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练 沁园春·长沙一、 语言文字运用(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今天的中国__①__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回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人民处于__②__之中。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__③__,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开启了一段历史新纪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不长时间里,使中国比较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那铿锵的话语,是一座耀眼的灯塔,指引着后人接续奋斗、奋勇前行。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2023河南郑州实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物象。__①__,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__②__进了诗中才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或者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是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其一):“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__③__,所以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还可以把某一物象作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4.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描写了生机勃勃的秋日美景,请依据材料分析诗人是如何对物象“鱼”进行艺术创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补写句子)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名篇名句默写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中国革命青年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情怀。(2)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3)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态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三、 诗歌鉴赏(2023辽宁辽东教学共同体月考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①,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一九三五年十月【注】 ①毛主席自注:“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横空出世”,横在空中,高出人世;“莽”,苍莽无际;“阅尽”,看尽了,经历了。开头三句从空间角度,表现昆仑山的雄伟、阔大。B. “飞起玉龙三百万”,形容披雪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千万条玉白色的巨龙在飞舞。“三百万”为数词虚指用法,形容很多。C. “安得倚天抽宝剑”中,“安得”,怎么能得到;“倚天抽宝剑”,即抽出倚天的宝剑;“倚天”,形容剑极长,靠在天上。D. “把汝裁为三截”,形象地写出了改造自然的巨人形象。“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写昆仑山经过全人类的改造,化害为益,全世界人民共享“凉热”。8. 这首词的上阕在意象描绘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练 沁园春·长沙1. 示例:①前所未有 ②水深火热 ③挺身而出【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第一次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可填“前所未有”。第②空,语境形容百姓生活艰苦,可填“水深火热”。第③空,语境形容毛主席与他的战友们面对国家危难,勇敢地站出来,可填“挺身而出”。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水深火热:形容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挺身而出:指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危难或担当重任。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不长时间里,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或: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删去“使”;二是语序不当,应将“比较”放到“完整”前面;三是结构混乱,应将“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改为“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或“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3. ①比喻句由本体“铿锵的话语”、喻体“耀眼的灯塔”和比喻词“是”构成。把毛泽东铿锵的话语比作灯塔,写出了毛泽东铿锵的话语指引着后人前行。②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让人们认识到毛泽东当年判断的正确性和预见性。【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那铿锵的话语,是一座耀眼的灯塔,指引着后人接续奋斗、奋勇前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铿锵的话语”,喻体是“耀眼的灯塔”,将“铿锵的话语”比作“耀眼的灯塔”,是因为二者有相似点,话语可以指引后人以方向,灯塔能为人照明,此处形容毛泽东的话语犹如灯塔一般,能为人指引方向,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4. ①诗人将鸟的特点移到“鱼”这一物象上,使“鱼”具有“翔”这一特质。②诗人以“翔”突出了“鱼”自由、活泼、灵动的特点,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诗人在构成意象时……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可知,诗人在构成意象“鱼”时,将其他物象,即鸟的特点移到“鱼”这一物象上,使“鱼”具有了它本身并不具备的“翔”这一性质;“翔”,本义是飞翔,此处用来形容游鱼在水里游动的状态,突出了“鱼”自由、活泼、灵动的特点,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5. 示例:①物象是客观的 ②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 ③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①处,是对物象的解释,由后文“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可知,它是客观的,可补“物象是客观的”。第②处,是总结句,对应“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引出结果,可补“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第③处,是意象大异其趣的原因,由前文分析及“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可知,原因是“情意不同”,可补“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6. (1)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2)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 万类霜天竞自由 粪土当年万户侯7. A “从空间角度,表现昆仑山的雄伟、阔大”理解片面,由“阅尽人间春色”可知,这首词不仅从空间角度写了昆仑山之高大雄伟,也从时间角度上写了其历史悠久、历经沧桑。8. ①象征:词人用昆仑山象征祖国,来评价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②用典:化用诗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用“飞起玉龙三百万”来形容雪山连绵起伏。③比喻:“人或为鱼鳖”把人比喻成“鱼鳖”,想象夏日从昆仑流下来的江河湖水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当时黑暗的中国社会。【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意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词,把握描写意象的手法,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本词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词人以昆仑山象征祖国,并站在历史的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的功过是非。“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诗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来形容雪山。“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比喻奇异。 各位同学,是不是感觉补写句子有些难度?这种题型很受高考青睐,今后还会经常碰到,其实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就介绍这种题型的解题技巧。第一步:把握语段中心,尤其是核心词语——保证补写句子不偏离方向。第二步:理清语段的层次脉络,把握句间关系及标志词,关注标点符号。从语段内部行文思路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总结”三部分。抓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根据句号确定总结句或起始句;根据逗号确定前牵后挂;根据分号确定并列的内容;根据冒号确定总领句及其领属范围——关注空格位置,定补写句子类型。第三步:斟酌词句拟答案,确保上下文连贯,力求最接近原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