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
老师真诚地提醒你: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一部传奇,既有惊涛拍岸的壮阔篇章,也有风平浪静的温柔段落。那么,如何活出传奇的人生呢?为此,学校举办以“人生究竟因为什么而传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因“超越”而传奇】
下面是活动中的开场白,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有一种传奇,叫作“超越自我”。人生路上,有人年少时便锋芒毕路,也有人大器晚成。但真正的强者,往往是那些在奇岖道路上锲而不舍的人。他们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也不因外界的评价而动摇,始终专注于超越昨日的自己。即使最终未能抵达理想的巅峰,但只要全力以赴,便不会留下遗憾。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与他人的比较,而在于对自我的不断突破与成长。
1. 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
(1)锲而不舍(A.qì B.qiè)______ (2)遗憾(A.yí B.wèi)______
2. 校对开场白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锋芒毕路______ (2)奇岖______
【因“感悟”而传奇】
3. 人生因阅读而精彩,生命因感悟而受益。小秦想表达对生命的感悟,请帮他将空缺的诗文填写完整。
吟咏诗文,可以收获力量,涵养正气,感受到贤者的人格魅力。走进山村,发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山环水绕诉说着人生哲理;登上高山,吟诵“(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抒发勇登高峰的豪迈气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对前途的无比自信;我们当如莲一般,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4)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如弗罗斯特一般,不随大流,坚持独立思考:“(5)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____________”(《未选择的路》)。
【因“热爱”而传奇】
学校举办“专注是金”演讲活动,你负责宣传文案的编写。请解决初稿中的问题。
①在这个被“效率”与“速成”催赶着的时代,总有人期望着付出能够快速得到回报,稍有不顺心就想撒手了之,及时《止损》。②相比之下,那些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人,______一时看不到前路上的光,______往往能心无旁骛地走下去。③热爱可抵万难。④当我们仍旧有定力以一次次满腔热忱的付出,守护那片不容易被丈量的精神原野时,这种超越世俗定义的高贵与从容,本身就是一种传奇。
4. 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②句缺少一组关联词语,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④句中“精神原野”属于______短语,“高贵与从容”属于______短语。(填短语结构类型)
【因“挺住”而传奇】
7. 读书是能让人生持久快乐并终身受益的事情。学校举办“开卷有益”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你将在班级进行读书分享,请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任务。
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他本人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A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文段中的“他”是______(填人名),A处应填的人物是______。结合文段来看,“他”具有____________的品质。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未成年人陷入“数字失忆”,是数字场景深度嵌入社会生活、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
②打好这场“青少年记忆力保卫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
③引导青少年从信息的被动“食客”转变为主动的“舵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其辨别信息真伪与价值的能力,减少无效信息的干扰。大力倡导并创造条件支持深度阅读和系统学习,鼓励他们深度求索,而非浅尝辄止。
④适应数字时代,青少年要学会智慧驾驭科技工具,使之成为提升认知能力的“助推器”,而非“麻醉剂”。锻炼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健脑”机会,比如鼓励记诵诗词、尝试心算,乃至参与一些记忆游戏等。
⑤必须将保障青少年高质量睡眠置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坚决守护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的睡眠时长底线。均衡的膳食、规律的体育锻炼,亦是增强记忆力的不二法门。鼓励青少年走向户外、拥抱自然,让身体活力激发大脑潜能。学校应探索将专注力、记忆力训练更系统地融入课程之中。
⑥家庭内部应约定数字设备使用的规矩,例如设立每周固定的“家庭无屏幕时光”等。在此过程中,家长的率先垂范至关重要,言传身教,方能春风化雨。学校也应积极作为,不过度依赖线上教学,引导青少年在真实世界中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
(摘编自《守护孩子的记忆力》,2025-06-01《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时评)
【材料二】
①少年自有少年强,身似山河挺脊梁。不久前,深圳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手搓”探空火箭突破10千米海拔高度,火遍全网,有人在新闻下面留言感叹:“现在的中学生强得‘可怕’”“人类满级小孩哥”。新时代的发展,塑造了新的成长叙事。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触摸科技进步、参与社会发展、感知多元文明,激发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强国有我”的种子也由此萌发。
②用爱点亮童年,从此刻到未来。让我们倾注全力、汇聚资源,用心守护孩子们向阳生长的每一步,让孩子们在天真烂漫的氛围中筑牢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石,从人生起点迈向无限未来。这未来,也定将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融为一体,去拔节而上、去蓬勃生长。
(摘编自《用爱点亮童年,从此刻到未来》,2025-06-01“南方网”)
【材料三】
①健康成长中的孩子,除了有爱,更应该有尊重。这种尊重,不是溺爱般地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冰冷地训斥“说了不能做就是不能做”,而是让孩子在自主选择中成长、学会承担后果,而非被强行规划人生。
②家长不仅要尊重孩子,更要尊重他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长大,不仅学会自尊,也学会尊重他人。
③长期处于家长负面情绪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变得暴躁易怒,要么因缺乏理解而与父母渐行渐远。
④反之,如果家长能控制好情绪,为孩子营造积极正向的成长环境,孩子也更有可能成为善于管理情绪的人。当孩子面对问题时,就能理性思考,而不被情绪左右。
⑤一个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开心、阳光很多。
⑥幸福的家庭,都有着好好说话的智慧。大事有商有量,小事不争对错,才能增进感情,留得住爱、守得住家。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生活习惯。
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矩,无以成人。家庭中,永远不能缺少规矩;爱孩子与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一个家,既要有温暖,也要有规矩。
⑧孩子可以自己去往广阔的天地,而规矩的意义是让他守得住本心,不至于迷失方向。
(摘编自《什么样的家庭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2025-06-02《人民日报》)
8. 要守护孩子的记忆力,社会、青少年个人、学校、家庭应该如何协同努力?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9. 当下,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
10.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陷入“数字失忆”,是数字场景深度嵌入社会生活、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
B. 日常生活中记诵诗词、心算、参与记忆游戏以及均衡的膳食、规律的体育锻炼等活动都有利于增强记忆力。
C.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触摸科技进步、参与社会发展、感知多元文明,能激发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
D. 对孩子的尊重,不是溺爱,而是让孩子在自主选择中成长、学会承担后果,而非被强行规划人生。
(二)(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内卷”
①前段时间,我父母从合肥去济南旅游,执意“顺路”来北京一趟。他们停留的时间不长,只两天。“顺路”来的原因有二。“省得你们赶国庆回乡,挤来挤去多累!”我妈说。“给我小外孙做点儿吃的喝的!”我爸说。后者比重显然大于前者。
②我爸妈的行李中三分之一是自己的衣物和用品,三分之二塞满了炸好的圆子、自制咸肉、自制蒿子粑粑、我爱喝的黄山毛峰,还有两只新鲜母鸡,每只切成四份,独立包装。当我妈拿出一粒酒曲,我爸问我有没有红薯粉丝和面粉时,我终于知道了他们来北京的真实目的。我似乎随口说过,饭店的米酒汤圆,酒没酒味,米又碎又烂。我娃则不止一次在视频通话中告诉我爸:“姥爷,我想吃你蒸的粉丝肉包。外面卖的包子没有粉丝和肉在一起的馅儿。”现在,我爸“人肉快递”,将厨师本人空投来了。爸妈把带来的吃食塞进冰箱,就大刀阔斧,“咚咚咚”“锵锵锵”地忙活开了。
③我娃放学一进门,还没放下书包,就已经捕捉到饭香,眼神充满了惊喜。
④锅里炖着鸡汤,黄澄澄的,油汪了一片;圆子回锅重炸了一遍,穿了盔甲般,罩着略焦的壳;包子新鲜出炉,蓬松、软弹,最上面的褶儿像咧开的小嘴,仿佛笑着对看客说:“猜猜我是什么馅儿的?”
⑤孩子扑抢食物,这一口,那一口,喝汤、咬包子,有多少手指、多少牙齿都不够用,完美抚慰了姥姥、姥爷车马劳顿的辛苦,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看!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⑥第二天晚上,睡足二十四小时的米酒上场,闻起来喷香,煮开,加鸡蛋,呷一口,荡气回肠。“留一份冷藏,你三天内得吃完。”我妈交代,“剩下的,冷冻一个月没问题。”“做了五斤面条,还有六十个包子,搭配着喝的,这两个月早餐够了。”我爸将包子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五个一队,每四队装满一个保鲜袋,足足三大袋。他对外孙说:“吃完还想吃,就给姥爷打电话,姥爷去别的地方玩,再顺路过来一趟!”
⑦“姥爷,我怎么感觉,您不管去哪儿都和北京顺路啊!”我娃天真地以为我们在世界地图的中心。第三天下午,我爸妈启程去济南。
⑧第四天是个周末,吃完丰盛又便捷的早餐后,我们打车送娃去训练场。车是网约车,我对司机说:“师傅,待会儿把孩子送到,我们原路返回,您先别接其他单,我到时候改终点。”
⑨“抱歉啊!”司机六十岁左右,一口京腔。“我不是专门跑网约车的。”司机笑笑,“我家住平谷,接您的单,是因为闺女住这附近,我送您去的地方又是我回家的必经之地。我到那儿,不再回头,得回家啦!”
⑩我看看表,八点五十。我问司机,从平谷到朝阳,大概几点出发。司机答,五点多起床,六点出发,七点半到。他嘿嘿一笑,解释说,他闺女刚结婚,不太会做饭,姑爷比闺女强点儿,有限。“所以,我那口子昨天在家忙活一天,今天一大早就把我叫起来,大包小包装得满满当当。”“七点半到朝阳,这都几点了?”我忽然发现了疑点。
原来,他天没亮便启程,开车一个多小时到朝阳,抵达闺女家,还不到八点。“怕打扰闺女休息,我绕他们小区走了五圈,打了一套拳。实在无聊,看他们楼道有把扫帚,还帮他们清扫了下。”“您等闺女、姑爷睡醒,才往回走的?”我意识到。“没,我在楼下转到八点半,心想算了不等了,就把大包小包放门口,发条消息:爸爸来过,菜在门外。”
“您这不算什么!您从平谷到朝阳,”我娃突然插嘴,“我姥姥、姥爷从安徽来北京,专门来给我蒸包子!给我蒸了六十个包子,给我妈做了一锅米酒,是不是比您还……”他找不出词形容了。“哈哈!”司机大笑,“那我是比不过你姥姥、姥爷,不过我要是有个外孙,也会这样。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太‘卷’了!”
“妈妈,刚才那个爷爷说太‘卷’了,什么太‘卷’了?”下车后,我娃刨根问底。“爱的‘内卷’。”我故作神秘地回答。
11. 文章记述了两个家庭的生活片段,请简要概括。
第一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根据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包子新鲜出炉,蓬松、软弹,最上面的褶儿像咧开的小嘴,仿佛笑着对看客说:“猜猜我是什么馅儿的?”(从修辞手法角度)
13. 他对外孙说:“吃完还想吃,就给姥爷打电话,姥爷去别的地方玩,再顺路过来一趟!”(你如何理解“顺路”这个词?)
1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 段中“爱的‘内卷’”的理解。
15.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都一样爱着儿女。如果有一项奖叫作“爱的奉献奖”,你会颁给谁?为什么?并为其写一段颁奖词。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予奉使按边①,始为木图②,写③其山川道路。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未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皆欲其轻、易赍④故也。至官所,则以木刻上⑤之。上召辅臣同观。乃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按边:巡察边塞地带②木图:木版地图。③写:摹绘。④赍(jī):携带。⑤上:皇帝。这里指进献给皇上。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板已自布字( ) (2)瞬息可就( )
(3)皆欲其轻、易赍故也( ) (4)上召辅臣同观( )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其一犬坐于前(《狼》)
B. 未为简易 始为木图
C.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旋以面糊、木屑写其形势于木案上
D. 则以木刻上之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未几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
19. 【甲】【乙】两文都介绍了发明者发明创造的制作过程。【甲】文毕昇“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乙】文沈括选取制图材料的原则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四)(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其中直抒诗人心境的一个短语是:____________;诗句“吟鞭东指即天涯”体现了诗人在无限感慨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1. 本诗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明心志。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作文(5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写作任务。
成长过程中,你一定感受过众多的关爱: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贴心的安慰,一声真诚的问候,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或者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坦率的批评……
请以“温暖的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500字。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
老师真诚地提醒你: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一部传奇,既有惊涛拍岸的壮阔篇章,也有风平浪静的温柔段落。那么,如何活出传奇的人生呢?为此,学校举办以“人生究竟因为什么而传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因“超越”而传奇】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B ②. A
2. ①. 露 ②. 崎
【因“感悟”而传奇】
【3题答案】
【答案】 ①.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 会当凌绝顶 ④. 一览众山小 ⑤.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⑧. 因此决定了我迥异旅途
【因“热爱”而传奇】
【4~6题答案】
【答案】4. 将“《止损》”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5. 示例:即便 也
6. ①. 偏正 ②. 并列
【因“挺住”而传奇】
【7题答案】
【答案】 ①. 保尔·柯察金(保尔) ②. 朱赫来 ③. 示例:坚韧顽强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9分)
【8~10题答案】
【答案】8. 社会: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信息辨别能力,倡导深度阅读,创造“健脑”活动。青少年个人:主动管理数字工具使用,参与户外运动、进行心算等认知训练,养成规律作息。学校:探索将专注力、记忆力系统地融进课程,减少线上教学依赖,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家庭:设立数字设备使用规范,家长以身作则,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提供均衡膳食。
9. ①需要爱和用心守护孩子;②需要尊重孩子;③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为孩子营造积极氛围;④要为孩子立规矩。 10. A
(二)(21分)
【11~15题答案】
【答案】11. ①. 第一家:“我”父母从合肥到济南旅游,“顺路”来北京,为的是亲自给外孙做粉丝肉包,给“我”做米酒。 ②. 第二家:网约车司机天没亮就从平谷开车一个多小时到朝阳,为的是给女儿女婿送菜。
12.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最上面的褶儿”比作“小嘴”,又将包子人格化,突出了包子的可爱与美味,表现了外孙见到美食时的兴奋和惊喜。
13. 姥爷口中的“顺路”根本不是真正的顺路,而是爱的专属路线!前文提到姥爷为送包子专门从合肥坐火车到北京,这次又说“顺路”,明显是安慰外孙的借口。
14. “爱的‘内卷’”在文中指的是父母用越来越用心的方式表达对儿女的爱,就像同学之间互相比较谁更用功学习一样。如,姥姥姥爷不仅带家乡特产,还特意到北京现场做米酒、包包子,比普通父母做得更多;网约车司机听说后,感叹自己送菜“比不过你姥姥姥爷”,说明长辈们会暗中比较谁对子女更好;虽然说是“内卷”,但这些行为都充满温暖,比如六十个包子每个褶子都整整齐齐,其实是父母爱的自然流露。
15. 示例一:我会将这个奖颁给中国式父母,因为他们将爱化作具体行动,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奉献”的真谛。颁奖词:三尺厨房是你们的舞台,行李箱是你们的奖杯。从黄山毛峰到红薯粉丝,每一件“顺路”捎来的食物,都是你们精心策划的爱的突击。你们把思念酿成米酒,将牵挂包进六十个褶子里。致敬中国父母——你们用最笨拙的方式,书写着最动人的情书。
示例二:我会将这个奖颁给中国千千万万的乡村教师。因为他们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用青春守护着教育的火种,这种无私的爱与奉献,正是“天下父母心”最崇高的延伸。颁奖词:三尺讲台连山野,一盏孤灯照寒窗。你们用青春填补城乡教育的鸿沟,在漏雨的教室里播种星辰。那些深夜批改的作业本、走访学生家的泥脚印、垫付的学费单据,都是无言的勋章。致敬中国乡村教师——你们让知识的微光,照亮了最远的山梁。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12分)
【16~19题答案】
【答案】16. ①. 已经 ②. 完成 ③. 都 ④. 一起 17. C
18. (1)示例: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2)示例:不久天气寒冷冰冻,不能用木屑做了,又熔化蜡来做模型。
19. ①. 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②. 皆欲其轻、易赍故也
(四)(4分)
【20~21题答案】
【答案】20. ①. 浩荡离愁 ②. 示例:豪放洒脱
21. 诗人言外之意是:借落花表达了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爱国之情。
三、作文(50分)
【22题答案】
【答案】
例文:
温暖的爱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着,玻璃上凝着一层薄薄的水雾,模糊了远处的路灯。我裹着厚厚的被子缩在床角,额头滚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烧般的痛感。这是我上初中后的第一个冬天,也是我第一次在没有家人陪伴的学校宿舍生病。
“咚咚咚”,轻轻的敲门声响起时,我正昏昏欲睡。拉开门,宿管阿姨手里端着一个搪瓷碗站在门口,热气从碗口袅袅升起,带着淡淡的姜香。“听说你发烧了,我煮了点红糖姜粥,趁热喝吧。”她的声音像冬日里晒过太阳的棉被,柔软又温暖。我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一股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
阿姨坐在我床边椅子上,伸手试了试我的额头,眉头轻轻皱起:“还是有点烫。”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退烧药,又倒了杯温水递过来:“医生说这个药饭后吃,你先把粥喝完。”我低头喝着粥,软糯的米粒裹着红糖的甜和生姜的暖,顺着喉咙滑进胃里,浑身的寒意仿佛都被驱散了大半。
那天晚上,阿姨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她帮我把湿毛巾敷在额头,又把窗户关小了些,怕冷风进来加重我的病情。凌晨我迷迷糊糊醒来时,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杯温好的牛奶,旁边压着一张纸条:“要是不舒服就喊我,我就在楼下值班室。”字迹歪歪扭扭,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孤单的夜晚。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斑。我的烧退了,起床时看到阿姨正在宿舍楼下晒被子,看到我,她笑着挥挥手:“好点了吧?今天天气好,把被子晒晒。”
那碗红糖姜粥的暖意,那张歪歪扭扭的纸条,还有阿姨温暖的笑容,像一束束光,照进我成长的旅程。这份不期而遇的关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细微处温暖了我的心,让我明白,成长路上,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伴我们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