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评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1.看拼音,写词语。(6分)平静的海面上忽然狂风大作,狂风xiān qǐ( )海浪,那海浪xiōng yǒng péng pài( ),一浪接着一浪,páo xiào( )而来,把新来的船员们吓得sǎng zi( )都喊哑了,不停地抱怨这zāo gāo( )的天气。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和面(huò) 搀扶(cān)B.黧黑(1í ) 瞻仰(zhān)C.蜷缩(juǎn) 勉强(qiáng)D.抽噎(yè) 奄奄一息(yǎn)3.下面词语中,书写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B.C.D.4.“疥(jiè)”是一个形声字,它的意思最可能与下面哪个词语有关?( )(2分)A.介绍 B.某种病 C.台阶 D.广阔5.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依次表示什么?( )(2分)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A.思考 认同 解释安慰 B.思考 解释安慰 认同C.认同 解释安慰 思考 D.认同 思考 解释安慰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2分)A.在面试的时候,他目不转睛,显得非常紧张和不自信。B.爸爸出差提前回来了,我和妈妈喜出望外,急忙去门口迎接他。C.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犹如千军万马向我们奔来,势不可当。D.这片草地无边无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是哪一项?( )(2分)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环境描写)B.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语言描写)C.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心理描写)D.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外貌描写)8.下面选项中,作品与作者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2分)A.《穷人》——列夫·托尔斯泰B.《小英雄雨来》——老舍C.《爱的教育》——亚米契斯D.《童年》——高尔基9.省略号常见的作用有:①表示引文的省略;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⑤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⑥表示沉默。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 )。(2分)(1)“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2)“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3)“我嘛……缝缝补补……”(4)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5)“……”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A.③⑤④②⑥ B. ③⑤④②①C.⑥④⑤③① D.④③⑥①②10.李响想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六一书画展”,下面说服力不够强的是哪一项?( )(2分)A.书法和绘画是我喜欢的艺术项目。B.书画展能记录下学生在小学成长的足迹。C.书画展能让学生展现艺术才华。D.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桥》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增加了故事的悲壮色彩。B.课文《穷人》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C.小说《童年》中的外祖父慈祥,善良,经常安慰、保护阿廖沙。D.《金色的鱼钩》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12.根据提示,试着写一写你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3分)你和朋友兰兰约好了今天去展览馆,可是外婆突然生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4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抒发了诗人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儿童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二、阅读与欣赏。(共37分)(一)垃圾分类(8分)【材料一】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其中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等,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灯管、过期药品等,厨余垃圾主要包括果皮、菜叶、剩饭等。【材料二】 初期绝大多数市民都能够支持垃圾分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都半途而废。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1.市民生活习惯难改变。不少市民表示已经习惯随手将垃圾直接放入垃圾桶内。2.垃圾分类知识未普及。很多市民不清楚什么是可回收物,什么是有害垃圾。3.分类工作烦琐且无利可图。分类垃圾这项日均占用十分钟的工作还要每天坚持,烦琐而且看不到直接收益。4.分类体系不完善。很多城市只重视回收环节,但清运、中转和处理环节仍沿袭过去的粗放方式。14.按垃圾分类标准,小刚应该把喝完的塑料饮料瓶扔进( )箱。(2分)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15.下列不属于市民半途而废的原因的是哪一项?( )(2分)A.生活习惯难改变。 B.没有兴趣。C.垃圾分类工作烦琐。 D.垃圾分类知识未普及。16.根据材料,你对促使市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有什么建议吗?(至少写两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15分)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各种作物焕发生机。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的冷热将会更不均衡。热带地区日照最多,气温高。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过量照射。闪电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许多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约100次。每次闪电放电时,其电能高达10万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的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能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到地面后就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4亿吨。这4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4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17.何勇想要快速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他应当( );张亮想从本文了解假如没有台风会怎么样,他需要( )。(4分)A.精读全文,认真作批注B.快速浏览,抓住第②至第⑤段的中心句C.着重读第②③段D.精读第②④段,略读第③⑤段18.下列说法与本文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2分)A.台风可以缓解旱情,调节冷热。B.台风每年给沿海地区带来25%的年降水量。C.闪电“制造”氮肥的流程为:①氮+氧→一氧化氮;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③雨水十二氧化氮→硝酸;④硝酸+土壤→氮肥。D.文中“据测算”“据估计”说明相关数据是由估测得出的,并不精确,不能删去。19.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2分)A.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的危害。B.假如没有台风。C.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D.假如没有闪电。20.第④段中的“清洁工”有哪两层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第⑤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绳子那头(14分)①太阳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我的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②暑假的一天,我再三央求父亲带着我去干活。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③到了雇主家里,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绳子,一头拴在他的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绕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④父亲从窗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笑笑,爬出窗户,我慢慢地放绳子,父亲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高的墙上。⑤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额上的汗滴一个劲儿地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很烫。⑥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大热天要戴手套?”“天热易出汗,他怕手滑,工具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难以置信!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⑦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绳子那头传来了声音:“踩空了……”“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万分。“没事,你看儿子的劲儿就是比你的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往回拉。⑧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斑白了。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我的眼里满是哀伤。⑨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根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⑩“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 父亲又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22.读第⑦段中画“ ”的句子,“我”想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A.“我”为父亲替人着想而感动。B.“我”为父亲工作的艰辛而心疼。C.“我”看到旁边的母亲焦急万分。D.“我”听到父亲夸“我”力气大。23.下面哪个细节不能突出“父亲呵护儿子”这一主题?( )(2分)A.父亲专门为“我”抹防晒油。B.父亲把粗绳子的一头在“我”身上绕了几圈。C.父亲把雇主给的雪糕让给“我”吃。D.父亲怕“我”受伤,往“我”的腰上垫毛巾来保护“我”。24.下面对文章开头环境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A.与文章结尾形成对比。B.描写事情发生时的天气,写出了天气的恶劣。C.为下文写父亲工作辛苦作铺垫。D.把被太阳晒着的大地比作被烘烤的红薯,形象地写出天气炎热。25.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哪方面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三点。(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27.请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环境:课间教室里人物:“小机灵”马鸣 外号“小包公”的班长李林 班主任黄鹏要求:(1)想象合理;(2)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3)故事情节完整,尽可能吸引人;(4)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100200300400500参考答案一、1.掀起 汹涌 澎湃 咆哮 嗓子 糟糕2.B 3.C 4.B 5.D 6.A 7.D8.B 9.A 10.A 11.C12.示例:哎呀,这可怎么办啊 外婆生病了,我得去照顾外婆。但如果我去照顾外婆,我就要爽约了,兰兰一定会很伤心,因为这次机会很难得。我该怎么办呢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4.A 15.B16.示例:①小区垃圾分类建立奖励机制:按照规定对进行垃圾分类的人员给予积分奖励,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奖品。②社区、街道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让人们知道什么垃圾该投到什么垃圾箱中。(二)17.B C18.B 19.A20.雷电交加时产生的臭氧可吸收大部分紫外线;闪电产生的高温能杀死大气中许多细菌和其他微生物。21.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将闪电放出的电能与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比较,和列举闪电放电的电能、出现的次数等具体数据,直观、突出地说明了闪电出现的次数多,闪电的放电量巨大。(三)22.B23.B24.A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外貌的描写。通过描写父亲的外貌,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在父亲的脸上显露无遗,表现出父亲长年累月工作的艰辛,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我”对父亲的心疼。26.示例:父亲是一个爱孩子、细心、吃苦耐劳的人。具体体现在:①爱孩子。给“我”买防晒油涂;把雪糕让给“我”吃;往“我”腰上围毛巾。②细心。把“我”全身都抹遍防晒油;绳子另一头在“我”身上绕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怕东西掉下去砸到别人而戴上了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再递给“我”。③吃苦耐劳。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从不抱怨工作的艰辛。三、27.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