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第4章 免疫调节问题探讨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感冒。身边的好朋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去,说:“反正我去不去医院、吃不吃药都得一周左右才能好。”你认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吗?讨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讨论:你认为感冒时都要去医院就诊吗?说出你的理由。第2节 特异性免疫聚焦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分别是怎样的?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是如何协调配合来调节机体稳态的?3如何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认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吞噬细胞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黏膜杀菌物质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比如流感病毒,进入体液。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会主动吞噬它们。环境中的病原体,大多数被健康的皮肤所阻挡;进入呼吸道的病原体大多数也被粘膜清扫出来。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免疫细胞识别原理——分子标签识别“己方”: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身份标志的一组 蛋白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识别“敌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 可能是抗原决定簇。识别工具——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免疫细胞人体细胞病毒或细菌受体识别识别1.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识别过程当病原体突破了一、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产生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为研究方便,人为将它们的“作战”方式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2体液免疫2.1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作用对象:内环境中(细胞外)的病原体。过 程:抗原识别增殖与分化B细胞活化2.1 体液免疫抗原识别(抗原暴露)病原体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很快就会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然后在细胞内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处理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2.1 体液免疫基本过程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122.1 体液免疫基本过程病原体1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3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22.1 体液免疫基本过程病原体12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3辅助性T细胞4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2.1 体液免疫基本过程病原体12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3辅助性T细胞4细胞因子记忆B细胞浆细胞5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2.1 体液免疫病原体12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3辅助性T细胞4细胞因子记忆B细胞浆细胞56抗体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1 体液免疫请绘制体液免疫过程图解?病原体APC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细胞因子阻止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二次免疫分裂、分化摄取、加工处理、呈递形成的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2.2 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二次免疫反应:再次接触记忆B细胞分化增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2 二次免疫反应速度: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强烈,抗体产生快且浓度高,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相关曲线解读初次抗原刺激二次抗原刺激初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abb时间抗体数量或患病程度a为抗体浓度变化曲线b为患病程度变化曲线2.2 二次免疫浆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时,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二次免疫时,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病原体浆细胞记忆B细胞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B细胞病原体APC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细胞因子阻止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分裂、分化摄取、加工处理、呈递2.2 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增殖分化2. 体液免疫阅读课本P73页相关内容,结合体液免疫过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B细胞的活化需要几种信号刺激?分别是什么?抗原呈递细胞起什么作用?哪个细胞一直没有接触过抗原?抗体是否可直接导致抗原死亡?2. 体液免疫1. 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2. B细胞的活化需要几种信号刺激?分别是什么?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需要两个信号刺激。(1)抗原对B细胞的直接刺激;(2)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与B细胞结合;除此之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病原体142. 体液免疫3.抗原呈递细胞起什么作用?4.哪个细胞一直没有接触过抗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并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浆细胞5. 抗体是否可直接导致抗原死亡?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无识别功能)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分化。注意: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的细胞: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浆细胞。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人体内B细胞的种数在109以上,至少可以产生109种独特的抗体,可以识别自然界存在的种类繁多的病原体。2. 体液免疫的“战士”复盘教材P73病毒只有侵入细胞才能够增殖,而有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抗体对它们就无能为力了。3细胞免疫3.1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免疫方式称为细胞免疫。作用对象: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衰老、受损的细胞、癌细胞异体器官移植的细胞3.1 细胞免疫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1①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2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3.1 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1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2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3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细胞因子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3.1 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1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2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3巨噬细胞4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细胞因子3.1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什么条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靶细胞的刺激细胞因子的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也可分泌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3.1 细胞免疫请绘制细胞免疫过程图解?病原体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宿主细胞侵入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分裂、分化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识别接触裂解与抗体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暴露病原体形成的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二次免疫3.2 二次免疫记忆细胞特点:相同抗原刺激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它们就会逐渐死亡。二次免疫: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记忆T细胞会立即分裂、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3.2 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特点:快速、高效。相同抗原刺激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来源:二次免疫时,不仅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记忆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细胞毒性T细胞。3.2 二次免疫病原体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宿主细胞侵入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分裂、分化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识别接触裂解与抗体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暴露病原体二次免疫增殖分化3. 细胞免疫回顾细胞免疫过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哪些?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什么细胞的刺激?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从哪些细胞分化而来?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什么?细胞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细胞或物质?细胞免疫能否彻底清除胞内寄生抗原?3. 细胞免疫1. 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哪些?2. 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什么细胞的刺激?3.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从哪些细胞分化而来?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和记忆T细胞等。(1)靶细胞膜表面分子变化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直接刺激;(2)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4.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什么?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分化。3. 细胞免疫5.细胞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细胞或物质?6.细胞免疫能否彻底清除胞内寄生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特异性识别不能。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但还需要与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由此可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同时进行的。种类: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B、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记忆T细胞: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产生后存在于机体内,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后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3.3 T淋巴细胞的种类及特点特点:特异性:每一个成熟的T细胞只带对应一种抗原的受体,未遇到相应抗原时,处于不活动状态。3.4 特异性免疫的“战士”复盘注意: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的细胞:吞噬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浆细胞;能增殖分化的细胞: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不能分化的细胞:浆细胞。小结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作用对象免疫细胞免疫时间作用方式关系 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等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T细胞、巨噬细胞等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1.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 对于胞内寄生病原体(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最后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小结与免疫有关的 细胞和物质 功能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细胞因子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抗体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促进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思考·讨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特异性的,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思考·讨论有人说,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一般认为,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并保证浆细胞的特异性。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地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机体稳态。思考·讨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2)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病原体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裂解暴露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资料1】在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有专家提出可借鉴SARS经验用糖皮质激素降低免疫能力,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还有医学专家指出,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建议民众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不要过度恐慌。【资料2】病原体感染引起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如白细胞介素对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神经系统的影响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引起发热;也能够作用于下丘脑或垂体而影响神经—内分泌。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乙酰胆碱等干扰素等糖皮质激素等TRH等甲状腺激素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免疫调节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乙酰胆碱等干扰素等糖皮质激素等TRH等甲状腺激素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共同之处: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三大系统相互协调,借助信号分子的作用,构成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乙酰胆碱等干扰素等糖皮质激素等TRH等甲状腺激素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主要参与细胞信息分子作用途径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免疫细胞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反射弧体液传送三道防线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调节方式 信息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靶细胞抗体细胞因子浆细胞抗原主要为辅助性T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5课堂小结5. 课堂小结6练习与应用1. 依据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2)B细胞只要接受了相应抗原的直接刺激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3)刚得了感冒又痊愈的人不会再患流感。( )6.1 概念检测 2.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B.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C.前者分泌抗体,后者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D.病原体首次进人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人机体时,后者发挥作用C6.1 概念检测3.下图表示机体首次和再次接触抗原时,免疫系统的协调配合,请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细胞名称,使图解完整。6.1 概念检测攻击相应的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机体初次接触抗原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抗原被APC吞噬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机体再次接触抗原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B细胞浆细胞抗体刺激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6.2 拓展应用1.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28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浓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28天前已经注射过m抗原,因此,此次注射m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而对n抗原的免疫反应则属于初次免疫。二次免疫相对初次免疫而言,反应更加迅速、高效、产生的抗体浓度差异也就更大。6.2 拓展应用(2)如果在第56天时再同时注射m抗原和n抗原,请你预测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产生情况, 并在曲线图上画出来。在第56天时再注射m抗原,和n抗原,抗m抗体的量也会存在与第28天注射时峰值差别不大的情况。6.2 拓展应用(2)如果在第56天时再同时注射m抗原和n抗原,请你预测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产生情况, 并在曲线图上画出来。在第56天时再注射m抗原,和n抗原,抗m抗体的量也会存在与第28天注射时峰值差别不大的情况。2.某媒体报道,“据专家推测,今年冬天北京不会有大规模流感暴发,因为没有发现流感病毒发生大的变异。”在报道的这个推理中,缺少了一些环节,请你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将推理过程补充完整。6.2 拓展应用这一推理过程缺失的部分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及二次免疫的部分环节,推理的完整性是科学思维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一推理过程是∶流感病毒进人机体后,引发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当流感病毒被消灭之后,机体会形成免疫记忆。如果流感病毒没有发生大的变异,当这些流感病毒再次进人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机体会通过更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流感病毒造成流感症状之前将其清除,因此不会有大规模流感暴发。感谢您的观看202X/01/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