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运动和能量 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 运动和能量 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6 运动和能量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 他们知道发光、发热的物体是有能量的,还知道人每天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但是能量这个 概念本身过于抽象,我们要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物体所产生的某种现象来认识、理解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知道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科学思维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理解和应用能量的基本原理。 探究实践 *通过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态度责任 *意识到通过对比实验论证可以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撞击实验,了解能量的存在。
难点 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运动速度的物体具有不同大小的能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 小球、斜面和长条木板、木块、软卷尺等。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
一、聚焦 (7分钟) 1.播放足球运动员踢球视频,定格进球瞬间:足球运动员大力射 门,运动的足球把球网顶了起来。 2.提出问题:运动的足球为什么会把球网顶起来 3.学生思考、交流。 4.教师讲解“能量”概念。 5.聚焦本课主题,板书课题。 通过足球运动引发学生 思考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二、探索 (20分钟) 1.讲述,提出问题:我们刚刚说运动的足球会把球网顶起来是因 为它具有能量。那运动的足球,它的能量大小可能和什么 有关 2.学生思考,做出猜测。 活动一:用手体验小球运动速度与能量大小。 1.提出问题:搭建能调节坡度的斜面。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顶 端释放小球,在末端用手掌挡住小球。这时,手的感觉有什么 不同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
二、探索 3.用课件或微视频呈现这个活动的实验材料。 4.思考:有了这些材料,可以怎么做这个实验 5.交流实验方法,完善实验步骤。 6.学生分组实验。 7.汇报交流。 活动二:小球撞击木块实验。 1.在刚刚的实验中,每个同学手的感受并不完全一样。这要怎么 办呢 预设: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测。 2.用课件或微视频呈现这个活动的实验材料:可调节坡度的斜 面、小球、尺子、木块。 3.交流、完善实验方法: 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顶端释放小球,让小球滚下后撞击水 平面上的木块。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 4.思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5.总结、提示: (1)在释放小车的起始位置做标记,每次都要从斜面的同一位 置释放。 (2)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做记号进行标记。 6.分组实验,及时记录数据。 7.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及我的发现。 8.总结:坡度越大,小球滚下后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木 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远。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 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 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
三、研讨 (5分钟) 1.我们有哪些证据说明运动的小球有能量 2.小球从不同坡度的斜面滚下,撞击木块的能量一样吗 3.其他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 我们的证据是什么 通 过 问 题 梳 理 本 课 知 识点。
四、拓展 (8分钟)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预设:运动员跳远、雨点落地、子弹击穿苹果、汽车受撞击变形、强 风吹动树木、水流推动水车等。 结合生活场景,巩固所学 知识。
板书设计 运动和能量
释放小球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能量是有点困难的,我一直在对于很多物体运动的现象提问,问 学生观察到什么,其实就是让学生理解运动的物体是有能量的,要让物体具有能量,就是让它动起来。而 动起来的物体在接触到其他不动的物体后,让其动起来的过程,就是能量传递的过程。我们无法让学生从 能量的本质来认识能量,但可以让学生根据物体的一 些现象来认识能量。例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