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图的判读 知要探微录--知识要点探究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形图的判读 知要探微录--知识要点探究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七上地理

资源简介

2.2 地形图的判读知要探微录
---知识要点探究
探究 研学古村地形
一个春暖花开的周末,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成都某地,体验了一堂真实生动的地理课。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自主探究] “登高望远”
E观景台海拔范围为    ;该地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易错易混:(1)山地和丘陵的区别:山地海拔高,起伏大,而丘陵海拔低,起伏较小。(2)平原和高原的异同:二者地面都广阔平坦,区别是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边缘陡峭。
[合作探究] “激流勇进”“星空露营”
1.同学们分成两组沿AB、CD河段漂流,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AB、CD河段漂流速度较快的是   河段,判断理由是   。
2.从安全角度考虑,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   地;右图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甲、乙、丙三地中的   地,因为该地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方法点拨:山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山脊和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山谷易形成河流,山脊常形成两条河流的分水岭。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部位。
[迁移应用] “探秘古村”
同学们在探访中发现古村分布非常有特点,请概括出其分布特点。
[探究点睛] 等高线地形图在户外运动中的应用
户外运动 等高线特征
攀岩、蹦极 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
漂流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即等高线密集的山谷河流处
登山 沿坡度较小的缓坡即等高线稀疏处
露营 坡度较缓、远离河谷、地势较平坦的地方
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根据等高线特征辨别地形部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与山谷的方法。
方法1:看等高线的凸向,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如下图所示。
方法2:先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然后作出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垂线,该垂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两侧的等高线相交于几个点,读出这几个点的海拔,由内向外海拔降低的为山脊,由内向外海拔升高的为山谷。如图所示。
方法3:以河流定山谷。山谷与山脊地貌特征相反,只有在山谷中才可能有河流发育。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且确定河流没有画错时,此处是山谷。
【典题精练】
[典题](2024清远期中)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了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下图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③处标注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鞍部 C.陡崖 D.山谷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为山脊,①的坡度大于②
B.都为山谷,①的坡度大于②
C.都为山谷,②的坡度大于① D.都为山脊,②的坡度大于①
(3)下列根据上图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中,较准确的是( )
A B C D
方法点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低处凸向高处为山谷;等高线从高处凸向低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分层设色地形图能较明显地反映地表的起伏状况。
【探究要点 精进演练】
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处山体部位名称:① ;② ;③ ;④
(2)图中的李村所在的地形类型是 (填五种陆地地形类型之一);李村在图中标有▲的山峰 方向,李村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200米;B.150米;C.40米;D.600米)(填字母)
(3)在此区域要修一座水库,符号“△”是在图中标注选址位置,选择该处的原因是该处建坝的好处是 。如果修建水库李村面临被淹没的问题,所以修水库前必须对李村
进行 。
(4)在图中某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两地的水平直线距离是 千米。
2.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阳光毅行,走进梁王山”徒步活动。读“梁王山十八台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请你从①②两条登山路线中,为毅行徒步选择较安全的登山路线,你选择的路线是 ,判断的理由是: 。
(2)图中,C点位于 (地形部位)。
(3)图中,A地适合人们露营,原因是 。(任答一点)
(4)图中,B地位于十八台观景台的 方向。
(5)图中的福宜高速的延伸方向主要是 。
(6)夏季多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若困于此地山谷,应选择 (甲/乙)方向逃生。
3.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山区野外实习。图为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的等高距是 米,C所在地的海拔不高于 米。
(2)写出地形部位名称:A ,B ,C 。
(3)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 (填①或③或⑤);同学们在考察②、③所示河段时,发现②河段的水流速度比③河段慢,原因是 。
(4)甲村所在虚线内区域的地形类型为 。若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该区域,则虚线内区域应描绘成 。(填颜色)
4.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公园开展研学活动,图为公园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山顶A与公园入口的相对高度为 米。
(2)D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
(3)根据比例尺计算B、C之间玻璃栈道的实际长度约为 米。
(4)公园设置了甲、乙两条水上漂流线路,追求惊险刺激的同学可选择 线路,理由是 。
(5)在研学活动过程中,发现在河流丙处有一瀑布,但其所对应的地形部位在该图中未显示,若要在图中显示出来,可对地图修订的信息是 (选填:“等高距”或“比例尺”)。
5.【护照通途·山水探秘】某国际学校组织“一带一路”青少年生态文化交流活动,深入我国某山区开展实践研学。图为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践活动从甲村出发,分为三个方素。
方案一:登山比赛,锻炼毅力;方案二:寻找瀑布,感受自然;方案三:游览民俗村,体验文化。
(1)方案一对应图中路线 (a/b/c),这条路线主要沿 (山体部位)前进。
(2)方案二的同学要寻找瀑布,应选择图中路线 (a/b/c),他们在沿河行走过程中,看到该河流的流向是 。
(3)三个方案中,你建议体力欠佳的同学选择路线 (a/b/c),原因是 。
(4)某同学登上了①山峰,看到阵阵炊烟从甲村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当时的风向是 。
(5)图中①②两山峰中,海拔较高的是 ,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568米;B.690米;C.758米;D.819米
(6)为发展当地旅游,政府计划在①②两山峰之间修建索道,同学们在图上量的①②两山峰之间距离是4.3厘米,若忽略垂直高差,索道的实际长度应为 米。
(7)目前该山区发展较缓慢,请你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6.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北方某地开展研学考察,并为当地“乡村振兴”规划提出合理建议。下图为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考察地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
(2)考察地居民点布局分散,居民点A所在地的地形部位是 ,B所在地的地形部位是 。
(3)现居民点多分散布局在山区,地理兴趣小组建议将其搬迁到C处。你是否赞同该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9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对日寇进行了一次成功伏击,史称“平型关大捷”。下图示意山西省及平型关周边地形分布。
【情报锁敌】情报显示:日寇计划沿蔚代公路行进,突破平型关,进犯太原。
(1)平型关位于太原的 方向,其周边区域地形类型以 为主。
(2)蔚代公路图示段大部分沿 (地形部位)修建,在型关处的路段采用迂回路线,主要目的是 。
【踞险瞰敌】八路军侦察兵选择了一处能够俯瞰日寇的地点设立观察哨,为伏击做好准备。
(3)甲、乙两地中,更适合设立观察哨的是 。
(4)若量得八路军侦察兵行军路线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行军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米。
【浴血歼敌】八路军经过反复争夺,占领了公路西侧海拔1500余米的老爷庙高地,以东西夹击之势,切断敌军退路,最终取得胜利。
(5)根据描述,推测老爷庙高地所在位置,在答题卡图中的相应位置用“▲”标记。
8.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所示地形部位是 ,适宜发展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
(2)该区域拟建一条海拔400米桥隧结合的平直公路,公路穿越山谷或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拟建公路在图示路段需修建桥梁的数量至少为 座,拟建公路穿过的B河流流向大致为 。
(3)该区修建了一座观景台,甲乙丙丁四处村落,在观景台处可见的是 ,理由是 。
(4)图中①②登山路线爬升均为500米,但难度系数迥异,请分析导致其难度不同的原因是 。
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形部位的名称:C ,E 。
(2)如果分别从D地和周庄两个地方到往山峰A,比较容易攀爬的是从 (D地/周庄)出发,原因是 。
(3)图中李庄在周庄的 方向。
(4)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3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 千米。
(5)本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米,山峰A的海拔可能为 米。
参考答案
【要点探究】
自主探究:400~450米 丘陵
合作探究:自东北向西南 AB AB河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流速较快
丙 乙 陡崖
迁移应用:沿河分布,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地区。
典题精练:C D C
【要点探究 精进演练】
1.(1) 陡崖 鞍部 山峰 山脊
(2) 盆地 东北 C
(3) 位于盆地出口的峡谷地带,蓄水量大,工程量小 搬迁
(4)4
2.(1) ① 等高线稀疏,坡缓
(2)山谷
(3)地形平坦开阔
(4)东北
(5)东西方向
(6)甲
3.(1) 100 800
(2) 陡崖 山谷 山顶
(3) ① ②河段等高线稀疏,坡缓,水流速度慢;
(4) 平原 绿色
4.(1)383
(2)陡崖
(3)200(190~210之间均可)
(4) 乙 乙线路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速度更快
(5)等高距
5.(1) a 山脊
(2) b 自西北向东南
(3) c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可以节省体力
(4)东南
(5) ① C
(6)4300
(7)开发登山、观瀑、民俗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完善交通设施,修建索道、提升游客可达性;发展梯田种植、有机农业或特色经济作物,开发农产品加工和观光农业等。
6.(1) 山地 自西北流向东南
(2) 山脊 山谷
(3)赞同 理由:C处地势平坦:临近河流,取水方便;对外联系便利。
不赞同 理由:山区环境优美;居民习惯于原居住地生活;受生活习俗、传统观念影响: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易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
7.(1) 东北(偏北) 山地
(2) 山谷 降低坡度
(3)甲
(4)1600
(5)如图
8.(1)陡崖
(2) 2/二 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
(3) 甲 观景台和甲处村落之间有一个山谷,没有遮挡视线的地貌,因此可以看到甲处。和乙地之间有山脊遮挡,和丙丁之间有陡崖遮挡,因此无法看到乙丙丁处。
(4)①处因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因此爬山难度系数较低;②处因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因此爬山难度系数较大。(任答一方面即可)
9.(1) 鞍部 陡崖
(2) 周庄 周庄至山顶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较容易攀爬。
(3)西南
(4)1.5
(5) 100 700~800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