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老师展示了以下两组图片:老师通过这两组图片,旨在告诉同学们( )A.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B.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C.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2.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部分青少年不是宅家,就是与手机游戏相伴,在日光下呼朋唤友奔跑嬉闹的场景已逐渐消失,他们不愿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有的甚至产生社交恐惧。为克服“社交恐惧”,你建议( ) 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关注自我发展,积极谋求个人的利益 ④拒绝融入社会,寻求自身的舒适安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在社区生活广场,小启和爷爷一起晨练,小启以朋友的身份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打篮球,小启以邻居的身份和爱好锻炼的社区居民分享锻炼技巧……小启在生活广场的经历说明 (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总是单调乏味的 ②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在“我与社会”议题学习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展示了右面示意图,同学们对此进行讨论。下列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有(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未成年人在社会关系网中处于核心位置③社会离不开个人,但个人可以脱离社会④在社会中,我们与很多人产生各种联系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下列观点对下面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③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6、古代对同学有“同砚”“视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等称呼,对同乡有"乡党”“乡亲”“同里”“同邑”等称呼。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是基于 ( )①法律关系②血缘关系③地缘关系①业缘关系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7.以下是一次著名实验,其中“ ”处应填人的是 ( )实验开始:独自居住在一个溶洞内,除了不能与他人进行交往,其他生活完全正常。 实验发展:一年后,变得情绪低落,丧失了交际能力。 实验结论: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③个人只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下,我们逐渐学会说话、吃饭、走路、穿衣等;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我们了解风俗习惯,理解伦理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学会明辨善恶是非,懂得礼义廉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说明实现社会化需要( )A.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B.感受丰富的社会交往形式和社会生活内容C.提升媒介素养,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成长D.不断扩大社会生活空间和交往范围9.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有“饭搭子”,运动有“运动搭子”,做好事还有“公益搭子”。有人认为,“搭子”是朋友之外的补充,可以帮助年轻人丰富社交、融人社会、亲近社会、获得情绪价值。以下关于“搭子”的说法中,你最赞同的是 ( )A.结成“公益搭子”,有助于融人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B.通过“搭子”实现情绪价值,这是人基本的精神需求C.人的生存和发展可以离开社会,有没有“搭子”无所谓D.在不同的“搭子”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和角色10.为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某校国庆假期设计了下表的选做作业。设计此类型作业的原因是( )国庆作业清单(三选二) 作业一:观看无人机表演,并写心得体会。 作业二:到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 作业三:走进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联系参与社会生活,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些活动要求我们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帮助他人D.这些活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11.“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模仿人类思考、回答人们的问题。这项技术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隐私泄露、学术造假等风险。这启示我们( ) ①为了人身和财产安全,应远离人工智能 ②要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 ③要辨识信息内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自由可以划定社会规则的边界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2.2025年11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从以下镜头中,我们能感受到 ( )镜头一 镜头二AI体验区以“视、听、贯、玩”等多元形式,打造一场充满科技“惊喜”的盛典,指路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饮吧等众多创新科技产品纷纷亮相。 围绕低空经济、数字文旅、智能物联、网络安全等组织细分主题发布活动。A.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B.网络是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关键标志C.网络可以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D.网络使人际交往更加方便快捷13.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足不出户购物、学习、寻医问药、休闲娱乐……网络不断改变世界。下列漫画说明了 ( )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利②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③互联网上会出现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④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A.①④ B.②③ C. ①② D.③④14.“未成年模式”既是网络风险的“防火墙”,也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浏览内容等作出限制。但是,一些不法APP做起了开启“会员尊享特权”就能绕过“未成年模式”的生意,试图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并借此牟利。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 ①擦亮双眼明辨是非②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③养成良好生活作息④彻底远离网络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5.5月25日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的“互联网公益日”。如今,社会上涌现出许多网络公益活动,如“帮农义卖”,关爱留守儿童计划等。这启示我们 ( )①学会“信息节食”,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②要将传播网络正能量当作学习生活的全部③要通过网络平台积极投身公益行动④要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5分)让志愿服务走进我们的初中生活。某校为八年级学生设计志愿服务实践性作业,可选项目类型如下:□阳光助残 □关爱老人 □同伴帮扶 □健康科普 □环境保护 □社区管理 □文化传承 □其他学生对活动项目进行自主选择,无偿参加,以团队方式开展。有的同学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太浪费时间了,而且初中生离进入社会还有很长时间,参加活动意义也不大。你支持这个观点吗 请说出你的理由。(9分)现代中学生亲进社会的状况如何 在被调查的78名同学中,统计结果如下: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偶尔参加 从未参加 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无关紧要8人 16人 24人 30人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同学们决定围绕“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同题发出倡议,请你代表同学们写出"倡议书”的要点。(6分)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田野观察农作物生长特点,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走访科学基地。在神奇的科学规象中激发创新意识: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结识同龄的伙伴和有趣的朋友;探寻家乡历史古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暑假期间,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赛令小夏同学直呼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根据材料,适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表现。(6分)材料二 小夏去同学家乡游玩,蜿蜒的石头路两边整齐排布着橘黄色的二层砖房。村民们说:“这里曾经吃水困难,如今早已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络“五通”,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些村民还盖起了楼房,”小夏感慨:“一滴水,折射社会生活的变迁,见证村民的幸福生活。”定格百姓生活,休感悟到了社会生活的什么特点 并请说明原因。(4分)18.(13分)新情境·辩论赛学了《共建网络美好家园》一课后,某校八年级同学准备以“网络生活利弊观"为主题举办一场辩论赛,诚邀你参与。正方:网络利大于弊,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并辟了多元渠道,反方:网络弊大于利,自从有了网络,有的同学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沉迷网络无心学习,个别同学还利用网络发布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1)如果你是正方一辩,请你拟写论据。(列出要点即可)(8分)(2)拒绝网络,无异于因噎废食,站在反方的不同立场,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5分)19.(17分)材料一 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材料二 在网络时代,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让人防不胜防。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网络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答案 1.C 2.C 3.A 4. B 5. D 6.C 7.A 8.B9.A 10.D 11.B 12. A 13. A 14.A 15.D16.(1)不支持。(1分)参加志愿活动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4分)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等。(4分)(2)①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②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每点3分,共6分)17.(1)①在社会生活中,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②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③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每点2分,共6分)(2)特点: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分)原因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2分)18.(1)①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利和美好。②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④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每点2分,共8分)(2)①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学会选择网络信息。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⑤传播网络正能量等。(每点1分,共5分)19.(1)①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利和美好。②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使人际交往更加方便快捷。③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④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9分)(2)①网络是把双刃剑;②网络有利也有弊;③网络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4分)(3)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3)学会选择网络信息。①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②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要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