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三课 共建网络 美好家园3.2 营造清朗空间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传播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相关内容。(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掌握网络交往自我保护的知识,合理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和社会的发展。(健全人格)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责任意识)重点难点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升媒介素养新课导入生活观察现在,人们有空就看手机,玩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人之间相互陪伴、交流的时间都变少了。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充分利用时间。思考:1.你是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的?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善思明辨——网络参与我理性活动探究暑假期间,家住武汉的小明想要和父母去江西景德镇旅行,但人生地不熟,请同学们利用网络为他们制作一份旅游攻略。(人)(天)酒店位于陶溪川创意广场陶阳里景区店,位置优越,31楼的旋转餐厅可以俯览陶溪川陶阳里,适合拍照。酒店设施齐全,适合亲子出行。有客人反映酒店卫生差,玻璃有手印,地毯脏有大块污渍,房间有霉味,容易引发过敏等身体不适。思考:你如何看待网友针对酒店的评价?理智辨别,慎重思考。善思明辨——网络参与我理性生活观察按照网友给的建议,小明制定好了自己的旅游攻略。下一步就是要提前订好酒店,小明准备在携程上订一间,经过筛选小明看好了一家酒店,但是网上对它的评价也有多种不同的声音。小明又开始犯难了,同学们快来出谋划策吧!(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笔记】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媒 介 素 养媒 介微信Q Q微博电视报刊……抖音快手相关链接【笔记】媒介素养的含义(2)我们要学会选择网络信息【笔记】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原因:互联网上信息无限,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②要求:a.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b.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名词解读:“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1. 你遇到过网络不良信息吗?说说你的经历。谣言止于智者,网络中谁是智者?如何止息?2. 面对网络不良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看漫画并回答:新闻中的违规APP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利?存在着哪些安全的隐患?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笔记】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原因:网络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②要求: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孙某与张某在工作中产生矛盾,随后张某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消息辱骂孙某,并附上了孙某的个人信息。随后,孙某将张某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当面向自己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做出赔偿。经法院调解,被告张某删除其朋友圈的不当言论,并连续3天在朋友圈中向原告孙某道歉,同时赔偿经济损失1500元。法官提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既要提倡自由,但更要遵守法律。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2025年3月10日,网民徐某强(男,36岁)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使用软件中的AI智慧生成功能,编造“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发布,造成谣言迅速传播扩散,严重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8日。思考:有人说我有言论自由权,所以在网络上我想说什么都可以,对此你怎么看?情境分析4(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笔记】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原因:a.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b.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②要求: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公益活动。网购车票、地铁出行、生活缴费、预约挂号、电子发票和步数等低碳方式收集能量,通过当能量收集满以后,就可以申请在阿拉善等沙漠地区种植真树。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公布的数据:蚂蚁森林从2016年上线5年来,已累计带动超过6.13亿人参与低碳生活,产生“绿色能量”2000多万吨。5年来蚂蚁森林参与到全国11个省份的生态修复工作,累计种下3.26亿棵树,其中在甘肃、内蒙古均超过1亿棵。同时,蚂蚁森林还在全国10个省份设立了18个公益保护地,守护野生动植物1500多种。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谈谈你的感受?我们要传播网络正能量。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5)传播网络正能量。要求:①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③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④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笔记】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笔记整理【笔记】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9-22(1)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们要学会选择网络信息(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5)传播网络正能量。【变式设问】 营造清朗空间,公民如何做?本课小结① 全面认识网络②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③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⑤ 传播网络正能量合理使用网络3.2营造清朗空间青少年如何营造清朗空间?( )1.针对右图的网络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占卜人生有意义,网络带来新商机 ②传递情感正能量,带来健康新生活 ③厉行法治严监管,保护网民不受骗 ④网络素养要增强,抵制迷信讲科学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一、选择题 D ( )2.有了微信朋友圈之后,大部分人在这个社交平台上各种“晒”。有的晒美食,有的晒孩子,有的晒自拍,有的晒风景······但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下列属于“晒”得不恰当的有①小丽晒出了旅游时拍摄的风景照片 ②小金晒出了新办的身份证 ③小军晒出了在饭店吃饭时拍的美食照片 ④小花晒出了快递收货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A.提高媒介素养,少看不良信息B.学会辨析网络信息,防止受骗C.学会“信息节食”,不玩网络游戏D.正确认识网络危害,远离网络( )3.下面漫画警醒青少年要 B ①网民恪守道德规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②人们积极主动拒绝网络,增强防护意识③国家制定法律,有了法律就能制止谣言④人们提高网络媒介素养,不信谣、不传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观察右图,为减少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需要 B A.理性面对,规劝朋友要谨防陷阱B.倾力相助,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C.直接拒绝,这是典型的网络诈骗D.不必理会,以免自己的利益受损( )5.以下微信截图告诉我们,面对这样的“忙”,我们应该 A ①公民有言论自由,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②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加大执法力度③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④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全国两会报告再次强调:网暴“按键伤人”行为必须依法严查,坚决遏制无底线造谣炒作的势头。这警示我们 D ( )7.2024年3月22日,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和监管,推动银团贷款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对《银团贷款业务指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启示我们要A.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维护网络安全B.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C.坚持诚信自律,坚守网络文明D.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B ( )8.2024年3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着力研究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重点开展10项整治任务,为广大网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开展这一专项行动A.定能消除网络乱象,净化网络环境 B.是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的具体体现C.有利于规范网络行为,传播正能量 D.可以整治文化娱乐乱象,杜绝网络乱象 C ( )9.第六届“中国青年好网民”牛钰,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也是身残志坚的短视频博主。她通过创作网络短视频,呼吁社会各界关爱残障群体,激励残障人士自立自强。她创作的作品曾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这启示我们①生活难免有挫折,要发掘生命的力量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改变日常生活③合理利用网络,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 )10.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为谣言“插上了翅膀”。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作为公民,要想在网络世界练就“好嗓子”,必须A.遵守网络规则,传播网络正能量 B.创造多种条件,畅通表达渠道C.坚持依法治国,治理网络谣言 D.完善监督机制,提高道德素质 A 【图片宣传】以下是学校宣传栏的图片。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4月29日是我国第十二个“首都网络安全日”。某学校为了增强学生对网络的理性认识,采用图片宣传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二、非选择题【案例分析】2024年3月,内蒙古清水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张某某报警,称一名网友在四百余人的微信群内捏造事实,使用不当语言公然侮辱其家属。接到报警后,城关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展开调查,通过收集相关证据,核实该网友的真实身份为闫某某。民警随即将闫某某传唤至城关派出所接受调查。经询问,闫某某对自己在微信群中造谣及公然侮辱他人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依法给予闫某某行政拘留的处罚。(1)学校宣传栏的两幅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图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图二:网络信息无限,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2)中学生小丽看完以上案例后,她认为:只要不在网络上捏造事实,侮辱他人,就不会违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小丽的观点是错误的。①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②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我们不仅不能在网络上捏造事实,侮辱他人,也不能泄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宣泄负面情绪等,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③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