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卢文芳散文(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卢文芳散文(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卢文芳散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井冈山上杜鹃红
卢文芳
①美丽的杜鹃花绚丽于山野,装点于园林,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青睐。
②“人间四月杜鹃红,最红不过井冈山。”井冈杜鹃久负盛名,每到三四月,艳丽夺目的杜鹃花在五百里井冈竞相怒放,犹如一面面耀眼的红旗,在一望无际的青山绿水间迎风招展。
③井冈山,一座神圣而雄伟的山,坐落在莽莽苍苍的罗霄山脉中段,群山叠翠,峰峦连绵。
④我的家就在井冈山脚下。每年春天,家乡的杜鹃花就开始活跃了,漫山遍野。杜鹃花是大气的平民之花,朴素中多了几分端庄大方。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水仙的清雅脱俗,没有含笑的馥郁芬芳,但它是花中的“花木兰”,爱红装也爱武装。它与清风流水相应和,与松涛鸟鸣做邻居,在幽静的山野里默默绽放,不争春,不炫耀,以小小的身姿点缀在天地山川。因为杜鹃花很美,爱花人士自然给它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映山红、山踯躅、山石榴等。
⑤杜鹃花品种繁多,各具风采,有的娇小玲珑、婀娜多姿,有的娇艳欲滴、顾盼生姿。花色有红色、淡红、杏红、雪青等,尤其以红色居多,因此俗称映山红。传说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自古花与鸟虽有连带关系,但像杜鹃花鸟同名,最为难得。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画家马孟容绘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⑥童年,艳红的杜鹃花是我心中的花。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油菜花开的时节,杜鹃花次第开放。山野春游,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杜鹃花宛如一片火红的朝霞,又如山野奔放的舞者,曼舞于山坡上、山涧下、山坳里、路边灌木草丛中、岩壁上。那一株株或粗壮或俊秀的枝干上缀满了浓密青翠的叶子,在那层层叶片之上簇拥着一朵朵吐着蕊的红杜鹃。举目四望,棵连棵、枝连枝,一簇簇连成了花海,美丽夺目。凑近一闻,一股淡淡的香甜味沁人心脾。
⑦杜鹃花的艳红成为我心中永远的色彩,还源于童年时看过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当潘冬子的母亲为了掩护乡亲而被敌人用大火烧死时,乡亲们哭了,我也哭了。那时,银幕上呈现出潘冬子的母亲牺牲前被熊熊烈火包围,《映山红》的歌声响起的画面,电影院里一片压低的哭泣声。与其说是画面感动了我,不如说是歌声感染了我,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漫山遍野开满映山红的场景。就在那一刻,映山红便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潘冬子的母亲用生命在等待红军的到来。她心中的信念告诉她,当映山红开遍山野的时候,红军就一定会回来。虽然牺牲了,但是她的内心是充满希望的,那抹灿烂的映山红永远镌刻在她心中。潘冬子用自己的坚强勇敢等来了自己的成长,等来了红军。当红军再次来到潘冬子家时,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映山红的花海中。乡亲们在花海中欢呼雀跃,手捧映山红,涌到红军战士面前。此时,熟悉的歌声再次在我的耳边回荡,荡气回肠,让人斗志昂扬。只要信念在,等待就是有价值的。“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⑧井冈杜鹃花海如画,最红最艳的当数杜鹃山了。杜鹃山景区举世罕见的十里杜鹃长廊,绵亘17座山峰峰脊之上。杜鹃花树一般高六七米,有的达十几米。杜鹃山共有猴头杜鹃、云锦杜鹃、鹿角杜鹃、红毛杜鹃、江西杜鹃、井冈山杜鹃等20多个品种。每年春天,花季一到,满树的花儿一茬一茬地盛开,硕大如碗,灿若云霞。古人用“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来形容云锦杜鹃是再贴切不过了。游客们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一路赏美景,闻花香,拍照留影,流连忘返。
⑨我爱井冈山,我爱杜鹃红。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在作者的心中,杜鹃花身上体现着人的高贵品质,请根据选文内容进行概括。
2.请赏析第②段加点词“怒放”的表达效果。
3.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片段?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5.请说说题目有哪些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壁上的奇迹
卢文芳
①早就听说遂川县大汾镇高兴村有一条险峻的挂壁公路。怀着好奇与探险之情,我选择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前往高兴村,来一场挂壁公路的探秘之旅。
②从大汾镇竹坑村出发,前往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高兴村。一路上雾气变幻着身姿,轻盈洒脱;高山流云如诗如画,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诗意;山野碎碎的白花密集地开满了枝头,路旁的黄色小花也在夏风中绽放。天地间充斥着生生不息的豪情,风里藏着不屈不挠的斗志。
③这条全长2000多米的挂壁公路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高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披荆斩棘,通过人工苦力在山崖间凿出的一条石壁公路。
④挂壁公路的壮观景象令人惊叹不已。它是一条悬挂在峭崖上的曲线,长度2000余米,宽3米多,只能容一辆车前行,挂壁公路九曲十八弯,是绝壁上的人间奇迹。
⑤山路崎岖,小车在山间穿行,仿佛是在云端漫步。小车行驶在挂壁公路上,车轮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我闭上眼睛,听着车轮与路面接触的声音,感受着山风带来的凉意。有时候,我会猛然一惊,发现自己正身处悬崖峭壁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顿时胆战,无所适从。
⑥到达山顶时,我回头观望挂壁公路,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与满足感油然而生。挂壁公路犹如一条巨龙,从山脚蜿蜒而上,穿越崇山峻岭,盘旋而上,一直延伸到山顶。苍穹之下,挂壁公路像一条挂在山间的飘带,溪流欢快地在岩石间跳跃,峭壁上树木繁茂,山间的鸟儿欢快地歌唱。这条狭窄的挂壁公路,如同一把六弦琴,弹奏着生活的乐章。
⑦生命原本就是一种体验,体验中有我对人生的思考。
⑧挂壁公路地处巍巍罗霄山脉中段,因通村公路挂在半山腰,人称“挂壁公路”,最险的地方叫红旗坳。
⑨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巨大的山体訇然中开,出现了一道巨大的口子,无数的碎石从裂缝中落下。一瞬间,阳光倾泻而下,碎金般在裂缝处闪烁。那是大山在颤抖,也是生命的乐章在低吟。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战天斗地,牺牲了三名共产党员的生命,“一线天”山路豁然呈现在眼前,天堑变通途。开凿大山的村民们抑制不住开天辟地的欣喜,爬上坳顶,插上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此,这里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旗坳”。
⑩仰望“一线天”,它如同一面直立的天际线,直插云霄。倚在绝壁上的青松倔强地向上生长。“一线天”公路仿佛在告诉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才能走出这片天地。高兴村用生命开凿而成的“一线天”,给人一种苍茫而神秘之感。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一线天”会出现云雾缭绕的景象。你会看到天空中的云雾在山峰之间游走,仿佛是天地间的精灵在舞蹈,置身其中,犹如踏入仙境,飘飘欲仙之感顿生。
站在“一线天”下遥望对面的峡谷,一条瀑布从绝壁上倾泻而下,山轰水鸣。瀑布的水流在岩石上跳跃,溅起一片水雾。这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色,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在这里,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力量。
阳光下,红旗坳景区的青山环抱着我,我尽情吮吸着夹杂着青草味、花香的清新空气。路旁“石泉”里的甘甜泉水滋润了我的心田,路旁亭子柱子上的“红旗坳上近观千年险壁,半山亭中遥望一线奇峰”的诗句,告诉我心静方可明智。伫立在红旗坳景区铁栏杆前俯瞰,山谷一片寂静,深涧如一块块和田青玉遗落谷底,静卧于乱石中。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富有层次感的远山如黛,天际一片碧蓝,偶尔几朵洁白的云漂浮而过,一切都那么自由与空旷。
江山如此多娇。面对如此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无力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幸福。
高兴村的挂壁公路不仅是连接村庄与外界的纽带,更是村民们生活的必经之路。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这里的村民们都会在这条公路上穿梭往来,他们的身影成为这条挂壁公路最美的风景。他们用勤劳和汗水守护着这条公路,也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节选自《江西工人报》,2024年8月20日,有删减)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第②段中对大山深处的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高兴村自然环境的恶劣。
B.作者抓住挂壁公路中最险要的“一线天”进行了详细描写,更有利于表达情感。
C.“红旗坳”因“一线天”山路开通后村民在山坳顶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而得名。
D.作者在文中综合使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在讲述游历中表达哲思。
7.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有时候,我会猛然一惊,发现自己正身处悬崖峭壁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顿时胆战,无所适从。(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苍穹之下,挂壁公路像一条挂在山间的飘带,溪流欢快地在岩石间跳跃,峭壁上树木繁茂,山间的鸟儿欢快地歌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8.“我”在这场挂壁公路的探秘之旅收获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概括。
9.这篇文章在某杂志发表后,引起网友热议,有人将高兴村村民称为“当代愚公”。请回忆《愚公移山》的故事,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这种称呼是否合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冰趟子泉前
卢文芳
①初到北安,既陌生,又亲切。北安的山水草木、北安人的爽朗热情,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是一眼清泉——冰趟子泉。
②来到北安的小兴安岭密林里,沿着蜿蜒山路下到山坳平地,在林立的松树间,在稀疏的草丛中,一眼山泉出现在眼前。山泉出水口处有几块灰黑色岩石,隐约可见泉水从石缝汩汩而出,汇聚成溪静静流淌。溪流两侧长着不知名的植被,露出水面的岩石上,覆着浅浅的青苔。
③当地朋友告诉我,当夏日阳光普照大地时,泉上烟波蒸腾,雾霭弥漫,犹如轻纱罩在水面上;泉水明净清碧,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④这是一眼常年不冻的山泉。冬季,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在山路北面,水流冰冻成为一层层、一片片宽大且高低不平的冰甸,当地人称之为“冰趟子”。这里,就是当年东北抗联取得“冰趟子大捷”的旧战场。
⑤这是莽莽小兴安岭密林中一眼不寻常的山泉。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它,必须走近它、回到血火交织的年代。我来到泉边,轻轻掏起一捧泉水,饮下。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清醒了我的神思。我品尝到泉水的甘甜和清凉,也体味到其中的英勇与壮烈。
⑥1937年3月初,为打破日军的“讨伐”计划,赵尚志率领西征部队,顺着运送木材的山道开进通北东部山里。当时,通北山区仍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赵尚志率部队进山后,便有一股敌人跟踪紧追不舍。前有各县讨伐大队的阻截,后有日伪军的追击。敌人的意图明显,想把抗联官兵赶到大山里饿死冻死。。当抗联官兵来到一个山道狭窄、两侧山坡布满茂密树林的地方时,赵尚志命令部队沿山路继续走二三里,然后分左右两路上山,沿山脊再往回折返,埋伏在树丛中,并将马匹牵到山后隐蔽起来。不久,“讨伐队”百余名敌人沿抗联部队在雪地留下的足迹追寻而来。当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后,赵尚志发出战斗命令。顿时枪声大作,子弹雨点般地射向敌群。敌人趴在道旁拼命抵抗,进至山腰时,又遭到抗联战士的攻击。抗联将士居高临下,机枪、步枪齐射,日伪军应声倒地。
⑦战斗结束后,赵尚志判断敌人一定会反扑,前来报复。于是决定部队迅速转移,把敌人引诱到山里,选好地势,再行歼敌。随后,部队行进至“冰趟子”。这里曾有几家店铺,过往车马在这里休息。车道北就是泉水凝成的那片冰甸和河沟;车道南是一座岗岭起伏的小山,山上长满低矮而稠密的杂木丛,是个打伏击的好战场。此处还建有4座伐木工人居住的木营。抗联战士连夜构筑工事,设置埋伏圈,准备迎击来敌。
⑧3月7日,日伪军“讨伐队”800余人,向抗联部队驻地方向赶来。面对武器装备优良、人数众多的敌寇,抗联将士毫无畏惧,接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⑨当晚,战斗仍在继续。山里夜间天气寒冷,枪支冻得打不响,战士们的手指也被冻得麻木,无法弯曲扣动扳机。于是,他们就换班轮流到木营里在火炉旁烤枪、取暖,然后再去出击。后半夜,气温骤降,趴在冰雪中的敌人被冻得无力还击,枪声渐渐稀落。此时,赵尚志判断敌人将会在沟口撤退,于是命令加强沟口堵击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开始撤退。抗联部队在沟口与敌激战1小时,杀伤大量敌人。
⑩虽然敌我力量相差较为悬殊,但是抗联战士英勇顽强战斗,充分利用天气时令、地形地物,采取伏击战术,最终取得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的斗志。
望着眼前汩汩泉水,我思绪万千,一个个不惧生死、顽强抗敌的光辉形象浮现在我面前,让我肃然起敬。我好像听到抗联战士们唱响《露营之歌》,“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英雄的身影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有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永远响彻在白山黑水。今天的北安,白云蓝天清澈透亮;柳树、白杨与白桦,枝条柔软,随风摇摆;一望无际的良田尽收眼底……整齐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勤劳的人们正在绘就这座小城的新貌。
冰趟子泉水依旧流淌。它是一段英勇壮烈、保家卫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今天北安人民安定生活的见证。泉水无声,英雄的故事被永远铭记传唱。
(选自2024年3月6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写北安的山水草木、北安人的爽朗热情衬托作者对冰趟子泉的印象深刻。
B.文章②—④段先写亲眼目睹的冰趟子泉景象,再分别介绍了其夏日和冬季不同的面貌。
C.“冰趟子”因山泉冬季时水流冰冻成为一层层、一片片宽大且高低不平的冰甸而得名。
D.文章标题“冰趟子泉前”点明了写作内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
1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东北抗联取得“冰趟子大捷”的原因。
12.“隐约可见泉水从石缝汩汩而出,汇聚成溪静静流淌”中“汩汩”与“静静”是否矛盾?为什么?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入夜难眠。
14.文章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剪一段时光温暖自己
卢文芳
①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家住在现在教育局隔壁的康家大院里。
②房子破旧、简陋,是典型的老式房子。和别人共用一个大厅,一间小卧室父母住,我和姐姐妹妹们就住这间房间的阁楼上。每天都要爬楼梯才能上阁楼,阁楼又矮又暗,屋瓦近在咫尺,阁楼上只能弯腰,不能直立。一到大雨天,阁楼滴滴答答就开始漏雨,于是,全家总动员,把家里能装水的东西全用上了、大漏放木桶、脸盆,小漏放茶缸,一个晚上根本没法入睡,只听到“当当当”的滴水声。还有一些暗漏堵不上的,雨水就会慢慢渗透下来,被子就慢慢湿了。
③怎么睡得着呀 等妹妹睡着了,我跟姐姐就开始嬉戏玩耍,我们经常挠痒玩耍。我们俩约定给对方挠背,一次五十下,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输了谁就先给对方挠痒痒。记得每次我给姐姐挠痒的时候,姐姐都会说好舒服,之后又经常指挥我,一会儿说左上背痒,于是我就赶紧挠她左上背,一会儿说背中间痒,我就赶紧挠她背中间,一个回合下来,就换成姐姐给我挠背。我有时也会指挥她挠哪里,更多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随姐姐怎么挠背,反正就是 舒服。舒服之余,我就“呼呼”地睡着了,因为我还要给姐姐挠一次痒才可以睡觉,姐姐推推我没有动静,实在拿我没有办法,也只好作罢。
④我跟姐姐在阁楼上经常嬉闹,有时生气了也会打架。姐姐打架对付我的绝招就是用大脚趾和中脚趾使劲钳我的肉,她那钳功夫真是了得,有时痛得我大声哭起来,我没有她力气大,又打不过她,于是我就会一边哭一边双手并用乱打。最后的结局就是惊动楼下的父母,被他们臭骂一顿才罢休。
⑤父母有个很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有时父母两个人去看,有时带我们全家去看。
⑥有一次,父亲为了看一部电影,由于票紧,他居然买了晚上11点的电影票。离电影开始还有那么长的时间,怎么打发呀!于是,父亲就宣布我们全家集体先睡觉,到了10点半父亲会叫我们起来。到了时间,父母叫醒睡眼蒙胧的我们,然后我们再被父母牵着手往露天电影院去,一路上还有点打瞌睡,可是一到露天电影院,我们几姐妹就顿时活跃起来,一边看电影,还一边叽里呱啦大声嚷嚷。 看到欢笑处会情不自禁哈哈大笑,看到动情处会情不自禁落泪,看到惊险处会情不自禁地尖叫,躲到父亲身后……
⑦不知大家是否记得,童年的寒假比现在冷得多,几姐妹基本足不出户。
⑧天太冷,北风呼啸,几姐妹只好围着炉盆烤火;烤火看似单调,也有事情做,可以在炉盆边写作业,轮着讲故事、说笑话。实在无聊了,就会在炉盆里烤豆子。先把个空的铝制百雀羚的小瓶子放在炉盆火里,然后把七八颗豆子放在瓶子里,耐心等到豆子发出香味了,再用筷子把豆子翻动一下,豆子差不多就熟了,来不及等豆子放凉一点,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把豆子放到嘴巴里,烫得我们直叫疼,但还是一口就把豆子给吃了,觉得特别香、特别好吃。
⑨如果恰逢那年刚下过大雪,屋瓦檐边掉下了比手指还长一点、粗一点的冰凌,我家几姐妹又会突发奇想去敲冰凌来吃。姐姐一声号令,我们就开始行动,姐姐力气大,就拿长竹篱去敲瓦边的冰凌,我就端着大脸盆,头一直仰望着天,跟着姐姐的竹篱走,只见姐姐用尽全力一敲,眼看着冰凌从屋瓦边掉落下来,我需要眼疾手快,立马用脸盆瞄准去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长长的冰凌就“叮咚”一声,稳稳地掉在脸盆里,有点小水花溅在脸上,我和姐姐对视一下,会心地笑了。两个在旁边观望的妹妹也高兴地拍手叫好。半小时下来成绩不错,敲了不少冰凌,于是,几姐妹就回到炉盆边,吃起冰凌来,嘴里还说着:“好冰哦!好吃!好吃!”看着彼此吃冰凌冰得嘴有点怪怪的样子,姐妹们都开怀地笑了。
⑩剪一段时光温暖自己!让这份浓浓的亲情永远温暖我心!
(选自《散文选刊》)
15.梳理情节,仿照示例,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
(1) —我跟姐姐在阁楼打架一 (2)一几姐妹烤豆子吃一(3)
16.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7.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看到欢笑处会情不自禁哈哈大笑,看到动情处会情不自禁落泪,看到惊险处会情不自禁地尖叫,躲到父亲身后……
18.文章题目中的“温暖”有何深刻含义,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朴素、端庄大方、不争抢、不炫耀、勇敢坚强等。(写出三点即可,合理即可) 2.“怒放”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杜鹃花开得十分茂盛,并有一种强烈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力的感觉,给人以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杜鹃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作者写了电影中潘冬子的母亲为了掩护乡亲而被敌人用大火烧死时和红军再次来到潘冬子家时的画面,两处画面都和杜鹃花有联系,解释了杜鹃花的艳红成为“我”心中永远的色彩的原因之一(解释了杜鹃花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的原因),并借此告诉人们:只要信念在,等待就是有价值的。 4.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杜鹃花开的大,颜色艳红,表达了对杜鹃花的喜爱之情。 5.既指井冈山杜鹃花的红艳,又指井冈山革命的圣火经久不息。
【导语】这篇文章围绕井冈杜鹃展开。开篇点明杜鹃受青睐,引出井冈杜鹃。接着介绍井冈山,描述家乡杜鹃的特点、品种、传说等。通过童年春游赏杜鹃、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杜鹃承载的信念,深化情感。还着重写杜鹃山杜鹃花海如画。全文语言优美,借景抒情,将井冈杜鹃的美、承载的红色精神与对井冈山的热爱融为一体,让读者感受到杜鹃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文章中第④段“杜鹃花是大气的平民之花,朴素中多了几分端庄大方。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水仙的清雅脱俗,没有含笑的馥郁芬芳,但它是花中的‘花木兰’,爱红装也爱武装。它与清风流水相应和,与松涛鸟鸣做邻居,在幽静的山野里默默绽放,不争春,不炫耀,以小小的身姿点缀在天地山川”可知,此处将杜鹃花与牡丹、水仙、含笑等花作对比,突出其朴素的特点,又把杜鹃花比作“花木兰”,且描述它“不争春,不炫耀”,体现出杜鹃花朴素、端庄大方、不争抢、不炫耀的品质。
根据文章第⑦段“当潘冬子的母亲为了掩护乡亲而被敌人用大火烧死时……就在那一刻,映山红便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潘冬子的母亲用生命在等待红军的到来。她心中的信念告诉她,当映山红开遍山野的时候,红军就一定会回来。虽然牺牲了,但是她的内心是充满希望的……潘冬子用自己的坚强勇敢等来了自己的成长,等来了红军”可知,文中借潘冬子母亲和潘冬子坚强等待红军,将映山红(杜鹃花)与他们坚定的信念相联系,赋予杜鹃花勇敢坚强的品质,象征着像他们一样有着坚定信念、勇敢无畏的人。
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由句子中“艳丽夺目的杜鹃花在五百里井冈竞相怒放”可知,“怒放”一词精准且生动地勾勒出杜鹃花盛开时的磅礴气势与蓬勃姿态。“怒放”本就带有一种尽情绽放、毫无保留的意味,用在这里,将杜鹃花那种旺盛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每一朵花都在拼尽全力舒展自己的身姿,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春天的到来。
联系上下文,根据文章中第⑧段中“每年春天,花季一到,满树的花儿一茬一茬地盛开,硕大如碗,灿若云霞”可知,杜鹃花盛开时场景极为壮观。满树的花朵接连不断地开放,花朵硕大,色彩绚烂如云霞般绚烂夺目。而“怒放”一词正是对这一壮观景象的高度凝练与生动写照,它不仅描绘出花朵数量之多、开放之盛,更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如火焰般燃烧,充满了激情与活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触动。
同时,结合全文作者对井冈山杜鹃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怒放”一词也饱含着作者对盛开的杜鹃花的深厚情感。作者用“怒放”来形容杜鹃花,正是想借此表达自己对这种充满生命力、热情奔放的花朵的由衷喜爱和赞美,让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作者面对这壮丽花海时内心的激动与赞叹。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章中第⑦段中“当潘冬子的母亲为了掩护乡亲而被敌人用大火烧死时,乡亲们哭了,我也哭了。那时,银幕上呈现出潘冬子的母亲牺牲前被熊熊烈火包围,《映山红》的歌声响起的画面,电影院里一片压低的哭泣声。与其说是画面感动了我,不如说是歌声感染了我,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漫山遍野开满映山红的场景。就在那一刻,映山红便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可知,作者详细描述了电影中潘冬子母亲牺牲时,伴随着《映山红》歌声响起,自己被深深感染的情景,脑海中浮现出漫山遍野映山红的画面,进而让映山红成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这解释了杜鹃花的艳红成为“我”心中永远色彩的原因之一;
再根据“当红军再次来到潘冬子家时,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映山红的花海中。乡亲们在花海中欢呼雀跃,手捧映山红,涌到红军战士面前。此时,熟悉的歌声再次在我的耳边回荡,荡气回肠,让人斗志昂扬。只要信念在,等待就是有价值的。‘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可知,作者又描述了红军到来时,映山红花海中乡亲们欢呼雀跃以及歌声回荡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映山红所承载的信念与希望,以及等待的价值。
综合来看,作者用大量笔墨写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片段,不仅解释了杜鹃花的艳红成为“我”心中永远色彩的原因,更借此告诉人们:只要信念在,等待就是有价值的。
4.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由句子中“硕大如碗,灿若云霞”可知,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盛开的杜鹃花比作“碗”和“云霞”;联系上下文第⑧段中“杜鹃山景区举世罕见的十里杜鹃长廊,绵亘17座山峰峰脊之上。杜鹃花树一般高六七米,有的达十几米。杜鹃山共有猴头杜鹃、云锦杜鹃、鹿角杜鹃、红毛杜鹃、江西杜鹃、井冈山杜鹃等20多个品种”可知,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杜鹃花盛开时花朵硕大、色彩灿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杜鹃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并结合文章的主旨、情感以及关键语句来深入挖掘题目的多层含义。在本文中,题目“井冈山上杜鹃红”不仅是对井冈山杜鹃花美丽景色的直接描述,更蕴含着对井冈山革命精神的赞美和传承。因此,在回答时,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题目的含义。
根据文章中第②段中“每到三四月,艳丽夺目的杜鹃花在五百里井冈竞相怒放,犹如一面面耀眼的红旗,在一望无际的青山绿水间迎风招展”可知,题目“井冈山上杜鹃红”直接描绘了井冈山杜鹃花的红艳景象,展现了其美丽与壮观;
根据文章第⑦段中“与其说是画面感动了我,不如说是歌声感染了我,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漫山遍野开满映山红的场景……她心中的信念告诉她,当映山红开遍山野的时候,红军就一定会回来”以及整篇文章对井冈山革命历史的回顾和赞美,可知题目还寓意着井冈山革命的圣火经久不息,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因此,题目“井冈山上杜鹃红”既指井冈山杜鹃花的红艳,又指井冈山革命的圣火经久不息。
6.A 7.(1)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在挂壁公路上穿行的“惊恐”之状,表现了挂壁公路所处位置的险要。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了挂壁公路所在崖壁的一派生机,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的赞美。 8.示例:①“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力量;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才能走出充满困难的天地;③心静方可明智;④“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幸福。 9.合理。愚公为了出行方便,坚持不懈挖土移山;高兴村的村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了打通与外界连接的生命通道,开山凿石,修出了一条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公路。二者都体现了不畏困难、改造自然的伟大精神。
【导语】本文通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挂壁公路探秘旅程,描绘了遂川县大汾镇高兴村的壮美自然与峻险山路。文章通过对绝壁上惊险的挂壁公路及其建设历史的描述,将自然的威严与人类坚韧结合,表现了村民的顽强与智慧。深入的环境描写烘托了高兴村的艰苦以及村民为改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文中融入了作者的感悟,传达出对生命体验和勇气的珍视。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根据第②“从大汾镇竹坑村出发,前往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高兴村。一路上雾气变幻着身姿,轻盈洒脱;高山流云如诗如画,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诗意;山野碎碎的白花密集地开满了枝头,路旁的黄色小花也在夏风中绽放。天地间充斥着生生不息的豪情,风里藏着不屈不挠的斗志”可知,第②段对大山深处的环境描写,展现了雾气、流云、白花、黄色小花等美丽自然景象,着重表现的是高兴村周围环境的优美和诗意,而非自然环境的恶劣。这种描写营造了一种充满生机和豪情的氛围,与后文挂壁公路的奇迹相呼应;
故选A。
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有时候,我会猛然一惊,发现自己正身处悬崖峭壁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顿时胆战,无所适从”在第⑤段,是“我”在山路上行车时的心理感受,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我会猛然一惊”“顿时胆战,无所适从”是心理活动,因此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悬崖峭壁”“万丈深渊”等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我”身处绝壁之上的惊险与恐惧。这种心理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探索挂壁公路时的紧张和心跳加速的瞬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2)“苍穹之下,挂壁公路像一条挂在山间的飘带,溪流欢快地在岩石间跳跃,峭壁上树木繁茂,山间的鸟儿欢快地歌唱”在第⑥段,写的是挂壁公路的美景。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中“挂壁公路像一条挂在山间的飘带”运用了比喻,把挂壁公路比作飘带,形象地表现了公路的轻盈和悬挂之势;“溪流欢快地在岩石间跳跃”“山间的鸟儿欢快地歌唱”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溪流和鸟儿以人的情感,使得整幅自然景观更加鲜活生动,营造了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的赞美,给读者带来愉悦和动感的体验。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我”在这场挂壁公路的探秘之旅收获了哪些人生感悟,可结合第⑩至 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根据第⑩段“仰望‘一线天’,它如同一面直立的天际线,直插云霄。倚在绝壁上的青松倔强地向上生长。‘一线天’公路仿佛在告诉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才能走出这片天地”可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才能走出充满困难的天地;
根据第 段“站在‘一线天’下遥望对面的峡谷,一条瀑布从绝壁上倾泻而下,山轰水鸣。瀑布的水流在岩石上跳跃,溅起一片水雾。这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色,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在这里,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力量”可得:“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力量;
根据第 段“阳光下,红旗坳景区的青山环抱着我,我尽情吮吸着夹杂着青草味、花香的清新空气。路旁‘石泉’里的甘甜泉水滋润了我的心田,路旁亭子柱子上的‘红旗坳上近观千年险壁,半山亭中遥望一线奇峰’的诗句,告诉我心静方可明智”可得:心静方可明智;
结合第 段“江山如此多娇。面对如此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无力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幸福”可得:“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幸福。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有人将高兴村村民称为“当代愚公”,这是完全合理的。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凭借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移除山道的故事,象征着迎难而上和勇于挑战自然的精神。
本文中,结合第③段“这条全长2000多米的挂壁公路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高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披荆斩棘,通过人工苦力在山崖间凿出的一条石壁公路”、第⑨段“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巨大的山体訇然中开,出现了一道巨大的口子,无数的碎石从裂缝中落下。一瞬间,阳光倾泻而下,碎金般在裂缝处闪烁。那是大山在颤抖,也是生命的乐章在低吟。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战天斗地,牺牲了三名共产党员的生命,‘一线天’山路豁然呈现在眼前,天堑变通途”可知,高兴村的村民们在艰难险阻的地势中,通过顽强的劳动和牺牲,开辟了挂壁公路。高兴村村民这种克服重重困难、改善生活条件的坚持和努力,与“愚公移山”不畏困难、改造自然的精神相契合。因此,高兴村村民被称为“当代愚公”是合理的,反映了他们勇于开拓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10.D 11.(1)充分利用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的十分寒冷的天气时令;(2)充分利用大山的地形和丛林,采取伏击战术,居高临下攻击;(3)抗联战士英勇顽强战斗,不怕敌人众多,不畏天寒地冻;(4)赵尚志能够准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 12.不矛盾,“汩汩”指泉水从石缝流出来的声音。“静静”指泉水汇聚成溪安静流淌,它们不是同时发生的,有先后之分。“汩汩”与“静静”以声衬静,反衬出环境的安宁静谧。 13.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抗联战士露营时恶劣的天气条件和面临的巨大困境,烘托出抗联战士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14.(1)文章结尾两段表达了对不惧生死、顽强抗敌的抗联战士的歌颂之情;(2)表达了对勤劳的人们改变城市面貌的赞叹之情;(3)表达了对今日人民安定生活的欣慰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冰趟子泉引发的对抗联英雄事迹的回忆和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北安这座城市新貌的描绘,标题并没有直接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而是通过对冰趟子泉的描述和背后历史事件的叙述来间接表达敬意,故“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错误。
故选D。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第⑥段“当时,通北山区仍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可知,充分利用了通北山区依然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的天气时令;
由第⑥段“当抗联官兵来到一个山道狭窄、两侧山坡布满茂密树林的地方时,赵尚志命令部队沿山路继续走二三里,然后分左右两路上山,沿山脊再往回折返,埋伏在树丛中,并将马匹牵到山后隐蔽起来”可知,抗联战士利用了山脊和树丛作为伏击的有利地形,采取伏击战术,居高临下对敌人进行攻击,这样可以增加攻击的突然性和杀伤力;
由第⑧段“日伪军‘讨伐队’800余人,向抗联部队驻地方向赶来。面对武器装备优良、人数众多的敌寇,抗联将士毫无畏惧,接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第⑨段“山里夜间天气寒冷,枪支冻得打不响,战士们的手指也被冻得麻木,无法弯曲扣动扳机。于是,他们就换班轮流到木营里在火炉旁烤枪、取暖,然后再去出击”可知,抗联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对装备更精良、人数更多的敌人,也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战;
由第⑨段“此时,赵尚志判断敌人将会在沟口撤退,于是命令加强沟口堵击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开始撤退。抗联部队在沟口与敌激战1小时,杀伤大量敌人”可知,赵尚志作为指挥官,能够准确判断敌情,并善于指挥部队进行战斗。他制定了合理的战术,并在战斗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有效地指挥了抗联部队。
1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词句。
结合语境,由第②段“来到北安的小兴安岭密林里,沿着蜿蜒山路下到山坳平地,在林立的松树间,在稀疏的草丛中,一眼山泉出现在眼前”,第③段“当地朋友告诉我,当夏日阳光普照大地时,泉上烟波蒸腾,雾霭弥漫,犹如轻纱罩在水面上;泉水明净清碧,细流脉脉、如线如缕”可知,“汩汩”描绘的是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时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是细微且连续的,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静静”则形容泉水流出后汇聚成的小溪流淌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平静和宁静的,没有大的波动或声响。这两个词虽然描述了水流的不同方面,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有先后之分,“汩汩”的声音可能是在源头附近更为明显,而随着水流的汇合,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形成了“静静”流淌的小溪。这样的描写手法通过声音与安静的对比,以声衬静,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性和层次感,同时也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1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朔风怒吼”中的“怒吼”通常是用来形容人的愤怒声音,这里却用来形容猛烈的北风,使得风的形象更加强烈和有情感色彩。同样,“征马踟蹰”中的“踟蹰”通常描述人的犹豫不决,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用来描写战马在恶劣天气中的不安表现,增加了场景的紧张气氛和战士面临的巨大困境;同时“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采用相同句式结构,构成排比,使得句子节奏鲜明,语气强烈,有效地突出了抗联战士面临的艰难环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情感赏析。
由第 段“望着眼前汩汩泉水,我思绪万千,一个个不惧生死、顽强抗敌的光辉形象浮现在我面前,让我肃然起敬”“英雄的身影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有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永远响彻在白山黑水”,第 段“泉水无声,英雄的故事被永远铭记传唱”可知,作者通过回忆和描述抗联战士在冰趟子泉附近的英勇战斗,表达了对他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精神的深深敬意和赞颂。这种情感体现在对战士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取得胜利的描述上,以及对他们壮烈牺牲的缅怀;
由第 段“今天的北安,白云蓝天清澈透亮;柳树、白杨与白桦,枝条柔软,随风摇摆;一望无际的良田尽收眼底……整齐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勤劳的人们正在绘就这座小城的新貌”可知,在描述北安这座城市的新貌时,作者表达了对那些勤劳建设者的敬佩和赞扬。通过对新旧北安的对比,作者展示了人们如何通过不懈努力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从而流露出对这种积极向上精神的赞赏;
由第 段“整齐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勤劳的人们正在绘就这座小城的新貌”,第 段“冰趟子泉水依旧流淌。它是一段英勇壮烈、保家卫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今天北安人民安定生活的见证”可知,作者在描述北安的现状时,提到了“整齐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勤劳的人们正在绘就这座小城的新貌”,这反映出作者对当前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满足和欣慰。这种情感体现在对和平时期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的肯定上。
15. 我和姐姐挠痒玩耍 父亲深夜带我们看电影 几姐妹敲冰凌吃 16.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我和姐姐挠痒玩耍的内容,开启下文我跟姐姐在阁楼嬉闹的内容。 内容上:真实刻画了姐妹之间的嬉笑怒骂,写出了姐妹童年的欢乐、纯真,使得文章有感染力。 17.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姐妹看电影时的各种情状,表现了孩子们投入和活跃以及对看电影的喜爱,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怀念。 18.在破旧简陋的环境里,姐妹们之间虽有打闹,但更多的是的相亲相爱,相互陪伴,这温暖了自己的童年;父母带着孩子们一起看电影的温馨画面也是亲情的温暖。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
结合第④段“我跟姐姐在阁楼上经常嬉闹,有时生气了也会打架”可知第一空对应的为第①-③段,结合第③段“我跟姐姐就开始嬉戏玩耍,我们经常挠痒玩耍。”可概括出:我和姐姐挠痒玩耍;
结合第⑥段“父亲为了看一部电影,由于票紧,他居然买了晚上11点的电影票”可概括出:父亲深夜带我们看电影;
结合第⑧段“天太冷,北风呼啸,几姐妹只好围着炉盆烤火;烤火看似单调,也有事情做,可以在炉盆边写作业,轮着讲故事、说笑话。实在无聊了,就会在炉盆里烤豆子。”可知“几姐妹烤豆子吃”对应第⑧段,因此第三空对应第⑨段内容,结合第⑨段“如果恰逢那年刚下过大雪,屋瓦檐边掉下了比手指还长一点、粗一点的冰凌,我家几姐妹又会突发奇想去敲冰凌来吃”可概括为几姐妹敲冰凌吃。
1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③段“等妹妹睡着了,我跟姐姐就开始嬉戏玩耍”可知④段中的“我跟姐姐在阁楼上经常嬉闹”是承接上文内容,结合第④段“我没有她力气大,又打不过她,于是我就会一边哭一边双手并用乱打”可知画线句的“有时生气了也会打架”是开启下文,故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姐妹间既有欢乐也有打架,非常真实地刻画了姐妹之间的童年生活场景,表现了姐妹情深。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哈哈大笑”“落泪”“躲到”等词语可见运用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面对不同电影内容的不同情状,结合本段中的“可是一到露天电影院,我们几姐妹就顿时活跃起来”可知本句刻画了活泼可爱的孩子形象,也突出了孩子们看电影时的投入,对电影的喜爱。
18.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
结合尾段句子“让这份浓浓的亲情永远温暖我心”可知关键词是“浓浓的亲情”。结合第②段中的“房子破旧、简陋”可知,生活环境的恶劣和艰苦,但即便在并不那么好的年代,姐妹们在阁楼嬉戏打闹,烤豆子吃以及敲冰凌吃,姐妹之间的陪伴温暖了彼此的童年,使得童年充满欢声笑语。父亲买深夜的票带着姐妹们一起其看电影也是奇妙的经历,体现了家庭关系的和谐,也是温暖童年的重要记忆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