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2 第1课时 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及食品生产(教学课件)-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2.2 第1课时 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及食品生产(教学课件)-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2节第1课时
第五单元 第12章 微生物与人的生活
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及食品生产
01
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食品生产的关系。(重点)
02
2.通过自制酸奶和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难点)
03
3.知道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认同发酵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
学习目标
周末,妈妈正在厨房准备着一家五口的晚餐。正在柴、米、油、盐、酱、醋手来手往之间,却不小心切到了手,于是拿了一些消炎杀菌的药膏涂抹后继续做菜。做完菜后,妈妈又开始做起了面包,当作明天的早点。爸爸坐在客厅一边看报一边猛抠“香港脚”,我在房间里喝着酸奶玩着游戏。姐姐的扁桃体正在发炎,所以只能躺在自己的房间里休息‥‥‥
阅读一段同学的作文, 找出与真菌和细菌有关的地方。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微生物。
情境导入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存在
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
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破坏淋巴细胞而导致人体发生免疫缺陷
表现
艾滋病
痢疾杆菌
存在
患者和带菌者的粪便
患者表现为腹泻、腹痛,儿童还会出现高烧、食欲不振等症状
表现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结肠黏膜
有多数表浅“地图状”溃疡)
有些微生物不能寄生在人体的表面或体内,但被人误食后也会使人患病。
发霉的花生和玉米上的黄曲霉
某些细菌和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导致食物腐败。人食用腐败的食物后,也有可能患病。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微生物大量繁殖
由微生物引起的人体疾病有: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中毒三大类。
1.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流感、菌痢等。
2.非传染性疾病,如黄曲霉素可以致癌等。
3.中毒,如毒红菇等引起中毒死亡。
归纳总结
发酵食品
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方法步骤:
1.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
2.向牛奶中加入适量白砂糖,将牛奶煮开后冷却到35~38 ℃,倒入玻璃杯或瓶中,加入两勺你喜欢吃的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严瓶盖,放在20~30℃条件下培养1~2天;或者搅拌均匀后倒入保温杯,盖严瓶盖保温8~10 h。
3.品尝自制的酸奶。
原理:酸奶中含有乳酸菌,乳酸菌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乳酸能使液态牛奶转变为固态。
乳酸菌的发酵:自制酸奶
乳糖 乳酸
乳酸菌
1.结合自制酸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杀死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因为高温能杀死牛奶中原有的菌种或减弱活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2)请描述你制作的酸奶的口味,为什么酸奶的口味和鲜牛奶不同
酸奶是一种酸甜口味的牛奶饮品;因为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利用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和酸奶中的物质种类不同,口味就不同。
制作酸奶
乳酸菌
制作泡菜
①洗净所有用具,将糯米(或黄米)淘洗干净。
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②将米浸泡12h左右,待米粒能捏成粉末状时捞出沥水备用。
原理:在30 ℃左右的条件下,米饭在酒曲的作用下,经过发酵作用被酿成米酒。
③在每层蒸笼里铺好纱布,再平铺上一薄层浸泡过的米粒,高温蒸30 min 左右。
④将蒸好的米饭倒入盆里,用凉开水浸泡,使其迅速冷却至40℃以下,然后把水沥干,将饭粒摊开。
⑤按照市售的酒曲用量说明书,将适量的酒曲粉碎;将米饭倒入砂锅里,把粉碎的酒曲与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在米饭中央挖出一个几乎见底的圆坑,在其表面再撒一点酒曲,盖上砂锅的盖子。
酒曲:含有根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
⑥把砂锅用棉被包裹,或放恒温箱内保温,温度保持在30℃左右。
⑦24~36h后,米饭中央的圆坑内有酒渗出,米酒便酿制成功。
酵母菌
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无氧
淀粉
葡萄糖
根霉、曲霉、毛霉
制作米酒
2.结合自制米酒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酒曲对酿制米酒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与米饭混合均匀?
酒曲中含有霉菌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米饭在酒曲的作用下,经过发酵作用被酿成米酒;酒曲与米饭均匀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利于酵母菌发酵充分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2)如果酿制米酒的时间延长,味道会发生变化吗
如果酿制米酒的时间延长,甜味变小,酒味变浓,这是因为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3)你制作的米酒成功吗 根据你的经验,说出酿制米酒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将糯米或黄米高温煮熟,杀死其他杂菌。
②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酒曲中的曲霉、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因此加入酒曲前,需将煮熟的糯米冷却。
③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通过发酵将葡萄糖转化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一定要密封创造无氧环境。
④将容器放在较温暖的地方,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酵母菌
馒头
面包

(1)制作面酱
①方法步骤:蒸饼→制作→制酱→晒酱。
②标志:制好的甜面酱呈金红色,有光泽,咸味适口,有甜香口味。
(2)制作黄酱:蒸豆→制作→制酱→晒酱。
(3)制作豆豉
①方法步骤:泡豆→蒸豆→制作→封坛。
②标志:6个月后,豉粒颜色变黑,口味香甜,松散滋润,即为成品。
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
(4)发酵过程
甜面酱:在生产过程中,米曲霉将面粉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使面酱具有甜味;将少量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使甜面酱具有鲜味。
食品种类 原料 发酵微生物
甜面酱
黄酱
豆豉
面粉
面粉、黄豆
黄豆
米曲霉
米曲霉
曲霉、毛霉、黑根霉
由于发酵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制取和发酵的条件也有所差别。
制作面酱、黄酱和豆豉时,都有有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来自于周围的空气。
3.结合制作发酵酱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面酱、黄酱和豆豉时,是否有微生物的参与 如果有,发酵微生物来自哪里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面酱、黄酱和豆豉的制作都需要将原料蒸熟,因为这样能将原料中的杂菌杀死。
(3)面酱、黄酱和豆豉的制作过程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原因是什么
面酱、黄酱主要用米曲霉进行发酵;豆豉主要用米曲霉、毛霉、黑根霉等进行发酵。面酱、黄酱和豆豉的制作过程要求的环境条件有所不同,原因是不同的调味酱发酵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制作和发酵的条件也有所差别。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2)面酱、黄酱和豆豉的制作都需要将原料蒸熟,这是为什么
面酱、黄酱和豆豉的制作过程中都要加入适量的食盐,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抑制腐生性微生物的活动,另一方面使产品咸香适口。
(5)为什么制作面酱和黄酱时要将酱曲置于阳光下暴晒,而制作豆豉时则要将原料密封在泡菜坛内
制作面酱和黄酱时要将酱曲置于阳光下暴晒,主要是保证微生物发酵所需要的温度条件;而制作豆豉时则要将原料密封在泡菜坛内,是利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4)面酱、黄酱和豆豉的制作过程中都要加入适量的食盐,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酵母菌
霉 菌
醋酸菌
乳酸菌
葡萄酒

白酒
啤酒
面包
酱油
酸奶
南乳
腐乳
奶酪
试一试
微生物与食品制作
微生物使人患病
酵母菌:酿酒、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菜、泡菜
醋酸菌:制醋
引起传染病:如艾滋病和细菌性痢疾
引起非传染性疾病:如黄曲霉产生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霉 菌 : 制酱,腐乳
课堂小结
挑战闯关
1.有些微生物可以使人患上某种疾病。下列疾病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是(  )
A.艾滋病 B.细菌性痢疾 C.病毒性肝炎 D.坏血病
D
2.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同学们分小组制作了馒头、面包等食品。与此实践活动有关的微生物是(  )
A.青霉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醋酸菌
B
3.日常生活烹调食物常用到酱,制酱过程需要用到(  )
A.醋酸菌 B.酵母菌 C.霉菌 D.乳酸菌
C
挑战闯关
4.某同学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他在甲、乙装置中分别加入5克食用酵母粉,10克白糖和200毫升水均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下列关于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装置可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B.只有乙装置可产生二氧化碳
C.加入白糖的目的是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的原料
D.只有甲装置能产生酒精
B
挑战闯关
5.小明尝试在家自制酸奶,他将容器高温消毒后,依次加入1 000 mL鲜牛奶、适量白糖、100 mL酸奶,搅拌均匀,密封发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高温消毒是为了杀灭杂菌
B.鲜牛奶可为发酵提供有机物
C.加入白糖可以调节酸奶口味
D.加酸奶的目的是接种酵母菌
D
本 课 结 束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