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九江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九江市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五年级 语文
同学们,小向导乐乐已备好“九江文化地图”,快与乐乐一同踏上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吧。注意书写
规范、端正、整洁哦!
积累与运用
一、走进九江山水,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走进九江山水,用“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长江:烟波浩渺(miào miǎo) 船艄(xiāo shāo) 蚌(bàng fēng)壳
(2)鄱阳湖:澄澈(chè zhé)如镜 风光旖旎(yǐ nǐ qí ní)
(3)庐山:巍峨(wǒ é)壮丽 云雾笼(lǒng lóng)罩 猕(mí nǐ)猴
二、欣赏山水之美,读拼音,写词语。
2. 欣赏山水之美,读拼音,写词语。
(1)冬日的鄱阳湖就如同一面银镜,一群白鹤 yí tài( )duān zhuāng( )地伫立浅滩,修
长的脖颈微倾,仿佛在用优雅的曲线谱写诗行。
(2)清晨的庐山云雾缭绕,站在五老峰上 yuǎn tiào( ),liáo kuò( )的云海如翻滚的浪涛,
一直绵延到天际。
三、走进九江历史,选出正确答案。
3. “九江”两个字,最早源自于《尚书·禹贡》,“九江”就是指众水汇聚的地方。以下哪项是“九江”二
字的小篆字体?( )
A. B. C. D.
4. 九江市柴桑区的中华贤母园旨在传承贤母文化,园中有则谜语——两竖并排“贝”上藏,“又”来相伴品
德良。它的谜底是( )
A. 中 B. 华 C. 贤 D. 母
5. 三国时期,九江古称柴桑。周瑜就曾在柴桑操练水军,据传九江市区甘棠湖中的烟水亭就是周瑜检阅水
军的指挥台。下列对三国人物个性特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神机妙算、沉着冷静 B. 周瑜:心胸狭窄、自负多疑
C. 鲁肃:忠厚守信、工于心计 D. 曹操:生性多疑、谨慎保守
6. 庐山秀峰寺内立有楷书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碑刻《大唐中兴颂》,它是颜真卿的后人颜诩为纪念先祖而摹刻
第 1页/共 7页
的。以下哪一项不是颜真卿的楷书特点?( )
A. 恢宏大气 B. 筋肉丰满 C. 浑厚有力 D. 清晰骨感
四、了解现代九江,判断对错。
7. 清晨 九江公园热闹非凡,不惑老人相约打太极,身姿矫健;弱冠长者则围坐长椅,笑谈往昔岁月,构
成一幅温馨的生活画卷。( )
8. 在九江,“菜鸟驿站”作为物流服务 中转站随处可见。而“驿站”二字在古代指的则是供来往官员或传
递文书的人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
9. 九江市博物馆招募小小讲解员,要求讲解员讲解时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还可以用动作和表
情辅助讲解。( )
10. 第三届江西省全民阅读大会在九江举办,大会倡导人们多读好书。阅读中国古典名著时,可根据上下文
猜测语句意思,让阅读更流畅。( )
五、感知九江人情,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 感知九江人情,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乐乐的爸爸在外工作多年,终于盼来了回九江老家的日子,爸爸不禁放声高歌,乐乐脑海里浮现了诗
人______________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乐很喜欢听爷爷讲小时候发生在九江农村 趣事。爷爷说乡下老家屋前是一大片绿山坡,春天雨水
多,布谷鸟在细雨中不停地叫着。乐乐想到了翁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还
说:“乐乐,你现在每天忙着学知识、学本领,而爷爷小时候忙的是在田间学着怎么种瓜呢!”乐乐听了哈
哈大笑,想起了范成大的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鹿洞书院坐落在九江庐山五老峰东南部,朱熹曾在这里讲学。在参观白鹿洞书院时,讲解员提到了
朱熹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有了羞耻心,有的事情就不会去做
了。
阅读与鉴赏
六、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ú f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
世而立。
——《自相矛盾》(节选)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fú fū)子家禽。”
——《杨氏之子》(节选)
第 2页/共 7页
12. 汉字“夫”本义“成年男子”,一般读第一声;文言文中,“夫”也常放在句首,引出下文,要读第二
声。请根据意思用“√”选出文中两处“夫”字的正确读音。
13. 朗读文言文,读好停顿很重要。以下停顿正确的是( )
A.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 不可同/世而立
C.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记录了很多魏晋名士的趣闻轶事。以下哪篇文言文也出自《世
说新语》?( )
A. 《自相矛盾》 B. 《王戎不取道旁李》 C. 《司马光》 D. 《守株待兔》
15. 《自相矛盾》中的楚国人如果想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可以这样说:
“____________。”
16. 听完九岁杨氏子的话,孔君平笑着夸赞道:“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
①……宋江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pèi)子,上
写道:“浔阳江正库”,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看了,便道:“我在郓(yùn
)城县时,只听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去,自己
看玩一遭?”
②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
有名楼。”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凭栏举目,喝彩不已。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
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盘肥羊,嫩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
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zhuàn),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
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名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
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
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
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
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看一番,以记岁
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
17. 这篇文章选自于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主人公宋江名号______________。
第 3页/共 7页
18. 文中宋江发配的“江州”指的就是现在的______________(填地名),从文中可以看出下列哪一项不属
于江州的特点?( )
A.有好山好水 B.有座楼名为“浔阳楼” C.美食俱佳 D.民风彪悍
19. 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文中“浔阳江正库”的意思是( )
A. 浔阳江水库 B. 浔阳江仓库 C. 浔阳地区的官办酒楼
20. 文中 浔阳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
21. 结合画“______”的句子,写一写宋江潸然泪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表达与交流
22. 表达与交流
我们学习、生活在九江,在学校、小区、公园等地,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九江人。请选择一个让你印象
深刻的人写下来,注意结合典型事例,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
点,题目自拟。
第 4页/共 7页
九江市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五年级 语文
同学们,小向导乐乐已备好“九江文化地图”,快与乐乐一同踏上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吧。注意书写
规范、端正、整洁哦!
积累与运用
一、走进九江山水,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题答案】
【答案】(1)miǎo shāo bàng
(2)chè yǐ nǐ
(3)é lǒng mí
二、欣赏山水之美,读拼音,写词语。
【2 题答案】
【答案】仪态 端庄 远眺 辽阔
三、走进九江历史,选出正确答案。
【3 题答案】
【答案】B
【4 题答案】
【答案】C
【5 题答案】
【答案】C
【6 题答案】
【答案】D
四、了解现代九江,判断对错。
【7 题答案】
【答案】×
【8 题答案】
【答案】√
【9 题答案】
【答案】√
第 5页/共 7页
【10 题答案】
【答案】√
五、感知九江人情,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 题答案】
【答案】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阅读与鉴赏
六、课内阅读
【12~16 题答案】
【答案】12. fú fū 13. A 14. B
15. 各位朋友,矛和盾虽为一对,但各有千秋,单买盾牌,居家防身;单买长矛,上阵杀敌威风。二者皆收,
攻防一体!
16. 你真是个聪明机智的小孩子。
七、课外阅读
【17~21 题答案】
【答案】17.水浒传 及时雨
18.九江市 D 19. C
20 非常有名、景色优美
21. ①过了而立之年还功不成,名不就。②双颊刺字,被发配江州。③思念亲人。
八、表达与交流
【22 题答案】
【答案】例文:
街角修鞋摊的张师傅
九江的老巷子里藏着不少故事,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街角修鞋摊的张师傅。他总穿着件洗得发白的
蓝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永远系得整整齐齐。黝黑的脸上刻着几道深纹,笑起来眼角会堆起褶皱,
像老树皮上开出的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指甲缝里总嵌着些鞋油的黑渍,可拿起细小的鞋钉时,指尖却
稳得像装了指南针。
去年冬天,我急匆匆跑过巷口,新买的运动鞋后跟突然裂开了一道缝。张师傅正往冻红的手上哈气,
见我急得直跺脚,连忙掀开摊前的旧棉帘:“丫头进来躲躲风,这鞋我看看。”他接过鞋子,眯起眼瞅了瞅
第 6页/共 7页
裂口,从铁皮盒里挑出根比牙签还细的钢针,又摸出块棕色的线团。“这鞋帮子挺结实,就是线脚松了,我
给你重新纳一遍。”
他坐在小马扎上,膝盖上铺着块打了补丁的帆布。左手捏着鞋帮,右手的针在裂口处穿梭,银针划破
暮色,带出一串串细密的线脚。我瞅着他冻得发红的耳尖,忍不住问:“张师傅,您这摊摆了多少年啦?”
他头也不抬,针脚却没歪半分:“二十多年啦,从你这么大的娃娃,到现在抱孙子的,都来我这儿修过鞋。”
说着,他突然停下手,从帆布兜里摸出块橡皮,在鞋帮内侧蹭了蹭。“刚才针脚有点毛,得磨平喽,不然硌
脚。”
修完鞋,他往鞋跟处喷了点清水,用手掌反复摩挲:“这样线能更牢些。”我掏出五块钱递过去,他却
摆摆手:“这点活儿,不要钱。”见我执意要给,他才捏着钱笑了:“那下次路过,给我捎个热馒头就行。”
后来每次经过巷口,总能看见张师傅坐在小马扎上,手里的针线在阳光下闪着光。他修的不只是鞋,
更是老九江人心里那份沉甸甸的实在。
第 7页/共 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