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与朱元思书 教学课件(共52张PPT)+素材 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与朱元思书 教学课件(共52张PPT)+素材 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第三单元 美景依然
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1
学习目标
2
重点难点
3
新课导入
4
探究新知
6
课堂练习
5
7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8
板书设计
碧水澄澄含远趣 青山郁郁蕴幽声
学习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01
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02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03
重点难点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导入新课
任务群
任务一
初读知“音”·读出音韵之美
任 务 群
任务二
再读识“文”·理解文意之美
任务三
三读赏“景”·感受景物之美
任务四
四读学“技”·探究写法之美
任务五
五读悟“情”·体察志趣之美
探究新知
任务一:初读知“音”·读出音韵之美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在课本上标注易错字读音并划分节奏。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请同学们先阅读下面资料,再自由朗读课文,体会骈体文的音韵之美。
资料助读:
吴均的书札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诗歌亦清新流丽,时人称为“吴均体”,开创了一代诗风。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是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偶文”。
骈体文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句子两两相对)和“四六”(一般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故实;藻饰是指追求华丽的辞藻。本文用典不太明显,藻饰也较为节制,多用平常词语,这使其有别于其他繁复华丽的骈体文,呈现出清丽的特点。
探究新知
任务二:再读识“文”·理解文意之美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读懂课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消散
任凭
表示约数
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浅青色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
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飞奔的马
凭借
竟,争着
上,向上
笔直地指向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江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马。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互相争着高耸,笔直地指向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冲击,撞击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断绝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泉水冲击山石,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
平息名利之心
同“返”,返回
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筹划人世间的俗务。经纶,筹划、治理
互相掩映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探究新知
任务三:三读赏“景”·感受景物之美
课文描述的是富春江美景。苏轼曾赞叹说:“三吴行尽千山水,有道桐庐景情美。”那么富春江的山水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对其评价是什么?
特点——“奇山异水”
评价——“天下独绝”
富春江的山水“独绝”在哪里?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整体风貌:晴空万里,天山同色。天与山自然不是一个颜色,这里写的是空气明净所成的一种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急处:急速奔涌,如箭若奔。
水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两岸高山:山高林密,连绵陡峭,直插云天。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中景物: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山奇
探究新知
任务四:四读学“技”·探究写法之美
不仅富春江的山水“独绝”,作者吴均的绘景手法也很“独绝”,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指出来。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俯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平视
仰视
近观
远眺
视角多样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静景
动景
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动景
静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调动感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
视觉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夸张
善用修辞
夸张、比喻
拟人
对偶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善于观察
善抓特征善于审美
要言不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括特征)
分写山水
明净的江河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动感的山势
和谐的天籁
多变的光影
课堂小结
总之,作者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丰富的写作手法,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作为景物的欣赏者和自然之美的传递者,作者将身影隐于景物中,不动声色地引导读者俯观远察,用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悄悄地感染着读者。
探究新知
任务五:五读悟“情”·体察志趣之美
面对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作者的心情如何呢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用“我从 (语句)感受到了作者 (心情)!”的句式说一说。
(1)我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感受到了作者纵情游赏,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与惬意!
(2)我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感受到了作者以我观物,景中寓情的欢快与自在!
(3)我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感受到了作者的对富春江山水美景的流连忘返,陶醉于山水美景的喜不自胜,以及超出尘世、宠辱偕忘的精神境界!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这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是否有更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下面资料谈一谈你的认识。
资料助读: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吴均好学有俊才,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烧了他的书稿,罢了他的官。仕途遇阻,吴均不免心灰意冷,加上六朝时佛道思想盛行,所以有归隐之情。
《与朱元思书》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最早见于初唐类书《艺文类聚》,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的全文,而仅是其中描绘富春江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1)美丽的自然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
(2)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3)含蓄地流露出对友人的规劝之意,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作者身上能学到哪些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呢?
向作者学习,不妨做个纯粹的欣赏者,享受山水美景带来的心灵净化。尘世中充满喧嚣与忙乱,紧张的学习之余,走进自然,恰情悦目,获得心灵的短暂休憩,有利于更好地生活。
课堂小结
六朝时画家宗炳说,观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怀观道”,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作者以澄澈空明的心境来看待山水世事,内心便映照出自然的情韵,自己也就有了悠然自足的人生态度。也希望同学们能凝神读书、澄怀观道。
课堂练习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轩邈(miǎo) 千转不穷(zhuàn)
B.窥谷(kuī) 经纶(lún) 在昼犹昏(zòu)
C.急湍(tuān) 嘤嘤(yīnɡ) 戾天(nì)
D.泠泠(lín) 鸢飞(yuān) 横柯(kē)
【解析】B.zòu—zhòu;C.nì—lì;D.lín—línɡ
A
课堂练习
2.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七十而从心所欲
B.猿则百叫无绝 天下独绝
C.有时见日 清流见底
D.蝉则千转不穷 转视积薪后
【解析】C.看见;A.跟、随/顺从;B.停止/绝无仅有的;D.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转身
C
课堂练习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出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文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B.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写景精美,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烘托了富春江山水景物的魅力。
【解析】D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观赏美景时生发的人生感怀,而非真实所见。
D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分层作业》
2.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散文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奇山
天下独绝
异水
附:知识盘点
一、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
(1)任意东西
(2)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
(4)互相轩邈
(5)望峰息心
(6)横柯上蔽
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伸展
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3. 一词多义
(1)直
①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争高直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
笔直
(2)上
①负势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横柯上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上
在上面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绝
绝妙
断绝、停止
4. 重点实词
(1)天山共色        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流飘荡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百许里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皆缥碧 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急湍甚箭 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负势竞上 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争高直指 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泉水激石 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的颜色
跟、随
表示约数
浅青色
超过
凭借(依仗)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冲击,撞击
(9)蝉则千转不穷 千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_________________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鸢飞戾天者 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望峰息心 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经纶世务者 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横柯上蔽 横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柯:_________________ 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疏条交映 交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久不断地叫

至、到达
指平息名利之心
平息
筹划、治理
横斜的树枝
遮蔽
互相掩映
树木的枝干
表示多
5. 重点虚词
(1)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代词,……的人
二、句子翻译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江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
4.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着江水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浓密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着高耸,笔直地指向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8.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美丽的自然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当然,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1.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
3.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在上。
· ·
·
·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散文的特点。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与施从事书
故鄣[1]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2];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3]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4]被[5]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6]信足荡累[7]颐物[8],悟衷[9]散赏[10]。
[1]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
[2]汉:指银河。
[3]企水:口渴思饮。
[4]罗:一种地衣类植物。
[5]被:覆盖。
[6]风雨如晦 : “风雨”二句:出自
《诗·郑风·风雨》。指山中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鸡鸣不止。
[7]荡累:消除忧虑。
[8]颐物:留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9]悟衷:开扩心胸。
[10]散赏:散心,欣赏。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译文:故鄣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绝壁千尺,直入云霄;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与顾章书
仆去月1谢病2,还觅薜萝3。梅溪4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5,孤峰限日6;幽岫7含云,深溪蓄8翠9;蝉吟鹤唳10,水响猿啼11,英英12相杂,绵绵13成韵14。既素15重16幽居17,遂18葺宇其上19。幸富菊花,偏饶竹实20。山谷所资,于斯已办21。仁智之乐22,岂徒语23哉!
1.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
2.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3.还觅(mì)薜(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4.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5.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6.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挡了阳光。
7.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
8.蓄:包含。
9.翠:绿水。
10.唳(lì):(鹤)啼叫。
11.啼:(猿)鸣叫。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12.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13.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14.韵:和声。
15.素:向来,一向。
16.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17.幽居:隐居。
18.遂:就
19.葺(qì)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20.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21.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斯,代词,此。
22.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喜爱。
23.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岂,副词,表示反问,可翻译为“难道”“怎么”。徒,仅仅。语,说。
附:课后思考·探究·积累
译文:我刚过去的一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谢谢观看
八年级语文 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 美景依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