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检测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4年8月,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一上线就爆火“出圈”,与游戏一同“刷屏”的还有山西省的文物古建筑。游戏中高度还原的中式古建筑成功吸引了公众目光,也让山西省的旅游热度显著上升。下图示意山西省某地的古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山西各地的文物古建筑我们应该( )
A.全部拆除,重新建造 B.精心管理,修缮保护 C.保持原貌,任其破旧 D.异地重修,发展旅游
2.游客想提前了解山西省的旅游景点,应查看( )
A.山西省气候图B.山西省水系图 C.山西省交通图 D.山西省旅游图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宗教建筑对应的区域代表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①②两个地区通用的语言是( )
A.阿拉伯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法语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工作人员探访了湘西秘境中的千年古村寨——永顺双凤村。村寨周围山峦环抱,古木参天,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图1示意双凤村传统民居分布,图2示意当地转角楼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双凤村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 )
A.溪流沿岸 B.公路两侧 C.山谷地带 D.山麓地带
6.据图推测转角楼转角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大房屋光照面积 B.防范野生动物偷袭
C.预防泥石流等灾害 D.充分利用山区空间
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递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传承以“博物馆”式的记录留存为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代视频平台打赏、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力非遗“破圈”。2025年我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于2024年申遗成功,在媒体平台上又“火”了。完成下面小题。
7.新时代视频平台打赏、直播带货等方式( )
①冲击非遗传统文化内涵②激发非遗文化传承新活力③促进我国非遗文化消费④助力非遗实现“活态传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具有的积极意义是( )
①增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②有利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③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④使人类文明萧条退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如下左图“世界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图反映出世界的人口分布是( )
A.均衡分布的 B.不均匀的 C.都分布在北半球 D.都在东半球
10.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我们一般用( )表示。
A.人口密度 B.自然增长率 C.等高线 D.比例尺
1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重要是图中( )处。
A.①②③④ B.ABCD C.①②CD D.AB①②
12.图中③处人口稀疏是因为该地( )
A.气候湿热 B.高寒缺氧 C.纬度高气温低 D.气候干旱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如上右图,据甲图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高纬度B.北半球中低纬度C.南半球高纬度 D.南半球中低纬度
14.乙图所示为中纬度某地区,仅从图中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A.a B.b C.c D.d
如下图1为“世界各大洲人口总数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图2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读图1,关于世界人口的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人口最多,达到约45亿 B.欧洲自然增长率最低
C.亚洲人口增长最快 D.北美洲人口适中,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16.下列四幅漫画中,最能体现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读图2,下列位于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A.亚洲西部 B.非洲北部 C.欧洲西部 D.北美洲西部
18.图2中甲地人口稀疏是因为该地( )
A.终年严寒 B.气候湿热 C.地势高峻 D.极端干旱
19.乙地的主要人种、信仰宗教是( )
A.白种人、基督教 B.黑种人、伊斯兰教
C.黑种人、佛教 D.白种人、伊斯兰教
二、填空题
1.乡村和城镇的区别
(1)乡村:人口 ,人们主要从事 、 、 等农业生产活动。人们主要居住在村落里,传统村落的房屋密度 且 ,一般都是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交通线路 、 ;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村落周围常有 、 、 等。乡村景观保留了更多的 风貌。
(2)城镇:人口相对 ,人们主要从事 、 等方面的工作。城镇里高楼 ,建筑密度比较 ,建筑风格 ;餐馆、商店等 服务设施和学校、医院等 服务设施齐全;道路 ,有的甚至呈现 、 。在城镇,尤其是大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大部分已被 。城镇一般建有各类 ,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自然。
2.饮食习惯
(1)“ , ”,这句古话形容了文化习俗的多样性。衣食住行等地方文化习俗经过长期演变而成,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
(2)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种植的 、饲养的 不同,传统的主要食物有所不同,人们的用餐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欧洲畜牧业分布广,粮食作物以 为主,烤制的 、 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 用餐;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粮食作物以 为主, 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 用餐;拉丁美洲粮食作物以 为主,人们习惯用 盛装食物食用, 既是主要食物又是“餐具”。
(3)不产茶叶的欧洲盛行饮茶的原因是:早在16世纪,欧洲人通过有关著作了解了中国茶叶。17世纪初, 商船把少量茶叶运回欧洲后,饮茶在欧洲上流社会成为时尚。18世纪后, 、 等当时的欧洲殖民地成为茶叶生产基地,所产茶叶主要供应欧洲,茶叶开始走进欧洲百姓的生活。现在,茶已成为欧洲的主要饮品之一。
三、连线题(请将下列宗教与其主要分布地区、宗教建筑用线连接起来。)

四、判断题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英语。( )
2.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慢越好。( )
3.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
4.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
5.不同人种虽然体质上有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 )
五、解答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填“沿海”或“内陆”)地区。
(2)①地区主要分布着 人种;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 (填语言)。
(3)①、②两地人口增长 (填“较快”或“缓慢”),居民主要信仰 (填宗教)。
(4)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
2.“北纬30°”是一条神奇的纬线,沿线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也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都位于北纬30°附近,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有人说未来珠穆朗玛峰还会继续升高,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说明理由 。
(2)北纬30°线贯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古埃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下游带来肥沃的淤泥,是农耕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今尼罗河沿岸的城市和港口成为商业和贸易的中心,这些地区有利于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3)同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传统民居,屋顶斜度大,这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怎样的特点 ;阿拉伯半岛的传统民居有哪些特点 。
(4)被北纬30°穿过的A (地形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许多地方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原因是 。
(5)北纬30°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传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谈谈你的观点 。
3.H村通过区域综合治理,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美、经济强、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十年前,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的地形部位是 ,其临近河流有利于
甲居民区所处的地形类型为 。
(2)河流①的流向大致是 H村通过修建 解决了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3)现在,居民区主要沿公路分布,甲居民区面积变 。
(4)为进一步振兴乡村,H村建设了生态旅游区,写出一条其开发的有利条件。
《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检测题》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A D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B B B A B B C B D
二、1.(1) 较少 耕种 放牧 捕鱼 小 低矮 狭窄 稀少 较少 农田 果林 池塘 自然
(2) 较多 工业 服务业 众多 大 多样 商业 公共 纵横交错 网络状 立体化 改造 绿地
2.(1)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自然环境
(2) 农作物 动物 小麦 面包 牛肉 刀叉 水稻 米饭 筷子 玉米 玉米饼 玉米饼
(3) 荷兰 印度 斯里兰卡
三、
四、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五、1.(1)沿海 (2) 白色 英语 (3) 缓慢 基督教
(4)气候极端干旱,水资源匮乏
2.(1) 9280.86米 同意 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相互碰撞挤压,故未来珠穆朗玛峰还会继续升高
(2)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 降水丰富,利于排水 墙厚窗小,起到隔热的作用
(4) 青藏高原 海拔高,气温低
(5)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我们要抱沟通的态度,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要抱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现民族性,突出时代性,互相尊重,兼容并包。
3.(1) 山谷 引水灌溉 平原
(2) 自北向南流 水库
(3)大
(4)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