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关键课,承接前序观察工具学习,聚焦“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核心任务。教材通过“制作玻片标本显微观察对比研讨”流程,引导学生认识细胞基本形态,理解显微镜在细胞发现中的价值,是构建“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科学观念的基石,兼具操作实践性与科学认知进阶性。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细胞”有模糊认知(如听说过细胞名称 ),但缺乏直观观察经验。已掌握显微镜基本操作(前课基础 ),但“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规范流程(撕取、展平、染色等 )易出错;对“细胞结构特征及历史发现关联”的理解需具象化引导。学生好奇微观世界,具备一定观察归纳能力,需通过实践突破“抽象细胞概念→ 直观观察认知”的转化难点。核心素养分析(一)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建立“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观念;理解显微镜对细胞发现的关键作用,构建“微观工具细胞认知生命科学”的关联。 (二)科学思维 对比洋葱细胞与胡克发现的细胞,分析形态、结构共性与差异,锻炼归纳、推理思维;基于观察记录进行研讨,提升科学表达与逻辑分析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制作临时玻片显微观察记录分析”完整探究过程,掌握细胞观察的规范操作,提升实践动手与实证记录素养,养成严谨科学态度。 (四)态度责任 感受细胞发现的历史意义,体会科学探索的传承性;通过微观观察,激发对生命科学的持久兴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责任感与好奇心。教学重点1. 规范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用显微镜清晰观察细胞结构。 2. 描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特征,理解细胞是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教学难点1. 精准制作无气泡、细胞展平的玻片标本,突破“操作规范性”难点(如撕取薄而透明的表皮、染色均匀 )。 2. 深度关联“洋葱表皮细胞观察”与“胡克细胞发现”,理解细胞发现的科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实现“微观观察→ 科学观念构建”的跨越。教具准备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碘酒(或碘液 )、吸水纸、擦镜纸、实验记录单、PPT(含胡克观察细胞历史资料、细胞结构示意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洋葱整体(宏观)→ 撕取表皮(微观过渡)→ 胡克绘制的细胞图”对比PPT,提问:“洋葱表皮藏着怎样的秘密?显微镜能帮我们看到胡克发现的‘小房间’吗?今天一起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学生活动:观察PPT,联系前课“显微镜观察”经验,好奇洋葱表皮微观结构,激发探究欲。 设计意图:以“宏观微观历史发现”关联导入,呼应单元“微小世界探索”,聚焦“洋葱表皮细胞观察”任务,唤醒前认知。二、讲授新课 (1)聚焦(5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洋葱表皮细胞显微图”,提问:“细胞到底长啥样?怎么才能看到洋葱的细胞?结合经验,思考‘制作标本、显微镜观察’的关键步骤”,引导明确“制作玻片显微观察”核心流程。 学生活动:观察显微图,回顾显微镜操作,猜想“要撕洋葱表皮、做成玻片才能观察”,初步梳理探究思路。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图像,引发认知期待,聚焦“制作与观察”关键环节,为实验操作做铺垫。 (2)探索(20分钟) 教师活动: 分组发放实验材料,分步讲解“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制作+观察”流程: ① 擦片:用洁净纱布擦拭载玻片、盖玻片(强调“擦净防杂质” )。 ② 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演示“水滴大小适中,避免溢出” )。 ③ 撕取表皮: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示范“撕取薄而透明的单层表皮,否则细胞重叠” )。 ④ 展平:将表皮放入水滴,用镊子轻轻展平(强调“展平防褶皱,保证观察清晰” )。 ⑤ 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缓缓放下(演示“避免气泡产生”,若有气泡如何处理 )。 ⑥ 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酒,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说明“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晰” )。 ⑦ 观察:将玻片放显微镜载物台,调焦观察(回顾“先低倍镜、再细准焦螺旋”操作 ),记录细胞形态(绘图+文字描述 )。 巡视指导,实时纠正“撕取过厚、盖片有气泡、染色不均”等问题,强调“规范操作保效果”;鼓励小组分工(操作、记录、调试显微镜 )。 学生活动: 分组按步骤操作:擦片→ 滴水→ 撕表皮→ 展平→ 盖片→ 染色→ 观察,记录“盖片时出现小气泡,轻压后消失;染色后细胞轮廓更明显”等发现,绘制显微镜下细胞示意图(标注“细胞壁、细胞核(染色深的部分 )”等 )。 对比不同小组玻片(如“展平好的细胞排列整齐,褶皱的细胞重叠难观察” ),初步归纳操作规范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分步演示+实时指导”,让学生亲历“制作观察”完整过程,突破“玻片制作规范”难点;在实践中积累“细胞形态、结构”的直观认知,落实探究实践与科学思维培养。 (3)研讨(12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展示观察记录(绘图+文字 ),围绕以下问题研讨: ① “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什么样的?描述形状、结构特点(如细胞壁、细胞核 )”( 引导用“近似长方形、排列整齐、有深色细胞核”等科学描述 )。 ② “对比我们的细胞图与胡克观察的细胞(教材资料 ),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分析差异原因(如观察工具、标本处理 )”。 ③ “显微镜的发明对细胞发现有啥意义?结合观察体验说说”。 补充“胡克观察软木细胞”历史资料(PPT展示 ),引导关联“胡克‘小房间’→ 洋葱活细胞”的科学认知发展。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展示记录,描述“洋葱细胞像一个个长方形小格子,中间有深色圆点(细胞核 )”;对比胡克的图,发现“都有细胞壁轮廓,但胡克观察的是死细胞(软木 ),我们的是活细胞(洋葱表皮 ),结构更丰富”。 交流“显微镜让我们看到了肉眼、放大镜看不到的细胞,胡克的发现开启了细胞研究大门”,理解工具对科学发现的推动。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观察发现,关联科学史,实现“微观观察→ 科学观念(细胞是植物基本单位 )→ 历史价值(显微镜与细胞发现 )”的认知升级,突破“细胞抽象概念”理解难点。 (4)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不同植物细胞显微观察”短视频(如叶肉细胞、番茄果肉细胞 ),提问:“不同植物的细胞形态一样吗?猜猜动物细胞会有啥不同?” 引导延伸思考,为后续“细胞多样性”学习埋下伏笔。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发现“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形状、大小有差异”,猜想“动物细胞可能没细胞壁,形态更多样”,激发持续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拓展细胞观察视野,深化“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观念,衔接后续知识,保持探究连贯性。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时,滴清水的目的是( ) A. 清洗表皮 B. 保持细胞形态 C. 染色用 答案:B(解析:清水模拟细胞生活环境,维持形态;A非主要目的,C染色用碘酒 ) 2. 盖玻片一侧滴碘酒,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是为了( ) A. 加速染色 B. 染色均匀 C. 去除多余水分 答案:B(解析:吸引使碘酒扩散均匀,保证细胞染色一致;A“加速”非核心,C与染色无关 ) 3. 胡克观察到的“小房间”实际是植物细胞的( ) A. 细胞核 B. 细胞壁 C. 细胞质 答案:B(解析:胡克观察软木(死细胞),看到的是细胞壁围成的结构;A、C需更精密观察或活细胞 ) 判断题 1. 只要制作玻片,就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细胞。(× )(解析:操作不规范(如表皮未展平、有气泡 )会导致观察不清,需严格遵循步骤 ) 2.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都是标准长方形,毫无差异。(× )(解析:细胞形态有个体差异,且撕取部位、展平效果会影响观察,并非绝对标准 ) 3. 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首次发现了细胞,推动生命科学发展。(√ )(解析:胡克借助显微镜发现细胞,开启细胞研究纪元,符合科学史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亲手制作玻片、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谁能说说细胞啥样?显微镜和细胞发现有啥关系?” 学生总结:“洋葱细胞像长方形小格子,有细胞壁和细胞核;显微镜帮我们看到细胞,胡克用它发现了细胞,让我们认识到微小世界的奇妙!” 设计意图:简洁回顾核心操作与认知,强化“制作观察科学观念”关联,呼应单元“微小世界探索”主题,巩固学习成果。板书设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玻片制作步骤:擦→ 滴→ 撕→ 展→ 盖→ 染 细胞形态:近似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核( 染色后明显 ) 科学价值:显微镜推动细胞发现( 胡克→ 洋葱表皮细胞观察 )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 以“分步演示+实时指导”突破玻片制作难点,学生规范操作率高,多数小组观察到清晰细胞;研讨关联科学史,深化“工具细胞生命科学”观念,落实核心素养。 拓展环节延伸细胞多样性思考,激发持续探究兴趣,课堂逻辑完整、层次分明。 (2)不足之处 部分小组因“撕取表皮过厚、染色不均”仍未观察到清晰细胞,需提前准备“示范成功玻片”备用;研讨中对“细胞结构功能(如细胞壁作用 )”未深入,知识深度可挖掘。 科学史融入稍显生硬,可结合“胡克观察软木”的思考(如“为啥叫细胞(cell,小房间 )” ),增强历史与观察的共鸣。 (3)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提前制作“完美玻片标本”,供操作失误小组对比观察;增加“细胞壁功能猜想”(如支撑细胞形状 ),深化细胞结构理解。 引入胡克观察软木的故事片段(如“胡克的好奇心与显微镜调试过程” ),让科学史更生动,助力学生理解“科学发现源于观察与坚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1.4 《微小世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科版)六年级上1.4 《微小世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洋葱表皮藏着怎样的秘密?显微镜能帮我们看到胡克发现的‘小房间’吗?今天一起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新知导入聚集细胞到底长啥样?怎么才能看到洋葱的细胞?结合经验,思考‘制作标本、显微镜观察’的关键步骤 探究新知洋葱细胞像一个个紧密排列的 “小格子”,有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制作标本关键是撕取洋葱内表皮,展平后滴清水、盖盖玻片(防气泡),再染碘液让细胞更清晰;用显微镜时先对光,再低倍镜找目标,最后调细准焦螺旋就能看清细胞。① 擦片:用洁净纱布擦拭载玻片、盖玻片(“擦净防杂质” )。② 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演示“水滴大小适中,避免溢出” )。③ 撕取表皮: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示范“撕取薄而透明的单层表皮,否则细胞重叠” )。④ 展平:将表皮放入水滴,用镊子轻轻展平(“展平防褶皱,保证观察清晰” )。⑤ 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缓缓放下(演示“避免气泡产生”,若有气泡如何处理 )。⑥ 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酒,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晰” )。⑦ 观察:将玻片放显微镜载物台,调焦观察(“先低倍镜、再细准焦螺旋”操作 ),记录细胞形态(绘图+文字描述 )。步骤按步骤操作:擦片→ 滴水→ 撕表皮→ 展平→ 盖片→ 染色→ 观察,记录“盖片时出现小气泡,轻压后消失;染色后细胞轮廓更明显。1.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看看它的细胞是怎样的。2.取一片洋葱, 按照下面的方法和步骤制作成玻片标本。3.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跟罗伯特 ·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不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揉眼情。① “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什么样的?描述形状、结构特点(如细胞壁、细胞核 )”( “近似长方形、排列整齐、有深色细胞核”等科学描述 )。② “对比我们的细胞图与胡克观察的细胞(教材资料 ),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分析差异原因(如观察工具、标本处理 )”。③ “显微镜的发明对细胞发现有啥意义?结合观察体验说说”。步骤洋葱细胞像一个个长方形小格子,中间有深色圆点(细胞核 )”;对比胡克的图,发现“都有细胞壁轮廓,但胡克观察的是死细胞(软木 ),我们的是活细胞(洋葱表皮 )胡克设计、 使用的早期显微镜胡克观察到的细胞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 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 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 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不同植物的细胞形态一样吗?猜猜动物细胞会有啥不同?课堂练习1.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时,滴清水的目的是( )A. 清洗表皮 B. 保持细胞形态 C. 染色用2. 盖玻片一侧滴碘酒,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是为了( )A. 加速染色 B. 染色均匀 C. 去除多余水分3. 胡克观察到的“小房间”实际是植物细胞的( )A. 细胞核 B. 细胞壁 C. 细胞质BBB(二)判断题 1. 只要制作玻片,就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细胞。( )2.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都是标准长方形,毫无差异。( )3. 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首次发现了细胞,推动生命科学发展。(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亲手制作玻片、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谁能说说细胞啥样?显微镜和细胞发现有啥关系?洋葱细胞像长方形小格子,有细胞壁和细胞核;显微镜帮我们看到细胞,胡克用它发现了细胞,让我们认识到微小世界的奇妙!板书设计1.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 玻片制作步骤:擦→ 滴→ 撕→ 展→ 盖→ 染2. 细胞形态:近似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核( 染色后明显 )3. 科学价值:显微镜推动细胞发现( 胡克→ 洋葱表皮细胞观察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 《微小世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课件.pptx 【核心素养】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案含反思.docx 视频素材:不同植物细胞显微观察.mp4 视频素材: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制作.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