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作业-第4章 第3节 免疫失调(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作业-第4章 第3节 免疫失调(有解析)

资源简介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3节 免疫失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浆和淋巴液等处
B.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C.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都来源于浆细胞,都属于蛋白质
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的,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2.免疫系统具有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都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以下四种情况分别属于( )
①有的人一经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 ②HIV侵入人体后,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③某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 ④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某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A.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B.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细胞免疫
C.过敏反应、过度免疫、免疫缺陷病、体液免疫
D.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体液免疫
3.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HIV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具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
B.HIV数量与辅助性T细胞浓度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4.研究发现HIV病毒攻击人体T细胞,是由于T细胞表面存在一种CCR5蛋白,HIV病毒识别该蛋白质后对其进行攻击,而没有该蛋白质的细胞可以免受其攻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症,是HIV病毒引起基因突变而导致的
B.在人体的吞噬细胞、浆细胞中都具有控制CCR5蛋白合成的基因
C.正常机体中,HIV病毒不攻击B细胞,是由于B细胞中DNA的不同而导致的
D.HIV感染正常人后,体内的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
T细胞在成熟过程先进行阳性选择,再进行阴性选择。不能与吞噬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结合的T细胞会发生凋亡,称为阳性选择,存活下来的T细胞若能与自身抗原结合,会发生凋亡,称为阴性选择,最终存活下来的T细胞即为成熟T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T细胞主要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
B.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C.T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在骨髓中,阳性选择发生在胸腺中
D.若T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错误,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6.抗体是机体抵抗外来感染的关键,其产生受到辅助性T细胞(Tfh)的调控。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促进细胞质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氧化磷酸化,使转录因子bc16基因的表达增强,促进分化形成Tfh。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B细胞在Tfh辅助下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抗体
B.Tfh过度活化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C.AMPK氧化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活性降低
D.二甲双胍间接作用于细胞中的bc16基因,调控其表达
7.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一样都会产生抗体并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该细胞释放组胺
C.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同一种过敏原
D.当同种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记忆细胞结合后产生大量抗体而引起过敏反应
8.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如图是糖皮质激素影响T细胞功能的一种机制(代表相关基因不表达,代表相关基因表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基因IL 2、IL 10表达后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临床上过量使用GC时,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
D.GC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免疫调节剂包括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和双向免疫调节剂。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及其作用机理,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名称 作用机理
胸腺素 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
泼尼松 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组胺的形成与释放
环孢素 阳断T细胞进入S期,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
胸腺五肽 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又能使异常过高的免疫状态得到抑制
A.胸腺素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
B.泼尼松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T细胞在增殖阶段对环孢素较为敏感
D.胸腺五肽可能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10.机体免疫系统可对外来抗原刺激产生一系列应答以清除抗原物质,但对体内组织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表现为“免疫无应答”,从而避免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有时对外来抗原也会表现出“免疫无应答”的状态。机体免疫系统对内外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免疫耐受具有高度特异性,即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其他抗原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丧失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自身免疫病发生的原因
B.机体对病原体抗原的免疫耐受可能会阻碍免疫防御功能的发挥,导致持续性感染
C.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耐受会增强免疫监视功能的发挥,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D.设法诱导机体产生对移植器官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比使用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健康更有利
二、多选题
11.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由酪氨酸激酶基因Btk突变导致的一种免疫失调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LA属于免疫缺陷病,XLA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异常
B.XLA患者体内祖B细胞、前B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正常人
C.与正常人相比,XLA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监视功能显著减退
D.XLA患者可通过适时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
12.Graves病的病因如图所示,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轻 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Graves 病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一样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可能会有容易激动、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等症状
C.患者的高水平X激素是Y激素含量显著增高所致
D.UDP可能具有抑制浆细胞产生或分泌相应抗体的作用
三、非选择题
13.如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致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引起过敏症状。
(1)过敏体质的人对再次进入体内的相同过敏原是否会产生免疫应答 (填“是”或“否”)。许多过敏反应具有遗传倾向和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
(2)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机体也能释放组胺,却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尝试解释其原因: 。
(3)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的方式之一是:将过敏原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反复给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逐渐诱导患者对该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这种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4)根据资料显示:有些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有些激素则能够促进免疫反应。如果使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表现为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14.研究发现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和CCR5(本质为受体蛋白)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和CCR5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并入侵。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侵入人体后,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 和 ,同时T细胞能分泌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 ,通过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最终使HIV数量下降。
(2)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和CCR5, (填“能”或“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HIV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法增殖是因为人的成熟红细胞 。
(3)在感染后期,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当人体感染细菌时,细菌脂多糖LPS作为重要的抗原分子引起免疫应答。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两类:第一类是大多数抗原必须有T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第二类是有少数抗原,单独直接刺激B细胞即可完成。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选择性别、年龄、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 处理,乙组小鼠不做相应的处理。
③对甲乙两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浆细胞和抗体含量
实验预测:
若 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一类。
若 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二类。
15.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控制骨骼肌收缩的关键结构,其形成机制见图。神经末梢释放的蛋白A与肌细胞膜蛋白Ⅰ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的受体(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最终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

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 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 的方式释放,ACh结合AChR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
(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患者AChR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为何AChR抗体阴性者仍表现出肌无力症状?为探究该问题,研究者作出假设并进行探究。
①假设一: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 ,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
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患者AChR基因,结果显示基因未突变,在此基础上作出假设二。
②假设二:此类型患者存在 的抗体,造成 ,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
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对此类型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符合预期。
③若想采用实验动物验证假设二提出的致病机制,你的研究思路是 。
1.【答案】B。【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由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浆细胞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存在于血浆和淋巴液等处,A正确;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B错误;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故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都来源于浆细胞,都属于蛋白质,C正确;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结果,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发的疾病,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D正确。故选B。
2.【答案】B。【解析】当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时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①属于过敏反应;②HIV侵染后,患者最终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③属于自身免疫病;④属于机体的正常免疫,为细胞免疫。综上所述,B正确。
3.【答案】D。【解析】根据题分析可知,HIV虽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有攻击作用,但HIV刚侵入时免疫系统能清除部分HIV,细胞免疫还未丧失,A错误;根据题分析可知,HIV最初入侵人体时,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数量都增加,但HIV可攻击辅助性T细胞,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B错误;免疫系统具有监控、自稳和防御功能,因此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HIV,C错误;艾滋病病人的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故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
4.【答案】B。【解析】HIV病毒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艾滋病患者逐渐丧失几乎全部的免疫功能,进而导致患者患癌症的机率增大,A错误; 在人体所有细胞中都具有控制CCR5蛋白合成的基因,只是在T细胞内选择性表达,B正确; 由题意可知,HIV病毒识别T细胞表面的CCR5蛋白而攻击它,B细胞表面没有该蛋白质故免受其攻击,C错误; 正常人感染HIV后,其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做出相应的免疫应答,此时T细胞数量会上升,但由于HIV攻击T细胞,T细胞数量才开始下降,D错误。 故选B。
5.【答案】C。【解析】成熟T细胞主要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特异性免疫几乎全部丧失,造成人体的免疫力下降,B正确;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在胸腺,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都发生在胸腺中,C错误;若T细胞的阴性选择发生错误,则T细胞能与自身的抗原结合,可能引起自身免疫病,D正确。
6.【答案】C。【解析】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其分化后产生的浆细胞能分泌抗体,A正确;辅助性T细胞(Tfh)过度活化可能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进而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B正确;结合题意“AMPK氧化磷酸化,使转录因子bc16基因的表达增强”可知,该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活性升高,C错误;结合题意可知,二甲双胍通过促进细胞质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氧化磷酸化,进而作用于转录因子bc16基因,调控其表达,D正确。
7.【答案】C。【解析】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不能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A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需要与过敏原接触才能释放组织胺,B错误;肥大细胞上的抗体是接触过敏原通过B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浆细胞分泌的,所以与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C正确;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致敏肥大细胞上的抗体相结合,致敏肥大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C。
8.【答案】B。【解析】结合分析可知,GC与GR结合后可以抑制IL2基因的表达而促进IL10基因的表达,即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A正确;据题意可知,GC主要影响T细胞功能,而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故临床上过量使用GC时,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B错误,C正确;据图可知,GC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进而调控IL2、IL10等相关基因的表达,D正确。
9.【答案】B。【解析】胸腺素能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的治疗,A正确;泼尼松能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组胺的形成与释放,为免疫抑制剂,B错误;环孢素能阻断T细胞进入S期,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为免疫抑制剂,T细胞在增殖阶段对环孢素较为敏感,C正确;胸腺五肽在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又能使异常过高的免疫状态得到抑制,说明胸腺五肽可能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发挥双向调节作用,D正确。
10.【答案】C。【解析】机体免疫系统可对外来抗原刺激产生一系列应答以清除抗原物质,但对体内组织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表现为“免疫无应答”,从而避免自身免疫病发生,因此机体丧失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自身免疫病发生的原因,A正确;机体对病原体抗原的免疫耐受可能会阻碍免疫防御功能的发挥,使病原体无法被清除,进而导致持续性感染,B正确;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耐受会抑制免疫监视功能的发挥,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C错误;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不利于机体健康,而免疫耐受具有高度特异性,即只对特定的抗原不应答,对其他抗原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因此设法诱导机体产生对移植器官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比使用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健康更有利,D正确。
二、多选题
11.【答案】AD。【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XLA患者的前B细胞发育受阻,导致无丙种球蛋白产生,所以XLA 属于免疫缺陷病,XLA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异常,A 正确;同时XLA患者体内祖B细胞、前B细胞的数量正常,而浆细胞、丙种球蛋白等的数量显著低于正常人,B错误;XLA患者前B细胞发育受阻,导致无丙种球蛋白产生,与正常人相比,XLA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监视功能可能无明显差异,而免疫防御功能显著减退,C错误;XLA患者无丙种球蛋白产生,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可直接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也可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免疫力,D正确。
12.【答案】AC。【解析】 人体的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Graves病是患者产生的抗体作用于自身甲状腺细胞所致,属于自身免疫病,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免疫缺陷症,A错误。由题图可知,Y激素由垂体产生,并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X激素,且X激素可反馈作用于垂体,所以Y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X激素为甲状腺激素。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故患者可能会有容易激动、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等症状,B正确。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是由于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甲状腺上的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甲状腺激素;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通过反馈作用,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不会显著增高,C错误。由于Graves病的发生与某种抗体有关,而“寡核苷酸UDP能够减轻Graves病症状”,说明UDP可能具有抑制浆细胞产生或分泌该种抗体的作用,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3.【答案】(1)是;个体差异;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2)体液调节;正常情况下机体释放的组胺很少,随时会被组胺降解酶所破坏;(3)特异性免疫;(4)抑制.
【解析】(1)再次进入机体的过敏原对机体来说仍属于外来抗原,故其仍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2)组胺可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毛细血管,其对血管的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正常情况下机体释放的组胺很少,随时会被组胺降解酶所破坏,因此正常情况下机体虽然也能释放组胺,但却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3)根据题干描述,脱敏治疗针对的是特定过敏原,属于特异性免疫疗法。
(4)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故应使用能够抑制免疫反应的激素进行辅助治疗。
14.【答案】(1)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细胞因子;浆细胞;(2)不能;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增殖的酶、场所等条件;(3)② 切除胸腺;④ 仅有乙组小鼠;甲乙两组小鼠均。
【解析】(1)HIV侵入人体后,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同时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最终使HIV数量下降;
(2)HIV能识别修饰过的红细胞是因为修饰过的红细胞表面具有CD4和CCR5,但该识别过程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HIV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法增殖是因为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增殖的酶、场所等条件;
(3)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第②步应对甲组小鼠切除胸腺处理,乙组小鼠不做相应的处理,实验变量为有无T细胞。实验预测:若仅有乙组小鼠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一类;若甲乙两组小鼠均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二类。
15.【答案】(1)Na+;胞吐;(2)AChR;蛋白质A、I或M(任意一种即可);使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给实验动物注射蛋白A、I或M的抗体,观察是否发生肌无力。
【解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传至神经末梢的,因此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钠离子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
(2)①若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合成AChR,也就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
②若患者AChR基因未突变,即能合成AChR,但又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很可能是存在蛋白质A、I或M抗体,造成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
③该实验目的是验证此类型患者存在A、I或M的抗体,可设计实验思路如下:给实验动物注射蛋白A、I或M的抗体,观察是否发生肌无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