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维护社会秩序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维护社会秩序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在公共场所活动,应当遵守一定的秩序。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规定的有(  )
①有秩序地进入餐厅,不冲、跑、挤,不插队,互相谦让
②生活自立,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
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典故: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这个故事启示我们,遵守社会规则需要(  )
A.他律 B.自律
C.自尊 D.自信
3.日常生活中,特定场所的行为规范往往体现着对人的文明修养的要求。下面是某剧院的“文明观演温馨提示”,其体现的文明修养的要求有(  )
文明观演温馨提示★将手机调至静音。★不大声喧哗或窃窃私语。★不要随意走动。★请勿在剧场内饮食。
①诚实守信 ②遵守规则
③助人为乐 ④尊重他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向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下列标语适用的有(  )
①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②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④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一家五代人做杆秤,因为准确公道、分毫不差,被乡亲们称作“良心秤”。挑木材、刨木、制粗坯、打磨、包铜管、定刀口、定星位……经过十多道工序,一杆秤才算制作完成,还要反复校准。坚决不做计量有偏差的“劣秤”,更不做人为缺斤少两的“短秤”。这家人守住的是(  )
A.“诚信经营,精工细作”的良好信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之道
C.“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
D.“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行为准则
6.下面漫画提醒我们要(  )
INCLUDEPICTURE"8AHJ-7.tif"
①忽视规则约束
②树立诚信意识
③勇于承担过错
④弘扬传统美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首源自“六尺巷”的“让墙诗”,传颂数千年。以下对“六尺巷”典故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团结统一、爱国、增强民族力量
B.扬善抑恶、公正、维护社会秩序
C.文明礼让、友善、促进邻里和谐
D.助人为乐、自由、激发社区活力
8.清华大学成立的法学院公益普法宣讲团,致力于通过形式丰富的公益普法系列活动传播法治思想,已与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各高校相关组织及公益社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推出的创意普法短视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之所以开展法治宣传,是因为(  )
①法治是实现人民权利的重要保障 ②社会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③每个人都具备了较强的法治意识 ④法律和纪律是两种主要的社会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
①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②发自内心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
③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敬畏法律规则,自觉自愿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八年级学生小李(14岁)骑电动车上学时因为赶时间横穿马路。
相关链接 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
你会告诉小李(  )
①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②这是违法行为,会受刑罚处罚
③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遵守交通规则,只靠他人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近年来,山西省教育厅组织法治副校长、法律专业人士走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让学校师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普法教育。这一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
①感受法的关爱 ②树立法治意识
③学会依法办事 ④学习所有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增强法律素养的必然要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小王家被小偷“光顾”,他拨打110报警电话,及时追回被盗财物
②小李被单位恶意欠薪,他邀请好友帮助维权,胁迫单位支付工资
③小周家贫无钱打官司,他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提起诉讼
④小朱因刮擦与人发生纠纷,他们到事故中心咨询,双方协商解决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3个小题,共26分)
13.每到上下学时段,学校门口都会出现拥堵现象,学生和行人只能穿行于混乱的车流中。对造成拥堵的原因,附近居民和学生家长各执一词。
INCLUDEPICTURE"8山西卷-2.tif"
结合材料,针对“校门口的拥堵”写出你的解决方案。(6分)
                                    
                                    
                                    
                                    
                                    
                                    
14.【小巷子 大智慧】
清朝康熙年间,名臣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便打起了官司。张家人写信到京城求告张英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后,回信写了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空地,这样就形成了“六尺巷”。
相关链接礼之用,和为贵。——《论语》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请列举两则关于“礼”的古语。(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小巷虽窄道理宽”为主题谈谈你的感悟。(6分)
                                    
                                    
                                    
                                    
                                    
                                    
                                    
15.【美好社区 共创共享】
某物业公司为解决小区停车纠纷,制定了小区车辆管理公约,并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赞成。几名业主拒签文明停车承诺书,多次不文明停车并不听劝导,被物业公司删除小区闸道口车辆自动识别信息,失去了车辆自由进出小区的便利。这几名业主以通行权受侵犯为由起诉该物业公司。法院依法审理后,驳回了这几名业主的诉讼请求。
(1)从道德层面评价这几名业主的行为。(6分)
                                    
                                    
                                    
                                    
                                    
                                    
                                    
(2)从法治的角度,谈谈这几名业主的诉讼请求被驳回给我们的启示。(4分)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9分)
16.某省约10万人次大学生夜骑的新闻一度冲上热搜榜,他们喊着“趁着年轻去疯狂”的口号,骑着共享单车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画面在网络上走红。绵延几十千米拥挤的骑行队伍占用快车道,导致一路拥堵。交警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周末紧急加班,为大学生夜间骑行做好安全保障。随后,有媒体发文喊话夜骑大学生:骑行不必扎堆,也不必深夜。三大单车平台发布倡议,希望大学生能够慎重考虑并减少此类跨城骑行行为。
有媒体说,热血不止共享单车,青春并非没有界线的横冲直撞。你如何看待这些大学生跨城夜骑的行为?(9分)
                                    
                                    
                                    
                                    
                                    
                                    
                                    
                                    
                                    
                                    
                                    
四、实践探究题(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16分)
17.学习了第二单元内容后,道德与法治老师准备带领同学们开展一堂复习课,请你参与。
★征询建议★
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复习效率,老师希望同学们提出有效建议,将建议通过自己的平板上传到大屏幕上,供大家参考。
(1)你的建议是什么?(至少一条,2分)
                                    
                                    
                                    
                                    
                                    
★抢答比赛★
为了活跃班级气氛,老师举行了一次抢答比赛活动。其中一题的材料是:
八年级学生小聪在日记中写道:我的表哥开了一家便利店,坚守“诚信为本”。周围小区的居民非常信任表哥,表哥的生意很红火。居民们纷纷说:“诚信无价。”
(2)怎样理解材料中的“诚信无价”?(4分)
                                    
                                    
                                    
                                    
                                    
★解题技巧★
分析题解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审题——读懂材料,审清问题,理出主要观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第二步:分析——对照设问,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找到的知识点越多,答案就越完整;第三步:作答——注意全面性、逻辑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答题。
现在,我们来尝试:
材料 小明被学校评为“文明之星”,其优秀事迹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小明对人热情,对同学一视同仁;他关心孤寡老人,给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他自觉履行诺言;他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遇到矛盾纠纷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3)结合材料,就如何成为“小明式”的好学生,谈谈你的感悟。(6分)
                                    
                                    
                                    
                                    
                                    
                                    
                                    
                                    
★立足基础★
有效识记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基本知识点要牢牢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效果会更好。
请你清晰地表达下列两个知识点。
(4)法律的评价作用和诉讼的重要性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
一、1.B 2.B 3.D 4.A 5.A 6.C 7.C 8.A
9.B 10.B 11.A 12.C
二、【特别提醒】非选择题部分,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思想健康、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并符合该题给分条件的,均可给分。学生答题应使用学科术语。
13.家长要增强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社会的利益,按规定停车;居民应该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家长需求,适当调整停车位置;学校可以寻求交管部门的帮助,及时进行疏导和管理;警方加大校园周边上下学时段的执法力度;等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4.(1)示例:不学礼,无以立。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2)示例:①“让”是文明有礼的具体表现,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②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有利于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③我们要传承故事中蕴含的化解纠纷的智慧,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5.(1)这些业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他们不文明停车,影响了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和小区的秩序,违反了小区车辆管理公约和公共道德规范。他们拒绝签署文明停车承诺书,显示出对社区规则和他人权益的漠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2)①法律对合法合规行为给予支持和保护;我们应当自觉守法,遵守合法的规则和约定。②小区车辆管理公约是小区内的一种规则,业主有义务遵守;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的行使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16.这些大学生跨城夜骑的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积极方面:夜骑体现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对骑行运动的热爱,丰富了课余生活。消极方面:大学生夜骑队伍占用快车道导致交通拥堵,影响了公共秩序和交通安全,给其他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也增加了职能部门的工作压力和管理成本。大学生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同时,应增强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骑行,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与权益。(9分)
四、17.(1)在复习之初,应以核心概念为结点,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梳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人以诚信立身;诚信促进社会文明;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答出两点即可,4分)
(3)要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做文明有礼的人;践行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4)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诉讼是人们获得法律救济、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