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运动和位置课型 活动探究课 课时 1学情分析 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 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人站在自动上升的扶梯上时是否在运动。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 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思维 *初步感知用距离和方向可以便利和快捷的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探究实践 *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态度责任 *感知大自然生命运动的多样性。 *与同学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描述方向和距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准备 测量尺、活动记录表等。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一、聚焦 (7分钟)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从教室门口走到讲台的这 个过程中,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2.知道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物体就是运动的。 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 怎样 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直观导入,引起学生对运 动和位置的探究兴趣。二、探索 (20分钟) 活动一:对比观察图片,判断“运动”或者“静止”。 1.出示图片:学校操场上的场景。提出问题:在操场上,什么是运 动的 什么是静止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各小组之间自由分享。 3.提问:刚才你们小组的想法和别的小组有什么共同点吗 这些 共同点说明了什么 4.出示资料,教师解析:我们一般把大地看作是静止的,将其他物 体跟大地相比,就能判断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1.通过判断物体是运动 的还是静止的,使学生 明 白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区别。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二、探索 5.用课件展示图片:乘坐在公共汽车、升国旗。 6.观察对比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 是静止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7.学生交流。 8.总结:物体和谁相比处于什么状态,这个“谁”我们给它起一个 名字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结 果就可能不同。 活动二:描述周围同学的位置。 1.提出问题:在教室里,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你可以从哪些 方面去描述他们所处的位置 (预设:方向、距离) 2.讲解:方向可以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追问:距离可以 怎么描述 3.交流,总结:距离可以用米、厘米等来表示,也可以用步数等 估计。 4.学生用测量尺感知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活动三:室外活动——“蒙眼抓人”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根据同学描述蒙眼抓人。 举例:乐小新就在你前面五步远的距离。 注意:“在”字后面的人或物一般都作为描述位置的中心点。 2.学生分组活动。 2.通过与不同参照物对 比,分析物体的不同状 态。学会通过参照物 描述位置。 3.在游戏中帮助学生掌 握 确 定 物 体 位 置 的 方法。三、研讨 (7分钟) 1.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在“蒙眼抓人”游戏中,只知道方向不知道距离或只知道距离不 知道方向,能抓到人吗 3.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对游戏的分析,进一 步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 方法。四、拓展 (5分钟) 出示图片,描述场景:乘坐公共汽车时,乐小新和同学坐前 后排,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地面上的同学却说我们的位置和 公共汽车一起在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和不同的物体进行对比,能得出两种不同的状态。 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的方法,巩固参照物这一 概念。板书设计 运动和位置 一、物体的状态:运动或静止 二、描述位置的方法:方向+距离【教学反思】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探索活动,能够初步认识到物体有两种状态——运动和 静止,也明确了判断物体状态首先需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再进行判断。本节课另一 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物体的位置由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组成,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已经 初步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但需要在练习中进行强化,尤其是描述位置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寻找描述物体位 置的中心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