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件(共36张PPT)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件(共36张PPT)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内点的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
0
1
2
3
4
-3
-2
-1


A
B
A、B 分别表示什么数?
-3
2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这个实数叫作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
新课导入
如图,平面上有 A,B,C 三点,怎样用类似于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的方法,确定A,B,C 的位置.



A
B
C
思考
问题 如图是某教室学生座位的平面图,你能描述小明和小红同学座位的位置吗?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表示
1 2 3 4 5 6 7 8
6
5
4
3
2
1
小明
小红


讲台
答:两个数据,列数和行数.
(1)小明和小红的座位分别可以用“2 列 5 行”与“5 列 2 行”来表示,其中“5”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2 列 5 行”简记作(2 ,5),那么“5 列 2 行”如何表示?
(3) 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思考:怎样确定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呢?
可以参照数轴上表示点的方法.
优化
水平的数轴叫作 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叫作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
y
5
4
3
2
1
-1
-2
-3
-4
-5
x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O
两轴交点O为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
记作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y
5
4
3
2
1
-1
-2
-3
-4
-5
x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O
P



平面内的点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
点 P 的横坐标是 -2.
记作(-2,3),
点 P 的纵坐标是 3.
M
N
(-2,3) 就叫作点 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简称点 P 的坐标,表示为 P (-2,3).
y
5
4
3
2
1
-1
-2
-3
-4
-5
x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O
P



操作
1. 把图中 C,D,E,F 各点对应的坐标填入下表:
点 横坐标 纵坐标 坐标
A 4 2 (4,2)
B 2 4 (2,4)
C
D
E
F
x
-4 -2 2 4
y
4
2
-2
-4






A
B
C
D
E
F
-3
-2
(-3,-2)
3
-3
(3,-3)
-3
0
(-3,0)
O
0
1
(0,1)
点 A 的坐标是 (4,2),点 B 的坐标是 (2,4). 可见,(4,2) 与 (2,4) 表示的两个点是不同的.
表示平面上点的坐标是一个有序实数对.
x
-4 -2 2 4
y
4
2
-2
-4






A
B
C
D
E
F
O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 (3,4),B (3,-2),
C (-1,-4),D (-2,2),
E (2,0),F (0,-2).
x
-4 -2 2 4
y
4
2
-2
-4

A

C

B

E

D
O

F
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把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起来,即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 P,都有唯一的一个有序实数对 ( x,y) 和它对应;反之,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 ( x,y) ,在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点 P 和它对应.
一般地,如果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 P 的横坐标为 x,纵坐标为 y ,我们就说有序实数对 (x,y) 是点 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 P (x,y).
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封闭图形,说说你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1)A(5,1),B(2,1),C(2,-3);
(2)A(-1,2),B(-2,-1),C(2,-1),
D(3,2).
知识点2 坐标平面内图形面积的计算
x
-4 -2 2 4
y
4
2
-2
-4
(1)A(5,1),B(2,1),C(2,-3)

A

B

C
O
解(1)如图,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它的面积是
(2)A(-1,2),B(-2,-1),C(2,-1),D(3,2).
x
-4 -2 2 4
y
4
2
-2
-4

A

B

C
O
解(2)如图,得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是4×3=12.

D
思考:根据例 1 (1) 中给出的三个点,你发现直线 AB 与 x 轴有何位置关系?直线 AB 与 y轴有何位置关系?直线 BC 呢?
直线 AB 与 x 轴平行.
x
-4 -2 2 4
y
4
2
-2
-4

A(5,1)

B(2,1)

C(2,-3)
直线 AB 与 y 轴垂直.
直线 BC 与 x 轴垂直.
直线 BC 与 y 轴平行.
(1) 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中描出 A,B,C,D 四个点;
1. 已知 A(2,0),B(1,3),C(-2,-2),D(1,-2).
随堂练习
【选自教材P5 练习 第1题】
(2) 按次序 A→B→C→D→A 将所描出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看看得到是什么图形;

A

B

C

D
得到的是四边形ABCD.
1. 已知 A(2,0),B(1,3),C(-2,-2),D(1,-2).
随堂练习
【选自教材P5 练习 第1题】
(3) 计算 (2) 中所得到的图形面积.

A

B

C

D
S四边形ABCD= S△ABD+ S△BCD

= 10
O
2. 假如你想让你的同学在不看图的情况下,准确地画出如图所示的“小船”图案,你会怎样描述它?
x
-4 -2 2 4
y
4
2
-2
-4
A

B

C

D

E

F

G

H

【选自教材P5 练习 第2题】
解:小船的外轮廓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3,0),B(-2,-1),C(3,-1),D(4,0),E(2,0),F(0,4),G(0,2),H(-2,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以上各点,并按次序A→B→C→D→E→F→G
→H→A将所描出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O
x
-4 -2 2 4
y
4
2
-2
-4
A

B

C

D

E

F

G

H

3. 如图,已知点 A(2,-1),B(4,3),C(1,2),求△ABC 的面积.
解析:分别过点 A 作 x 轴的平行线,过点 C 作 y 轴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交于点 E,过点 B 分别作 x 轴、y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 EC 的延长线于点 D,交 EA 的延长线于点 F,然后根据 S△ABC=S长方形BDEF-S△BDC-S△CEA-S△BFA 即可求出△ABC 的面积.
D
E
F
解:如图,作辅助线.
因为 A(2,-1),B(4,3),C(1,2),
所以 BD=3,CD=1,CE=3,
AE=1,AF=2,BF=4,
所以 S△ABC=S长方形BDEF-S△BDC-S△CEA-S△BFA
=BD·DE- DC·DB- CE·AE- AF·BF
=12-1.5-1.5-4
=5.
D
E
F
课堂小结
在坐标平面内描点作图
坐标平面内图形面积的计算
平面直角坐标系
构成:原点、坐标轴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内点的坐标
习题 11.1
1.在如图所示的象棋棋盘上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将”位于点 (1,-2),“炮”位于点(-2,1),则“象”可能位于点 ( ).
(A) (-1, 1) (B) (-1,2)
(C) (3, -2) (D) (-2,2)
C
【选自教材P11习题11.1 第1题】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1,4),B(3,-2),C(-3,-2),D(-1,4). 描好后,再把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最后一个点与第一个点连接起来),看看你得到了什么图形.
【选自教材P11习题11.1 第2题】
-4 -2 O 2 4
x
4
2
-2
-4
y
解:如图所示,最后得到的图形是一个等腰梯形.
·
A
·
B
·
C
·
D
3.如图,先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再用坐标表示图中各点的位置.
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分别为:
E(0,0),A(3,4),C(3,1),D(5,0),B(9,3),H(1,-2),G(4,-5),F(7,-1).
(答案不唯一)
【选自教材P12习题11.1 第3题】
·
A
·
B
·
C
·
D
·
E
·
F
·
H
·
G
O 2 4 6 8 10
x
4
2
-2
-4
y
4.若 a解:因为a所以 a-b<0,-b>0.
所以点 P (a-b,-b) 在第二象限.
【选自教材P12习题11.1 第4题】
5.已知点 A,B 的坐标分别为 A(-4,a),B(3,a),那么过点A,B的直线与坐标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解:①当 a≠0 时,过点 A,B 的直线与 x 轴平行,
与 y 轴垂直且与 x 轴的距离为 | a |.
②当 a=0 时,过点 A,B 的直线与 x 轴重合.
【选自教材P12习题11.1 第5题】
6.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A,B,C,D 的坐标分别为(0,0),(3,6),(14,8),(16,0).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四边形 ABCD;
(2)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选自教材P12习题11.1 第6题】
8
4
-4
-8
y
O 2 6 10 14 18
x
·
A
·
B
·
D
·
C
解:S四边形ABCD =16×8-×2×8- ×2×14- ×8×3=128-8-14-12=94
7.下面是对王栋、张茜及李楠三位同学家位置的描述.
王栋家:出校门向东走 1000 m,
再向北走 2000 m;
张茜家:出校门向西走 2500 m,
再向北走 3000 m;
李楠家:出校门向南走 2500 m,
再向东走 1500 m.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每一个单
位长度代表 500 m),在坐标系中将学
校及三位同学家的位置标出来,并写
出学校及三位同学家的坐标,指出它
们分别在哪个象限或哪条坐标轴上.
【选自教材P12习题11.1 第7题】
O
x
y
·
学校
↑北
·
王栋
·
张茜
·
李楠
(0,0)
(2,4)
(-5,6)
(3,-5)
原点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四象限
8. O,A,B, C,D 五地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C 地在 O 地的南偏西 30°方向 4 km处,OA=7 km,OB=6 km, OD=6 km.
(1)写出 A,B,D 地相对于 O 地的位置;
【选自教材P12习题11.1 第8题】
O


·
C
30°
·
A
60°
60°
·
B
45°
·
D
解:(1)
A:北偏东 30°方向 7 km 处;
B:北偏西 60°方向 6 km 处;
C:南偏西 30°方向 4 km 处;
D:东南方向 6 km 处;
8. O,A,B, C,D 五地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C 地在 O 地的南偏西 30°方向 4 km处,OA=7 km,OB=6 km, OD=6 km.
(2)写出 O 地相对于 A,B, C,
D 地的位置;
【选自教材P12习题11.1 第8题】
(2) 相对于A:南偏西 30°方向 7 km 处;
相对于B:南偏东 60°方向 6 km 处;
相对于C:北偏东 30°方向 4 km 处;
相对于D:西北方向 6 km 处;
O


·
C
30°
·
A
60°
60°
·
B
45°
·
D
8. O,A,B, C,D 五地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C 地在 O 地的南偏西 30°方向 4 km处,OA=7 km,OB=6 km, OD=6 km.
(3)写出 A 地相对于 C 地的位置.
【选自教材P12习题11.1 第8题】
(3) 北偏东 30°方向 11 km 处;
O


·
C
30°
·
A
60°
60°
·
B
45°
·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