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二第3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单选题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C.生态平衡包括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D.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后,生态系统能通过调节作用建立新的平衡2.“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类型之一是把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堆肥和沤肥更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有机肥中的能量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达到了生态平衡C.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堆肥和沤肥过程中,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沙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而恢复力稳定性高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小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4.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其转换过程可用如图“球—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山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从一种稳态转换为另一种稳态,往往需要发生群落的演替B.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气候或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C.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D.“球—杯模型”也可以解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变化,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A.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田B.为防止土地荒漠化,人工建造防护林C.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大量引进外来物种D.为发展畜牧业,不断扩大放牧规模6.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乙低,恢复力稳定性比乙高B.若增大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则C点右移C.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体现了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7.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维持或恢复其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8.人工马尾松林经常发生松毛虫虫害,而天然森林很少发生。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故松毛虫食物短缺B.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强C.天然森林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故自我调节能力强D.天然森林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故恢复力稳定性强9.2019年1月15日重庆大学举办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试验成功,棉花种子在月球上发出嫩芽,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片植物绿叶。科普实验所用的载荷罐是一个密封的罐体,内有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气、热控和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载荷罐相当于一个生态缸,维持其正常运行需要输入光B.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酵母菌属于消费者C.罐内的生物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D.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若让食物网变复杂,可能增加稳定性10.为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20年1月起,实施10年禁渔期,且每年投放大量不同鱼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施禁渔并投放大量不同鱼苗,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由于它存在以正反馈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C.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D.10年禁渔期有利于长江流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终处于动态平衡二、多选题11.生态缸是指在隔绝物质交换的空间内,依据生态学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的封闭式人工微型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缸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为充分利用生态缸的空间,应将生态缸用清水充满B.防止温度变化过大而杀死生物,应采用散射光照射生态缸C.生态缸必须有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生态缸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12.三北防护林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通过种草和种树来防风固沙,含蓄水,恢复我国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应选择1种耐旱的草本、灌木或乔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盖B.沙地上草本的生长能改善土壤条件,为灌木生长提供条件,灌木的生长又能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C.三北防护林恢复到草原群落后,可以适度放牧,消费者的引入既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又能促进物质循环流动D.三北地区的生物群落现阶段以草原群落为主,能否演替成森林受降水等环境因素限制三、非选择题13.生态系统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生态系统的 有一定的限度。(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负反馈调节概念:。14.亚马孙森林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中间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现在依然保持着生态平衡。(1)维持生态平衡的亚马孙森林应具有哪些特征?(2)如图为亚马孙森林中食虫鸟种群和害虫种群之间的调节关系。由图分析亚马孙森林维持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5.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1)初期,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 调节。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负反馈B.正反馈C.激素D.负反馈和正反馈(2)碳在这个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3)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答案:1.B【详解】A、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生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相对稳定,不是保持不变,B错误;C、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是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的三大特征,C正确;D、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后,生态系统能通过自我调节作用建立新的平衡,D正确。故选B。2.A【详解】A、将废弃物堆肥和沤肥后,其中的能量依旧是进入了分解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也没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错误;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均衡,生物的种类组成稳定,即达到了生态平衡,B正确;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D、堆肥和沤肥过程中,微生物具有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D正确。故选A。3.B【详解】A、沙漠生态系统由于干旱导致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低,A错误;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C错误;D、群落物种丰富度越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D错误。故选B。4.C【详解】A、生态系统的稳态改变后,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改变,在经过调节成为另一种稳态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群落演替,A正确;B、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越大、自我调节能力越小,则临界点越低,否则越高,B正确;C、生态系统的稳态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处于不变的状态,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D、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也可以用图中的模型解释,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以后,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稳态,D正确。故选C。5.B【详解】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会破坏植被和食物链,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A错误;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如人工建造“生态屏障”,能有效的防风固沙,保护草原和农田,B正确;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C错误;D、为发展畜牧业,不断扩大放牧规模,使草原失去了防风固沙的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D错误。6.A【详解】A、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曲线波动幅度较大,所以甲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但甲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比乙长,说明甲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A错误;B、若甲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强度增大,则甲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C点右移,B正确;C、若乙生态系统受到干扰的时间提前,由于干扰强度不变,乙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的周期不变,所以B点也会提前,C正确;D、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曲线偏离正常范围的程度越小,所以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D正确。故选A。7.D【详解】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由此可知,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A正确;B、人们把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C正确;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D错误。故选D。8.C【详解】天然林的营养结构复杂,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自我调节能力大;当发生虫害时,以松毛虫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限制了松毛虫的数量,故很少发生虫害。而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成分单一,自我调节能力小,故常发生虫害,ABD错误,C正确。故选C。9.B【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载荷罐是一个密封的罐体,内有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气、热控和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则该载荷罐相当于一个生态缸,维持其正常运行需要输入光,以满足其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所需,A正确;B、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酵母菌是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果蝇属于消费者,B错误;C、罐内的生物不是孤立的,它们与所处的无机环境之间构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C正确;D、一般而言,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若让食物网变复杂,可能增加稳定性,D正确。故选B。10.B【详解】A、实施禁渔并每年投放大量不同鱼苗,可以丰富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B、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由于它存在以负反馈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B错误;C、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应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C正确;D、10年禁渔期有利于长江流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终处于动态平衡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B。11.BCD【详解】A、生态缸中的水量不宜装满,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使得瓶子内存储一定的空气满足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A错误;B、为防止温度变化过大而杀死生物,应采用散射光,尽量避免整体同时接受强日光照射,B正确;C、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生态缸必须有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D、生态缸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以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D正确。12.CD【详解】A、三北防护林建设一定要注意选种搭配,一方面要考虑是否适应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稳定性的问题,且初期多为沙地,乔木很难成活,故宜多种草本,A错误;B、草本的生长能改善土壤条件,为灌木生长提供条件,灌木的生长又能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的是一种正反馈调节,B错误;C、三北防护林恢复到草原群落后,可以适度放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因此消费者的引入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消费者也能促进物质循环流动,C正确;D、群落演替的最终形态一定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平衡,D正确。13.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详解】略14.(1)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2)亚马孙森林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详解】(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2)亚马孙森林维持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亚马孙森林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15.(1) B A(2)有机物(或含碳有机物)(3)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信息传递【详解】(1)根据解析及题意,“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是一种促进性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碳、氢、氧、氮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群落生物呼吸作用回到无机环境,其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流动。(3)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四部分,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及传播种子;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所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