应 固体逐渐________, 产生__________,溶液变成浅绿色。
硫酸与锌反应 固体逐渐溶解, 表面有__________产生。
硫酸与铁反应 固体逐渐________, 产生__________,溶液变成浅绿色。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盐酸与铁锈反应 红棕色固体___________, 溶液变为___________。
盐酸与氧化铜反应 黑色粉末溶解, 溶液变为_________。
硫酸与铁锈反应 红棕色固体___________, 溶液变为___________。
硫酸与氧化铜反应 黑色粉末溶解, 溶液变为_________。
酸+碱→盐+水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无明显现象
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 蓝色固体逐渐_______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___。
硫酸与氢氧化镁反应 固体逐渐____________。
酸+盐→新盐+新碱 盐酸与鸡蛋壳反应 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__________, 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后_________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碱的通性
通性 举例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 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 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______________
碱+酸→盐+水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 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 无明显现象
碱+盐→新盐+新碱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 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 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反应 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 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酸和碱
酸 碱
概念 在水中电离时, 生成的阳离子都是________的化合物 在水中电离时, 生成的阴离子都是________的化合物
组成 氢离子+___________ 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pH和酸碱性
pH小于7时,pH越低,____________越强;pH大于7时,pH越高,___________越强;pH等于7的物质呈中性
离子检验
检验未知溶液中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盐酸和硝酸银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知溶液中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硫酸和氯化钡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指示剂
定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变色情况
指示剂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___________________ 紫色 _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不变色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不变色 蓝色
绍兴老酒历史悠久,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2. 下列有关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酸中一定含氢元素 B.酸、碱中都含氢元素 C.碱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 3. 下图“五环”的上面3个环分别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A—红色 B.B—蓝色 C.C—红色 D.D— 蓝色 4. 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 [用n(OH )表示],n(H+)与n(OH ) 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1)常温下,测得水的pH=7,可知水中n(H+)___(填“> ”“= ”或“< ”)n(OH ) 。 (2)碳酸钠溶液中n(H+)关于氯离子的鉴定的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鉴定MgCl2溶液中含有的Cl ,可先滴入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B.为鉴定NaCl溶液中含有的Cl ,可先滴入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C.为鉴定KCl溶液中含有的Cl ,可只滴入AgNO3溶液 D.为鉴定稀盐酸中含有的Cl ,可只滴入AgNO3溶液 9. 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科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 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会得到____色溶液。 (2)若要实现②,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稀硫酸反应。 (3)写出一个符合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当含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通入如图装置的_____管,从另外一个管口可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这是利用浓硫酸的_________性。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常用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2)如图为实验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 是________(填“浓硫酸”或“水”)。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A.KOH B.NH3 C.Cu(OH)2 D.Ba(OH)2 13. 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 溶液来吸收。 (1)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和吸收SO2 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 ”表示的微粒是_____。 14.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钡溶液,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将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 ) A.指针偏左,不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一定变大,氢氧化钠固体变质 B.指针偏左,不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一定变大,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C.指针偏右,不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一定变大,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水一定饱和,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一定温度下,向a g CuCl2 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 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2NaOH====2NaCl+Cu(OH)2↓ B.m n=c b C.P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 D.生成Cu(OH)2的质量为(n c+a)g ★17. 硫化氢(H2S) 是一种具有剧毒的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在相同条件下H2S的酸性小于H2SO4 。现在室温下向浓硫酸中通入过量的H2S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S+H2SO4===== 4S↓+4H2O,则溶液的pH随通入H2S 的体积增大而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不变 原子 新的分子
红色
消失/溶解 大量气泡
气泡
消失/溶解 气泡+====
逐渐消失 黄色
蓝色
逐渐消失 黄色 +
蓝色
消失 蓝色
消失
气泡 熄灭
气泡
蓝色 红色
+
+
白色沉淀
蓝色絮状沉淀
红褐色絮状沉淀
蓝色絮状沉淀
红褐色絮状沉淀
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酸性 碱性
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氯离子
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红色 蓝色 无色 红色
C 2.C 3.D 4.(1)= (2)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5.D 6.D 7. (1)81.3 (2) 14.6%
8.C
9. (1)红 (2)CuO (3)
10.a 吸水性
11.脱水性 浓硫酸
12.C
13.(1)+ (2)Na+
14.A
15.C
16.B
17.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