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 年 级 道 德 与 法 治 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C D A D B C A二、分析探究实践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5分。11.(16分)(1)(6分)填空:抗疫精神;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核心:爱国主义。(2)(4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6分)(示例)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②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③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④勇于承担责任,做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人;⑤关心国家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9分)①泸州公安机关通过织密防控体系、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说明泸州市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打造“平安”元素提供法治保障,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②泸州市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全放开、零门槛”的户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解决非户籍人口的教育、就业等问题,能够减少社会矛盾,使人们能够安心生活和工作,增强人们的安全感,为“平安”元素注入活力。③泸州公安持续深入推进全市公安大数据警务战略,通过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打造多种警务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反映了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更高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提高治安防控的精准度和及时性,有力地打造“平安”元素,保障城市的安全。泸州市江阳区 2023—2024 学年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 年 级 道 德 与 法 治 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C D A D B C A二、分析探究实践题:本大题共 2个小题,共 25分。11.(16分)(1)(6分)填空:抗疫精神;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核心:爱国主义。(2)(4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6分)(示例)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②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③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④勇于承担责任,做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人;⑤关心国家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9分)①泸州公安机关通过织密防控体系、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说明泸州市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打造“平安”元素提供法治保障,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②泸州市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全放开、零门槛”的户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解决非户籍人口的教育、就业等问题,能够减少社会矛盾,使人们能够安心生活和工作,增强人们的安全感,为“平安”元素注入活力。③泸州公安持续深入推进全市公安大数据警务战略,通过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打造多种警务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反映了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更高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提高治安防控的精准度和及时性,有力地打造“平安”元素,保障城市的安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 年 级 道 德 与 法 治 试 卷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3页,第二部分第3至4页。40分钟完成,满分4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留。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坚持并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监督质效持续向好。下列关于“监督”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监察委员会要依法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③村委会是实行人民群众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④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以下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人口(万人) 58260 69458 100818 113368 126583 133972 141178年均增长率(%) 1.61 2.09 1.48 1.07 0.57 0.53①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总人口增速趋缓②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③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存在大量人口流动④人口、资源、环境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护航;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两部法律的通过共同体现①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满足④立法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一国两制”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这是因为①“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②该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③“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④两岸三地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 2022年8月20日,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对于职业教育和职业选择,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选择职业学校就一定能出人头地B.职业学校是初中毕业的最佳选择C.我国深化改革,优先发展职业教育D.应根据自身实际,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6. 下侧漫画(东、西部地区)所示现象,说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是A.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B.城镇化水平不高的挑战C.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挑战D.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问题7. “核心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和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受制于人。”这告诉我们A.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B.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C.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心工作D.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8.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78年,党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深刻改变了中国,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③让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梦④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特色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9. 如图为201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趋势图。其中,国家统计局2023年7月17日公布,2023年上半年(2023H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由此可见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③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④2023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减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习近平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下列词句表达对青年殷切期望的是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③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④天与弗取,反受其谷;时至不行,反受其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25分)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笔芯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地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上。二、分析探究实践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5分。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青少年要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你校准备组织一次党史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知党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革命时代 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特区精神、女排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①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1)请在图中的横线①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并回答:图示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什么品格?这一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每点2分,6分)【感党情】活动中,党史学习小组给同学们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探寻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为民本色:长征时期,红军在缺衣少食的时候还能想着老百姓的冷暖,哪怕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留给老百姓,这就是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也是党一直以来的为民本色。(2)时代在变,本色不变。结合上述党史故事,谈谈你对“本色不变”的认识。(两个方面即可,4分)【跟党走】(3)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某校九年级同学纷纷作出承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6分)承诺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春孕育无限希望,为创造美好明天,我作出如下承诺:①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诺人:XXX 二零二三年一月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十年来,城市居民对平安有了更为深切的认知。“平安”已经成了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的重要元素。【法治护航】泸州公安织密水陆空立体防控体系,联合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改革护航】泸州市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全放开、零门槛”的户籍制度,积极鼓励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并解决教育、就业等各方面的后顾之忧,将改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科技赋能】泸州公安持续深入推进全市公安大数据警务战略,打造“人本警务”“模型警务”“可视警务”“掌上警务”,提升治安防控效能。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泸州市是如何打造“平安”元素的。(9分)泸州市江阳区 2023—2024 学年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 年 级 道 德 与 法 治 试 卷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至 3页,第二部分第 3至 4页。40分钟完成,满分 4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留。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5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坚持并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监督质效持续向好。下列关于“监督”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监察委员会要依法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③村委会是实行人民群众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④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2年 11月 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 80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以下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人口(万人) 58260 69458 100818 113368 126583 133972 141178年均增长率(%) 1.61 2.09 1.48 1.07 0.57 0.53①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总人口增速趋缓②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③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存在大量人口流动④人口、资源、环境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2022年 10月 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护航;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两部法律的通过共同体现①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满足④立法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4. “一国两制”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这是因为①“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②该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③“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④两岸三地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 2022年 8月 20日,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对于职业教育和职业选择,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选择职业学校就一定能出人头地B.职业学校是初中毕业的最佳选择C.我国深化改革,优先发展职业教育D.应根据自身实际,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6. 下侧漫画(东、西部地区)所示现象,说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是A.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B.城镇化水平不高的挑战C.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挑战D.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问题7. “核心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和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受制于人。”这告诉我们A.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B.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C.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心工作D.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8.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78年,党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深刻改变了中国,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③让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梦④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特色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9. 如图为 2016— 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趋势图。其中,国家统计局 2023年7月 17日公布,2023年上半年(2023H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 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5.8%。由此可见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③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④2023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减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习近平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下列词句表达对青年殷切期望的是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③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④天与弗取,反受其谷;时至不行,反受其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25分)注意事项:请用 0.5毫米笔芯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地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上。二、分析探究实践题:本大题共 2个小题,共 25分。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中国共产党自 1921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青少年要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22年 10月 16日在北京召开。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你校准备组织一次党史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知党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革命时代 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特区精神、女排精神 …………①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1)请在图中的横线①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并回答:图示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什么品格?这一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每点 2分,6分)【感党情】活动中,党史学习小组给同学们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探寻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为民本色:长征时期,红军在缺衣少食的时候还能想着老百姓的冷暖,哪怕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留给老百姓,这就是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也是党一直以来的为民本色。(2)时代在变,本色不变。结合上述党史故事,谈谈你对“本色不变”的认识。(两个方面即可,4分)【跟党走】(3)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某校九年级同学纷纷作出承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6分)承诺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春孕育无限希望,为创造美好明天,我作出如下承诺:①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诺人:XXX二零二三年一月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十年来,城市居民对平安有了更为深切的认知。“平安”已经成了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的重要元素。【法治护航】泸州公安织密水陆空立体防控体系,联合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改革护航】泸州市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全放开、零门槛”的户籍制度,积极鼓励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并解决教育、就业等各方面的后顾之忧,将改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科技赋能】泸州公安持续深入推进全市公安大数据警务战略,打造“人本警务”“模型警务”“可视警务”“掌上警务”,提升治安防控效能。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泸州市是如何打造“平安”元素的。(9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pdf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docx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pdf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