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评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看拼音,写词语。(4分)他慢慢地坐了下来,双手放到了黑白相间的qín jiàn( )上,chún shú( )的技艺令听众táo zuì( )在钢琴与xián yuè( )的完美融合中无法自拔。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奴婢(bì) 驰骋(chěng) 处士(chǔ) 戛然而止(jiá)B.荒谬(miù) 巍峨(wēi) 恬静(tián) 少选之间(shào)C.彻底(chè) 仆人(pú) 曝晒(bào) 莱茵河畔(lái)D.尴尬(gān)证券(juàn)汤汤乎(shāng)拊掌大笑(fǔ)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意思都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盲人 一缕烟 伯牙鼓琴(弹奏)B.景像 锦绣 掉尾而斗(落)C.谱写 茅屋 搐人两股(屁股)D.失明 善哉 志在太山(心志,情志)4.“骢(cōng)”字的意思很可能与什么有关?( )(2分)A.马 B.烟囱 C.聪明 D.窗户5.下面词语填入句子中,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2分)A.陈列 B.亮相 C.显现 D.粉墨登场6.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加点的成语中有一个运用不恰当,这个成语是( )。(2分)艺术世界是无限美好的。小说家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歌唱家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画家笔下的画作妙笔生花,雕塑家的作品巧夺天工。A.栩栩如生 B.天籁之音C.妙笔生花 D.巧夺天工7.在参观厦门科技馆时,同学们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后,认真做了笔记。下面关于做笔记的说法不合理的是哪一项?( )(2分)A.做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讲解的重点内容,还能促进我们思考。B.做笔记时可以顺便把听讲解员介绍过程中的想法记录下来。C.听讲解时若产生了疑问,可以先记录下来,之后再继续思考或查找资料。D.听讲解时应该把讲解员讲的所有内容都一一记录下来。8.根据语境,下面的联想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月光,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崖壁,把清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___________,从山上挂起。A.一片片水雾 B.一匹匹素锦C.一把把利剑 D.一颗颗珍珠9.下面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分)艺术与历史息息相关,透过艺术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时、那事、那景:北京故宫博物院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下兰亭山水美景,与友人雅聚之乐;小小一根马鞭见证了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史……A.不同艺术品各具特色。B.艺术见证历史发展。C.书法艺术独树一帜。D.京剧艺术别具一格。10.小明参加“经典古文”比赛吟诵古文,他的停顿不恰当的是( )。(2分)A.所宝/以百数B.有戴嵩《牛》/一轴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2分)A.《书戴嵩画牛》通过杜处士与牧童的事告诉我们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B.“压轴”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一个剧目。C.相传,《月光曲》是贝多芬因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而即兴创作的。D.京剧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在方圆舞台无比漂亮地展现了骏马驰骋的画面。1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6分)(1)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古有“(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琴,________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因此,伯牙把锺子期当作_______。成语中也有不少是与音乐有关的。”“_____________”出自本单元的《伯牙鼓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_____________”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_____________”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我还知道其他与音乐有关的成语,如“_____________”(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贝多芬的演奏,“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_____________......二、阅读与欣赏。(共40分)(一)广陵散绝(10分)嵇中散①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②。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③ ,吾靳④ 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⑤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⑥亦寻悔焉。【注释】①嵇中散:即嵇康,曾任中散大夫。②《广陵散》:古琴曲,嵇康善弹此曲。③散:指《广陵散》。④靳:爱惜。⑤太学生:在太学里就读的学生。⑥文王:司马昭。【阅读链接】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后被杀。13.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A.索琴弹之(指琴)B.尝请学此散(品尝)C.吾靳固不与(固执,坚持)D.文王亦寻悔焉(后悔)1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A.嵇中散/临刑/东市B.袁孝尼/尝/请学此散C.吾/靳固/不与D.太学生/三千人上/书15.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太学生向朝廷上书三千言,请求拜嵇康为师,朝廷不同意。B.三千名太学生向朝廷上书,请求嵇康拜他们为师,朝廷不同意。C.三千名太学生向朝廷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嵇康不同意。D.三千名太学生向朝廷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朝廷不同意。16.结合文言文及阅读链接的相关信息,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嵇康。(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中华儿女的情意结——中国结(14分)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②中国结包含着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③中国结的编织方法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等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观感更好。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非常璀璨夺目。⑤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⑥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许多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在世界各地几乎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之人,对所有中华儿女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17.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A.为我国所特有。B.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C.图案样式有美好寓意。D.起源于明清,盛行于唐宋。18.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中华儿女的关联,富有吸引力。B.第①段的加点词“一般”指古人的铜镜背后通常都有绳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第⑤段画“ ”的句子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吉祥美好。D.本文介绍了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织方法、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知识。19.根据短文内容,下面选项不能体现中国结独特的东方神韵的是哪一项?( )(2分)A.中国结的编织技法灵活,能够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B.中国结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美好寓意。C.每逢我国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大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D.中国结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20.“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之人,对所有中华儿女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请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小姨就要结婚了,你准备送她一个中国结。为了表达美好祝愿,你会选择哪一种图案的中国结?随礼物赠送的贺卡上你又会写上什么祝福语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16分)①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在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九华山寺院僧尼的琅琅梵歌,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中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②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在乡下的田间地头、牧羊城上,人们都哼着吼着秦腔。聆听那些牛气冲天似懂非懂的唱词,使人深切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词的浓郁氛围。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大苦中的大乐。你看,骄阳似火,广袤的原野上,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农人们挥镰收割,汗如雨下,在巨大的空间背景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人立在犁沟里仰天大吼一段秦腔,发自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子随着腔调消失了。③听多了秦腔,便体味到其中有“快板”和“慢板”之分,高兴时唱“快板”欢音,慷慨激昂,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注,酣畅淋漓;悲苦时唱“慢板”苦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无论“快板”“慢板”,都感情真切,既朴实又夸张。④唱秦腔时要用生命的底音。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揉过的;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粗犷、悲壮的气势。有时候这声音也是妩媚婉转的,但没有丝毫扭捏作态,也绝不故弄风骚,那是赤足走在黄土地上的一种大方、一种本色。⑤我听过婉约的《梁祝》,也听过狂放喜庆的《金蛇狂舞》,但总感到它们是纯粹的艺术,而秦腔却是来自世世代代秦人心中的音律,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朴实无华又隽永深长。22.下列最适合填入文前横线处,作为本文标题的是哪一项?( )(2分)A.唱秦腔 B.听秦腔 C.吼秦腔 D.忆秦腔23.短文第①段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A.音律是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B.有的音律在心中隐不去。C.心中隐不去的音律有不少。D.秦腔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音律。24.集中表现秦腔“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的是( )段。(2分)A.第②和第③ B.第③和第④C.第②和第④ D.第④和第⑤25.结合短文第③段画“ ”的部分,展开想象,将第③段的“慢板”补充完整。(2分)2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2分)A.“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中的“泛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香的浓郁,以及麦香充斥的范围之广。B.第③段画“——”的部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秦腔“快板”欢音欢快、酣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秦腔的熟悉与喜爱之情。C.“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形象地写出了秦腔的唱腔特色,也提醒人们在动情投入歌唱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嗓子。D.将《梁祝》《金蛇狂舞》与秦腔对比,旨在突出秦腔的原生态。27.简要概括秦腔的特点和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28.每个人身边都有不少“牛人”。这些“牛人”或博古通今,过目不忘;或才艺超群,毅力过人;或雄辩滔滔,下笔千言;或思维敏捷,办事利落……你的身边有怎样的“牛人”?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他的故事。注意写清楚他“牛”在哪里,为什么那么“牛”。叙事时注意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100200300400500参考答案一、1.琴键 纯熟 陶醉 弦乐2.A 3.D 4.A 5.B 6.C 7.D 8.B 9.B 10.C 1.B12.(1)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知音高山流水 黄钟大吕余音绕梁示例:天籁之音(2)微波粼粼霎时间酒满了银光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二、(一)13.B 14.D 15.D16.嵇康是一个才识过人、性格刚烈的人。从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许多人想向他学习琴艺,可以看出他才识过人;从司马氏掌权后,极力拉拢嵇康,嵇康不从可知,他性格刚烈。(二)17.D 18.C 19.A20.中国结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审美内涵,对中华儿女而言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心连在一处。因此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对所有中华儿女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21.同心结。示例:祝小姨和小姨夫白头偕老,永结同心!(三)22.B23.D2425.示例:揪心裂肺像深谷冷泉如泣如诉幽咽凄凉26.C27.特点:粗犷豪迈,震撼人心,原生态,朴实,情感真切。作用:可以增添生活乐趣,释放心中苦闷,驱除劳累困乏,给人美的享受。三、28.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