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 课件(共21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 课件(共21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难点)
2.会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判定两个直角
三角形全等.(重点)
学习目标
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旧识回顾
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几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本节课我们学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最后一个基本事实:HL(斜边直角边).
校元旦晚会的舞台背景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形状的KT板展板一左一右组成,为了美观,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
各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你能帮工作人员想个办法吗?
情境导入
用“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思考探究: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C
B
A
AC
BC
AB
前面学过的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是否适用?
新知探究
如图,Rt△ABC中,∠C=90°,直角边是_____、_____,斜边是______.
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
三角形,满足一直角边及其相对(或相邻)的
锐角分别相等,或斜边和一锐角分别相等,或两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
就全等了.
新知探究
用“HL”(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C
B
A
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吗?
如图,若我们已知AC=DF,BC=EF,∠B=∠E,△ABC≌△DEF吗?
我们知道,证明三角形全等不存在SSA定理.
A
B
C
D
E
F
但如果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即∠B=∠E=90°,且AC=DF,BC=EF,
现在能判定△ABC≌△DEF吗?
新知探究
A
B
C
A′
N
M
C′
B′
我们任意的在纸上画一个Rt △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然后把画好的Rt△A′B′C′剪下来放到Rt△ABC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新知探究
画法:
(1)画∠MC′N=90°;
(2)在射线C′M上取B′C′=BC;
(3)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
交射线C′N于点A′;
(4)连接A′B′.
如图,由∠C=∠C′=90°可知:
点C与点C'重合,射线C'A'与射线CA重合,那么射线C'B'与射线CB重合.
由B'C'=BC,可知点B'与点B重合.
C'
A'
B'
C
A
B
(C')
(B')
新知探究
为了判断点A′与点A是否重合,我们讨论射线CA上除点C,A外的点与点B的
连线和边AB的大小关系.
设点M在直角边AC(不包括端点)上,连接BM,
则∠BMA>∠C,∠BMA是钝角.
若过点M且垂直于BM的直线与线段AB相交于点M′,
则有AB>BM′>BM.
设点N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连接BN,同理可得BN>AB.
新知探究
C
A
B
(C')
(B')
M
M'
N
(A')
因此,在射线CA上,与点B的连线长度等于AB的点只有一个.
再由点A′在射线CA上,A′B′=AB,可知点A′与点A重合.
这样,△A′B′C′的三个顶点与△ABC的三个顶点分别重合,
△A′B′C′与△ABC能够完全重合,因而△A'B'C'≌△ABC.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用勾股定理证明这个判定方法.
新知探究
C
A
B
(C')
(B')
M
M'
N
(A')
“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几何语言:
在Rt△ABC和Rt△A′B′C′中,
A
B
C
A′
B′
C′
∴Rt△AB′C′≌Rt△ABC(HL).
新知探究
1.如图,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
求证: Rt△ABE≌Rt△CBF.
分析:根据AB=CB,∠ABE=∠CBF=90°,AE=CF,
可利用“HL”证明Rt△ABE≌Rt△CBF.
证明:∵∠ABC=90°,
∴∠CBF=∠ABE=90°.
在Rt△ABE和Rt△CBF中,
∴Rt△ABE≌Rt△CBF(HL).
应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书写时,两个三角形符号前要加上“Rt”.
典例精析
C
A
B
F
E
2.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
求证:BC=AD.
D
A
B
C
证明:∵AC⊥BC,BD⊥AD,
∴∠C与∠D都是直角.
在Rt△ABC和Rt△BAD中,
∴Rt△ABC≌Rt△BAD(HL).
∴BC=AD.
典例精析
1.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
△ABE的高,如果AD=AF,AC=AE. 求证:BC=BE.
证明:∵AD,AF分别是两个
钝角△ABC和△ABE的高,
在Rt△ADC和Rt△AFE中,
∴Rt△ADC≌Rt△AFE(HL).
∴CD=EF.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
当堂检验
在Rt△ABD和Rt△ABF中,
∴Rt△ABD≌Rt△ABF(HL).
∴BD=BF.
∴BD-CD=BF-EF.
即BC=BE.
2.如图,C是路段AB的中点,两人从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
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DA⊥AB,EB⊥AB.
D,E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A
B
C
D
E
解:D、E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
理由:∵C是路段AB的中点,
∴AC=BC,
又∵两人同时同速度出发,并同时到达D,E两地.
∴CD=CE,
当堂检验
又DA⊥AB,EB⊥AB,
∴∠A=∠B=90°,
在Rt△ACD与Rt△BCE中,
∴Rt△ACD≌Rt△BCE(HL).
∴DA=EB,
即D、E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
当堂检验
A
B
C
D
E
3.如图,AB=CD,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CE=BF.求证:AE=DF.
A
B
C
D
E
F
证明:∵CE=BF,
∴CE-EF=BF-EF,
即CF=BE.
又∵AE⊥BC,DF⊥BC,
∴∠DFC=∠AEB=90°.
注:等边加(减)等边,其和(差)还是等边,
等角加(减)等角,其和(差)还是等角.
在Rt△DFC和Rt△AEB中,
∴Rt△DFC≌Rt△AEB(HL).
∴AE=DF.
当堂检验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
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斜边、直角边 (HL) 如图所示,
在Rt△ABC和Rt△A'B'C'中,
∴Rt△ABC≌Rt△A'B'C'(HL).

课堂总结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已知对应相等 的元素 可选择的判定 方法 需寻找的条件
一锐角 ASA或AAS 可证直角与已知锐角的夹边对应相等或锐角(或直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斜边(H) HL或 AAS 可证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或证一锐角
对应相等.
一直角 边(L) HL或ASA或AAS或 SAS 可证斜边对应相等或证已知边相邻的
锐角对应相等或证已知边所对的锐角
对应相等或证另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