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作业-第4章 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2课时)(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作业-第4章 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2课时)(有解析)

资源简介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如图为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
C.甲是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抗体,乙为甲的相应受体
D.若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
2.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B.再次接触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C.T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D.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3.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病毒抗原和细胞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D.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4.下图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
D.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5.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6.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使之裂解死亡,体现免疫系统的自稳和监视功能
B.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是细胞凋亡
C.细胞毒性T细胞受肿瘤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D.向肿瘤患者体内注入抗PD-L1抗体,有助于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活化抑制
7.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科学家在康复者体内检测到了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和病毒特异性的抗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特异性T细胞主要针对病毒的S蛋白,且T细胞相对数量和特异性抗体浓度相关性如图所示(注:R>0.8时高度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异性T细胞数量与特异性抗体浓度无关
B.康复者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C.S蛋白可作为新冠疫苗开发的候选目标
D.康复者体内可能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
8.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新型呼吸道感染病毒,为探究干扰素抗HMPV的疗效,将同种的、生理状态相似的健康小白鼠均分为甲、乙两组,都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小白鼠,然后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的干扰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白鼠体内抗体、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B.干扰素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C.细胞毒性T细胞能直接杀死HMPV,但干扰素不能提高其数量
D.靶细胞释放出的HMPV,可作为抗原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9.免疫系统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模型动物探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原理,其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代A系鼠将对C系鼠的免疫识别能力会遗传给其子代
B.子代A系鼠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
C.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
D.该实验说明子代A系鼠与C系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
10.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二、多选题
1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NA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机体感染后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W酶是RSV增殖的关键酶,小分子药物NA能抑制W酶合成。科研人员为研究NA对RSV增殖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机体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将入侵的RSV吞噬、消灭
B.设置第二组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溶解NA的溶剂对实验的影响
C.NA可能进入细胞后才能发挥抑制W酶的作用
D.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感染RSV,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的是RSV的抗体
12.烧伤、创伤等伤口处常因铜绿假单胞菌(Pa)而导致感染。在Pa感染部位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但f的增殖和释放不引起Pa的裂解。研究者将等量的无f侵染的Pa菌株(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1)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此可见,f能够促进Pa引起的伤口感染
B.伤口处更易感染,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在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的表面蛋白,可能会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
D.被f侵染的Pa菌株可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并被其裂解
三、非选择题
13.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③为不同的免疫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经抗原刺激后,由抗原呈递细胞和①②③共同完成的特异性免疫是      。
(2)据图可知,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作用于淋巴细胞,这说明淋巴细胞膜上具有这些激素的    ,其作用的结果是     (填“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
(3)当人发生炎症反应时,    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弱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4)免疫风暴又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在免疫风暴的作用下,各种免疫细胞高度活化,杀伤病原体的同时对自身也造成免疫破坏。根据本题信息分析,此时,可注射        以减缓症状。
14.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状况的重要方法,Calcein-AM荧光法可用于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其原理是Calcein-AM是一种活细胞荧光染色试剂,其本身无荧光,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后,酯酶将其水解为绿色荧光物质。甲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流程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在     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      。某些抗原刺激不会引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原因是      。
(2)该实验中,加入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培养4小时后,细胞培养液中能检测到一定强度的荧光,其原因是      ,从而释放小鼠细胞内的绿色荧光物质。
(3)乙组同学每隔2h取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的上清液测定其荧光值,连续检测24h,发现随染色时间延长,上清液中的荧光值逐渐增大,这说明
     会影响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
(4)为使Calcein-AM荧光法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的实验更严谨,需再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从生理状态相同的     小鼠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与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共同培养,其他条件均与甲组相同,4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
15.研究发现调节T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其抗肿瘤疗效。为探究ATPIF1基因对CD8+T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   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实验一:研究人员选取了同等数量同等周龄的野生型小鼠(A)和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B),检测A、B两组小鼠CD8+T细胞分泌IFN-γ(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T细胞活性)的量,结果如图。
实验说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比野生型小鼠的CD8+T细胞活性更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与野生型相比,      。
(3)实验二:研究人员在A、B两组小鼠的腋下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再将野生型小鼠均分为A1、A2两组,将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均分为B1、B2两组。3天后,对A2、B2的小鼠注射CD8+T细胞抗体,以消除小鼠CD8+T细胞的作用(实验操作如左图)。14天后,对比4个组小鼠的黑色素瘤的重量,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沉默ATPIF1基因可以     肿瘤生长。注射CD8+T细胞抗体清除CD8+T细胞的作用后,A2和B2基因沉默的小鼠肿瘤重量均      。
(4)综合实验一、二,解释B1组小鼠黑色素肿瘤细体积小的原因:  

一、单选题
1.【答案】C。【解析】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的,A正确;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B正确;甲是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乙为甲的相应受体,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是一种监控并在需要时杀死靶细胞的细胞,仅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能大量增殖,D正确。
2.【答案】A。【解析】病毒侵染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当病毒入侵到细胞内,需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暴露,从而再次借助体液免疫将其消灭,A正确;只有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记忆T细胞)、Ⅵ(记忆B细胞)才能迅速增殖、分化,B错误;从题图中看出,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分别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其中Ⅶ(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错误。
3.【答案】C。【解析】在抗原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A不符合题意;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如HIV可侵染辅助性T细胞,B不符合题意;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但不能直接使其降解,C符合题意;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不符合题意。
4.【答案】B。【解析】浆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B错误;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靶细胞的死亡由遗传物质控制,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5.【答案】C。【解析】PD-L1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或消失,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正常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故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6.【答案】A。【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使之裂解死亡,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是细胞凋亡,该过程是基因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机体是有利的,B正确;据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正确;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向肿瘤患者体内注入抗PD-L1抗体,有助于解除T细胞活化抑制,D正确。
7.【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特异性T细胞数量与特异性抗体浓度呈正相关,A错误;由于病毒容易变异,康复患者即使体内存在抗体,也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B正确;S蛋白作为新冠病毒的抗原,可作为新冠疫苗开发的候选目标,C正确;新冠病毒侵染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故康复患者体内可能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D正确。
8.【答案】D。【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A错误;干扰素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数量,但是巨噬细胞不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暴露出HMPV,但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与病毒结合,释放出的HMPV可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C错误,D正确。
9.【答案】C。【解析】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体内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但是并没有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A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裂解靶细胞的功能,因此子代A系鼠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细胞,B错误;
由图可知,子代A系鼠对移植的C系鼠的皮肤细胞不发生排斥反应,对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细胞发生排斥反应,说明B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不是抗原,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C正确;由图可知,从C系鼠中抽取淋巴细胞注射给A系鼠,则A系鼠中具有来自C系鼠的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是子代A系鼠对移植的C系鼠的皮肤细胞不发生排斥反应,故可推测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子代A系鼠的部分细胞毒性T细胞来自C系鼠,并不是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D错误。
10.【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感染病原体后,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通过下丘脑一系列传递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A正确;据图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增加了机体肿瘤发生的风险,C正确;据图分析,神经递质促进下丘脑分泌CRH,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CRH,两者的作用相反,D错误。
二、多选题
11.【答案】BC。【解析】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后,被释放出来的病毒会被抗体中和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A错误;在实验中设置第二组,即使用溶解NA的溶剂处理,目的是排除溶剂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是由NA引起的,B正确;RSV在细胞内才能增殖,W酶是RSV增殖的关键酶,NA可能进入细胞才能抑制W酶的合成,C正确;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的是RSV的核酸,而不是抗体,D错误。
12.【答案】BD。【解析】由图可知,PI的伤口感染率在各个组均比P组高,说明f能够促进Pa引起的伤口感染,A正确;人体皮肤、黏膜组成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小鼠伤口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伤口处更易感染说明人体第一道防线在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的表面蛋白,使小鼠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能会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的是小鼠本身被寄生的细胞,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3.【答案】(1)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体液免疫;(2)受体;增强;(3)垂体;(4)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1)由分析可知:①为T细胞,②为B细胞,③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由抗原呈递细胞和①②③共同完成的特异性免疫中主要靠抗体作战,为体液免疫。
(2)由图可知: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对淋巴细胞有增强作用(+),而只有细胞能识别的激素才对细胞有作用,故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这些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故是增强免疫功能。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4)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对B细胞有抑制作用(-),所以当发生免疫风暴时可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抑制B细胞的活性,从而减缓免疫风暴
14.【答案】(1)细胞因子和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某些抗原不会侵染宿主细胞,不会引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2)培养液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3)Calcein-AM染色时间 ;(4)未免疫。
【解析】(1)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在细胞因子和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某些抗原刺激不会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原因是某些抗原不会侵染宿主细胞,不会引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
(2)根据题意“Calcein-AM荧光法可用于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其原理是Calcein-AM是一种活细胞荧光染色试剂,其本身无荧光,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后,酯酶将其水解为绿色荧光物质”可知,加入用Calcein-AM染色的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培养4小时后。细胞培养液中能检测到一定强度的荧光,原因是培养液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从而释放小鼠细胞内的绿色荧光物质。
(3)据题分析可知,随Calcein-AM染色时间的延长,上清液中的荧光值逐渐增大,说明随Calcein染色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物质会从小鼠细胞中自发释放,且随染色时间延长释放增多,即Calcein-AM染色时间会影响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
(4)为排除染色时间对细胞培养液中荧光强度的影响,使Calcein-AM荧光法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的实验更严谨,可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从生理状态相同的未免疫小鼠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与用Calcein-AM染色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共同培养,其他条件均与甲组相同,4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荧光强度以进行校正。
15.【答案】(1)识别、接触并裂解; 监视;(2)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分泌了更多的IFN-γ ;(3)抑制;更大; (4)ATPIF1基因沉默,促进了CD8+T细胞分泌了更多的IFN-γ,该细胞因子可以增强T细胞细胞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解析】(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细胞,并和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裂解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2)结合图示可知,与野生型小鼠A相比,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B)的IFN-γ含量升高,说明ATPIF1基因沉默,促进了CD8+T细胞分泌了更多的IFN-γ(该细胞因子可以增强T细胞细胞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1组的黑色素瘤的重量最轻,说明沉默ATPIF1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注射CD8+T细胞抗体清除CD8+T细胞的作用后,A2的肿瘤重量比A1组更大,B2基因沉默的小鼠肿瘤重量也比B1组更大。
(4)综合实验一、二可知,B1组小鼠黑色素肿瘤细体积小的原因是ATPIF1基因沉默,促进了机体分泌了更多的IFN-γ,该细胞因子可以增强CD8+T细胞细胞活性,裂解肿瘤细胞的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