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课件(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课件(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角边角”条件的内容.(重点)
2.熟练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
3.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旧知回顾
∴△ABC≌△DEF(SAS).
文字语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边角边”
AB=DE,
∠A=∠D,
AC=AF,
几何语言:在△ABC和△DEF中,
除了上面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旧知回顾
(1)两边一角(SAS);
(2)两角一边;
(3)三条边;
(4)三个角.
当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时,有四种情况:
本节课我们来探索证明三角形全等的第二个基本事实 “ ASA ” (角边角).
李磊不慎将学校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如下图所示),
现预备去店内配一块一模一样的,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
一块碎片到商店去,配到一块与原来完全一致的三角形玻璃
呢?
如果能,你认为他应该带哪一块去合适?为什么?
3
2
1
情景导入
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那么这两边及一角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A
B
C
A
B
C
“两角及夹边”.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新知探究
这两种情况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吗?
用“ASA”(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
我们先在纸上任意的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 使A′B′ =AB, ∠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
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画法:
(1)画A'B'=AB;
(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B,A'D,B'E相交于点C'.
A
C
B
新知探究
C
A
B
解:△ABC≌△A′B′C′.
新知探究
由此我们可以能得出什么结论?
文字语言: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角边角”判定方法:
几何语言:在△ABC和△A′B′C′中,
∠A=∠A′(已知),
AB=A′B′(已知),
∠B=∠B′(已知),
∴△ABC≌△A′B′C′(ASA).
A
B
C
A′
B′
C′
概念归纳
例1.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A
B
C
D
E
分析:证明△ACD≌△ABE,就可以得出AD=AE.
证明:在△ACD和△ABE中,
∠A=∠A(公共角),
AC=AB(已知),
∠C=∠B(已知),
∴△ACD≌△ABE(ASA),
∴AD=AE.
例题精讲
1.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和△DEF中,
∠A=∠D,
BC=EF,
∠B=∠E,
∴△ABC≌△DEF(ASA).
A
B
E
D
C
F
跟踪训练
你知道错在哪里吗?
点拨:BC,EF不是已知两对角的夹边,在三角形中,知道两个角的关系,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第三个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转化来构造 “ASA”的判定条件.
跟踪训练
A
B
E
D
C
F
根据点拨的提示再来一次吧!
1.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和△DEF中,
∵∠A=∠D,∠B=∠E,
∠C=180°-∠A-∠B,∠F=180°-∠D-∠E,
∴∠C=∠F.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ABC≌△DEF(ASA).
跟踪训练
A
B
E
D
C
F
2. 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F为直线AD上的点,
连接BE,CF,且BE∥CF.求证:△CDF≌△BDE.
分析:利用中点性质可得BD=CD,由平行线性质可得∠DBE=∠DCF,
再由对顶角相等可得∠BDE=∠CDF,即可证得结论.
证明:∵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
∵BE∥CF,∴∠DBE=∠DCF.
跟踪训练
在△BDE和△CDF中,
∴△BDE≌△CDF(ASA).
3
2
1
答:带1去,因为有两角且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跟踪训练
3. 李磊不慎将学校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如下图所示),现预备去店内配一块一模一样的,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配到一块与原来完全一致的三角形玻璃呢?如果能,你认为他应该带哪一块去合适?
为什么?
A
B
C
D
F
E


分析:根据题意构造出两个之间三角形,利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注意题目中
隐藏一堆对顶角,根据“ASA”证明两个三角形
全等即可得出题目要求的结论.
当堂检测
1. 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得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得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解:由题可知:AB⊥BC,ED⊥DC,
则∠ABC=∠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
BC=DC,
∠ACB=∠ECD,
∴△ABC≌△EDC(ASA).
∴AB=ED,则DE的长就是AB的长.
当堂检测
A
B
C
D
F
E


当堂检测
2. 如图,在△ABC和△ADE中,AB=AD,∠B=∠D,∠1=∠2.
求证:BC=DE.
证明:∵∠1=∠2,
∴∠1+∠DAC=∠2+∠DAC,即∠BAC=∠DAE.
在△ABC和△ADE中,
∠BAC=∠DAE,
AB=AD,
∠B=∠D,
∴△ABC≌△ADE(ASA).
∴BC=DE.
角边角(ASA)
内容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应用 格式 在△ABC和△A'B'C'中, ∴△ABC≌△A'B'C'(ASA).
图形 表示
知识 详解 (1)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两角及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列举两个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要把夹边写在中间,以突出边角的位置.
(2)注意挖掘隐含的等角,如:公共角、对顶角、平行线中的同位角等.
概念归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