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教学设计课题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单元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先通过生活中测量纸张厚度、曲线长度等实际问题,引出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累积法、以直代曲法、滚轮法等,这些方法不仅体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用性,还渗透转换等科学思想。在体积测量部分,介绍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涵盖量程、分度值的识别,以及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操作步骤与读数方法,完善学生对物体空间度量的认知体系。同时,教材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挖掘身上的 “尺” 和 “表”,用于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测量知识的能力,为后续物理实验及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2.2.1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4.1.4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道长度间接测量的方法,用排液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知道我们身上的“尺”和“表”的大致数据。(物理观念) 2、认识量筒和量杯,知道怎么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体积,并正确读数。(科学探究) 3、学会用转换法间接测量出长度、体积、时间。(科学思维) 4、在物理探究中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探究过程尊重事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与责任)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测量方法,且在生活中积累一定测量经验,具备初步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但学生在将测量知识应用到复杂、特殊情境时,往往存在困难,比如面对测量一张纸厚度、曲线长度等问题,部分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在使用量筒、量杯测量体积时,容易忽视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平齐等操作细节。此外,学生对身上 “尺” 和 “表” 的认识不足,缺乏利用自身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学生这些学情特点,通过创设丰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重点 1、长度间接测量方法(累积法、以直代曲法、滚轮法等等)的步骤及应用;2、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操作方法与读数规则;3、学会利用身上的 “尺” 和 “表” 进行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难点 1、长度间接测量中减少误差的注意事项;2、量筒、量杯的正确使用及读数;材料准备 实验工具:刻度尺、细线、圆规、量筒、量杯、水、小石头 多媒体课件:ppt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东西都能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然而有些特殊情况,我们不能直接通过刻度尺测量长度,如一张纸的厚度、曲线的长度,那么我们要怎么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测量呢?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长度的“间接”测量 阅读课本活动1内容,向学生介绍长度间接测量的几种方法,同时引出物理研究的方法——转化法,并与学生共同运用各方法测量长度 方法1——累积法 1、取 n 张相同的纸叠放在一起 2、用刻度尺量出 n 张纸的总厚度D; 3、一张纸的厚度 d=D/n 方法2——化曲为直 1、把细棉线贴合在待测曲线上,在两端标号记号; 2、轻轻将细棉线拉直 3、用刻度尺测出细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距离,就是该曲线的长度 方法3——以直代曲 1、用圆规把曲线分成若 n 段 2、用刻度尺测量出每一小段的长度 l ; 3、算出曲线的总长度 L = n l ; 方法4——滚轮法 1、用已知周长 l 的滚轮(如硬币)在曲线上滚动 2、记下滚轮滚动的圈数 n; 3、算出曲线的总长度 L = n l ; 方法5——平移法(工具辅助法) 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对圆的直径、球的球径、椎体的高等进行测量; 知识点二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我们知道,正方体、球体等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再通过计算得到。 而对于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我们需要通过工具间接测量,最常借助的就是量筒和量杯 阅读活动2内容,教师向学生展示量筒、量杯,通过观察,认识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并对比它们之间的不同 与学生共同操作,借助量筒或量杯,运用排液法测量不规则形状小石头的体积,操作中向学生介绍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是正确读数,若视线不平视将会出现的误差情况 知识点三 身上的“尺”和“表” 与学生根据经验推测身上各部分长度的大致数据,并以其一为“尺”,估测课室的物体的大致长度,如课桌的高度、课室的高度、黑板的厚度等等…… 了解我们如呼吸、脉搏跳动、打哈欠等大致用时,并以此为“表”进行时间测量课堂练习 1、为测量单个1角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D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2、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与这一方法相同是( D ) A.测一曲线的长度 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C.测圆锥的高 D.测细铜丝的直径 3、如图是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从图中可以看出缠绕不够紧密,会导致测量值偏大 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消除误差 C.测量起点不是0刻度线,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D.该实验采用了以直代曲法 4、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B ) A. 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 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 C. 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 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 5、一本无皮书共300页,用刻度尺测得它的总厚度9.0mm,则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B ) A.0.015mm B.0.060mm C.0.030mm D.6.0×103mm 6、要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是( B ) A.用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线与曲线完全重合,标记出起点和终点,将细线拉直后测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C.用一条橡皮筋与曲线完全重合,标记出起点和终点,将橡皮筋拉直后测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D.以上方法均可 7、测量是物理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测量方法对物理探究的结果至关重要。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 B. C. D. 8、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cm3的酒精,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最合适的是( D ) A.量程0~50mL,分度值为2mL的量筒 B.量程0~50mL,分度值为1mL的量筒 C.量程0~100mL,分度值为5mL的量筒 D.量程0~100mL,分度值为2mL的量筒 9、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读数方法。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D ) A. B. C. D. 10、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4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A )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 11、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cm3和1cm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cm3和13.9cm3.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cm3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12、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则( D )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13、以下是某同学测量木塞(木塞不吸水)体积的四个实验步骤,其中不需要的是( D ) A.甲 B.乙、丁 C.丙 D.甲、丙 14、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 ) A.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B.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 C.人步行10m所需时间 D.看一场电影的时间 15、下面左图表示用圆规测曲线长度的一种方法,先将圆规两脚分开,再用圆规脚分割曲线,记下分割的总段数n,然后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l,那么曲线的长度L= nl .甲、乙两同学用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同一曲线的长度,他们分别选取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5mm、10mm,他们的测量方法、读数、记录、计算都正确,但两人测得的结果却不同,那么, 甲 的测量结果较准确。 16、小启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他将铜线在笔直的铅笔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所示,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10圈铜线的宽度为 1.00 cm,铜线的直径为 0.10 cm。 17、如图所示,圆锥体的高h为 3.20 cm,合 32.0 mm。 18、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甲 (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方法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比较大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20 cm3。 (4)如果甲同学在读数时,V1是俯视读数所得,V2是仰视读数所得,则甲同学测得的这块碎石体积将 小于 碎石的真实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完成练习课堂小结 知识点一 长度的“间接”测量 (1)累积法 (2)化曲为直 (3)以直代曲 (4)滚轮法 (5)平移法(工具辅助法) 知识点二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量筒/量杯的使用 (2)用“排液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知识点三 身上的“尺”和“表” 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 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板书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内容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