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义务教育《信息科技》3 年级下册第 1 单元 数字作品第 1 课地球家书,电邮航天员学习目标情境引入新知学习项目探究目录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认识数字作品,了解数字作品的特点;2.掌握利用计算机创作数字作品的步骤。情景引入科技馆里面的航天展太壮观了,终于看到载人飞船模型了!我 也 想 遨 游 太空!从太空看地球、在太空行走……那真是太棒了!情景引入还有“天宫课堂”。小朋友们与正在执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同步互动,提了很多问题。我也有很多问题,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要怎样才能和他们交流呢?孩子们,除了可以利用“天宫课堂”和航天员叔叔阿姨交流,我们还可以写电子邮件或留言给他们,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交流。在古代,人们通过飞鸽传递纸质书信、绘画等。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电子书信、数字绘画等。以数字绘画为代表的数字作品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那么,数字作品和传统文化作品有什么区别呢?怎样制作数字作品并进行传递和分享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与制作数字作品吧!新知学习在信息时代,数字作品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工具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用电脑、手机等设备中的软件来创作数字作品。一、数字作品数字作品有数字绘画、演示文稿、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新知学习新知学习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极其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并以纸、木、石等形式得以存续、留传。传统文化作品新知学习传统文化作品有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等,这些瑰宝需要每个人珍惜爱护。将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也能形成数字作品。新知学习数字作品可以被海量地储存,快捷地传输,方便地共享,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生活、学习的方式。传统文化作品与数字作品都展示了人类的创新、创造能力!二、制作数字作品① 确定主题,小组分工;② 规划设计,收集素材;③ 选择工具,动手制作;④ 收集反馈,评价修正。项目探究:地球家书入项活动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是我们中国人的荣耀时刻,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 183 天后安全着陆,3 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返回地球。纪录片《圆梦星空》记录了这次难忘的航天之旅,此次飞行任务是中华民族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项目探究:地球家书入项活动观看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纪录片《圆梦星空》,进一步了解航天故事项目探究:地球家书确定主题,小组分工。请以“地球家书”为主题,3~4人为一组,参照电子信件范例的样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01项目探究:地球家书规划设计,收集素材。各小组和老师一起围绕主题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吧。02项目探究:地球家书规划设计,收集素材。02请建立素材文件夹,将收集的素材归类保存,养成好习惯。项目探究:地球家书选择工具,动手制作。打开文字处理软件,根据规划设计和老师一起制作精美的个性化电子信件吧!03项目探究:地球家书收集反馈,评价修正。讨论制订评价表或利用教科书的表1-1“数字作品评价表”,开展项目学习活动评价修正(自评和互评)。041. 从班级制作的电子邮件中选出代表性作品,通过指定的电子邮箱,发送给航天员叔叔阿姨吧!操作练习小朋友们,作为新时代好少年,用电子邮件交流同样要注意礼貌用语,友好交流。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也能收到一封来自“天宫”的回信呢!2.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字作品,找一找身边的数字作品,与老师和同学说一说这些数字作品的主题、用途以及呈现形式吧!操作练习如图(教科书图1-3)所示,扫描识别图中的二维码,直接给航天员叔叔阿姨写信。请同学们使用网络文明用语,做一名文明的数字小公民。3.扫码写信(选做)。操作练习拓展阅读神奇的数字化计算机可以将文字、图片等数据存储起来,供人们处理和阅读,以及方便人们提取需要的信息。存储时,计算机是将文字、图片等数据转换成 0 和 1 组成的二进制编码进行存储的。这个转换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数字化,数字作品就是以数字化的方式生成、编辑、存储和传播的。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以让传统文化作品转化为数字作品,实现对传统文化作品的数字化保护和永久保存,如《嫦娥奔月》古画的数字拓印,古籍、古建筑的三维扫描,等等。数字化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新契机。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们一起设计和创作更多优秀的数字作品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