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八年级语文老师真诚地提醒你: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学校举办以“奋斗之歌,唱响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追梦之歌】下面是第一次活动的开场白,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我们是新时代的筑梦人,以滂礴之势开拓未来,追溯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拾级而上,在科技与文化的峰峦间攀登,用卫星传播丝路驼铃的悠扬,用焊花续写青铜铭文的辉煌。每道工序都是文明等高线,每次创新都留下秦声激昂!这,正是名幅其实的复兴之路——既传承历史的厚重,又闪耀时代的光芒。1. 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1)追溯(A.shù B.sù)_____________ (2)拾级(A.shè B.shí)_____________2. 校对开场白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1)滂礴_____________ (2)名幅其实_____________【真情之歌】3. 下面是第二次活动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诗文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王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真挚友情,就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卖炭翁》中有白居易对卖炭老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处生存困境、内心矛盾的无限同情;杜甫面对自己的困境,想到的是天下寒士,呼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桃花源记》中有“(4)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的和谐安宁、老少皆能自得其乐的生活景象;而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5)一条条街道宽又平,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庆祥和。【青春之歌】学校举办“致敬奋斗者”活动,你负责宣传文案的编写。请解决初稿中的问题。①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②________________,平均年龄仅三十出头的青年才俊让“中国的北斗”闪耀全球;______________,青年建设者让“中国桥”“中国路”跨越山海;_______________,全红婵、苏翊鸣等年轻运动员以拼搏精神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③无数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不在于空谈,而在于实干。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于伟大事业,怀壮志、负重任,在勇担使命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4. 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根据语段内容,请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第②句的三个横线处。(只填序号)A.在重大工程一线 B.在科技创新的前沿 C.在竞技赛场上6. 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之歌】7. 经典是岁月沉淀下的珍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永不过时。学校举办整本书阅读打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莲花、青松、寒梅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选择一个人物,用“莲、松、梅”中的一个来比喻他(她),并结合人物事件阐述这样比喻的理由。(80字左右)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世界瞬息万变,时代奔流潮涌。新时代好少年要跟上时代、引领时代、塑造时代,就必须敏于求知、勤于学习,将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②今年3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出炉。兼具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让人对这些中小学生刮目相看。有参赛学生感言:“科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改变生活的力量。”③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少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知识更新越快,越要心无旁骛求知问学,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摘编自《争当新时代好少年》,2025-05-29《人民日报》)材料二】①近日,一则“中学生‘手搓’火箭成功发射”的新闻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一群中学生凭借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在有限条件下自主设计、制作火箭模型,并通过反复试验将其送入高空。这枚看似简陋的“火箭”,背后蕴含着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无限热情,更折射出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今天正值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新闻是对普及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创新创造活力的生动诠释。②中学生“手搓”火箭成功发射,背后是一个青少年团队实现创新梦想的故事。据报道,这个研制火箭的计划开始于去年6月,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航天爱好者,自发组织了一个团队。在多方支持下,他们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完成了火箭的设计、实验、加工、集成、装配、测试等各个环节,最终成功圆梦。这枚火箭飞升至海拔逾万米的高空,采集到气象数据并传递给地面接收站,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创新实践的魅力。这则新闻之所以广受关注,或许还在于它打破了人们对于中学生的刻板印象。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将科学知识局限于试卷与课堂,忽视了实践对思维的刺激与能力的锤炼。而这一案例则表明,当青少年亲手调试电路、计算推力、解决材料难题时,抽象的科学原理会转化为具象的认知,枯燥的公式也会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③此外,这一事件还折射出青少年在科技创新中的无限潜力。中学生群体正处于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他们不受既有框架束缚,敢于提出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具备将想法付诸行动的魄力。从“手搓”火箭到未来的航天工程,从校园实验室到国家科研前沿,青少年的创新力,最终将转化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一贯注重和强调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正是为了挖掘这一潜力,让更多“少年科学家”在探索中成长,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摘编自《中学生“手搓”火箭成功发射的启示》,2025-05-31“光明网”)【材料三】①日前,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校友吕凯风的论文在深度学习领域国际顶级会议上获得2025年“杰出论文奖”,而且他即将返校任教。说起这个消息,姚期智十分欣慰:“一定要有人从事‘从0到1’的创新,做有不确定性、但价值很高的工作。”②这些年,我国在许多科技领域逐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让人无比自豪!然而,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方面,我们仍需努力。那么,什么是原始创新?③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从神经网络以及强化学习等核心概念,到预测蛋白质结构的AlphaFold2,这些成就无疑是“从0到1”。而在我国,DeepSeek以独到的眼光透视问题,打破常规,不也正符合“从0到1”原始创新的定义吗?④培养“从0到1”原始创新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不断厚植创新人才培养的肥沃土壤,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日趋成熟。(摘编自《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工作者协力潜心攻关》,2025-05-30《人民日报》)8. 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学生“手搓”火箭成功发射事件的社会意义。9. 根据【材料三】概括什么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并说说这一概念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意义。10.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案例,说明科学实践能将知识转化为改变生活的力量。B. “手搓”火箭的团队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所有技术难题,体现了社会支持的决定性作用。C. 这枚“手搓”火箭飞升至海拔逾万米的高空,采集到气象数据并传递给地面接收站。D. “从0到1”原始创新需要突破常规思维,如AlphaFold2的研发即是典型范例。(二)(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藤书屋小记公刘①十岁左右,从儿童读物《徐文长的故事》里,我知道了四百年前出过这么一位才子,心中十分地敬仰。后来长大,又见到另外的记载,郑板桥自刻一章,曰:青藤门下走狗郑燮。郑也是我钦慕的古人,他对徐渭尚且恭谨如此,我只有越发肃然起敬的份儿了。于是,爱人及屋,著名的青藤书屋,就成了我心向往之的宝地。②丁卯岁暮,终于如愿以偿——绍兴本有许多好去处,但,给我印象最佳者,还数这一幢青瓦白墙的民居。③室内冥晦而寂寥,这冥晦,这寂寥,似在暗示着那一页历史;氛围中,有种幽深感,迫使着我屏息敛步,恍若置身于某个易碎的梦中,私心已然絮谈,唇舌却又噤声……④整座院落,占地不足两亩。利用之经济,布置之得体,堪称江南一绝!蛇藤,女贞,疏竹,蕉丛,山石,曲径,天井,水池,无不妥帖;而那登堂入室必由之路的一扇腰门,尤其令人称奇,它完全人格化了,一如主人侧身横立,并不理会远客,落拓桀骜,依稀当年。⑤门楣之上,悬的是明末大书画家陈洪绶的手迹:青藤书屋。这位大师也曾慕名而来,寓居此屋多年。及后,兴废沧桑,数易其主,居然构筑一仍原貌,实在难得。或问何以致之?墙上嵌着一方《重修青藤书屋记》碑碣,点破了秘密。“书屋为陈氏所有,而敬礼先生如故。凡酬字堂、樱桃馆、柿叶居诸胜,悉为补缀,顿还旧观。”这指的清代往事。我不禁喟叹再三,莫非前人较之今人更为尊重知识,更为充满温情耶!记得徐渭有一篇《酬字堂记》,谈到过这所房子的来历。原来,他曾为重建的镇海楼撰写记叙短文,获“廪银二百二十两”,买下了它,一番经营,才得以在这儿“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自得其乐。可见,当时的稿费并无千字若千元一论,以质论价,实在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可惜被忘却了。⑥正房厢房连通。正房陈列着青藤山人的书画和著作;厢房里倒有他的肖像,镌刀不深,线条分明。虽则自题“吾生而肥,弱冠而羸不胜衣,既立而复渐肥,乃至于若斯图之痴痴也。”此系谦辞,其实,皂袍方巾,眉清目朗,潇洒自若,何痴之有?倒是画像两侧的对联大有深意:“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区区十四字,道尽了遗容中难以透露的冷暖人世,坎坷生平。⑦徐渭毕生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尘不到”。他工于诗、文、书法,又是戏曲专家,同时被尊为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我觉得,他既是李贺,又是梵高,一辈子不曾及第做官,一辈子沦落潦倒,中年还因精神受到打击而一度疯癫。然而终于活得比李贺比梵高都长寿,七十有三,撒手归天。⑧这才留下了书屋,留下了橱窗里的名画《墨葡萄》以及为人传诵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细观长吟,我竟自觉有所悟。⑨唯愿崇敬徐渭的朋友,都有机会去会稽故郡,找到前观巷,再往里拐进大乘弄,那么,您的脚印,就可以和逝者烙在石板路上的脚印重叠交错了,你就不会感到落寞了。同样他也不会感到落寞了。(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有删改)11. 阅读文章,根据作者的行踪与观察视角的变化,将下面情节补充完整。青藤书屋的室内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房陈列的书画和著作→厢房里的肖像及两侧对联→橱窗里的名画《墨葡萄》及题诗12. 结合语境,完成下面小题。(1)氛围中,有种幽深感,迫使着我屏息敛步,恍若置身于某个易碎的梦中。(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细观长吟,我竟自觉有所悟。(你觉得作者悟到了什么呢?)13. 第⑤段提到《重修青藤书屋记》碑碣,作者读此碑碣,产生了怎样的感慨?14. 本文第⑥段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与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表现文人品格上有何异同?15. 阅读游记要体会“所感”。文章结尾写道“你就不会感到落寞了。同样他也不会感到落寞了”,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你”和“他”不感到落寞的原因。【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②所羁③。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注释】①豚:小猪。②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这里指国君。③羁:羁绊、束缚。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志怪者也( ) (2)亦若是则已矣( )(3)使使厚币迎之( ) (4)虽欲为孤豚(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快吾志焉”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衣以文绣,以入太庙。19. 【乙】文中庄子“弃官”的行为与【甲】文中所展现的积极进取之志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四)(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0. 《石壕吏》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等诗歌都反映了老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21. 对于诗中“泣幽咽”者为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不同意见。其一,认为是老妇;其二,认为是儿媳;其三,认为是老翁。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简要写出自己的见解。三、作文(50分)2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天冷了,多穿点衣服,这是为你好。”“我经历的多,听我的没错,是为你好。”“作业要认真完成,严格要求是为你好。”“让你这样要你那样,还不都是为你好。”……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你会有抵触情绪吗?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地名、校名、人名等。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八年级语文老师真诚地提醒你: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书写要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学校举办以“奋斗之歌,唱响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追梦之歌】【1~2题答案】【答案】1. ①. B ②. A2. ①. 磅 ②. 副【真情之歌】【3题答案】【答案】 ①. 海内存知己 ②. 天涯若比邻 ③.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④.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⑤.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⑥.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⑦. 并怡然自乐 ⑧.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青春之歌】【4~6题答案】【答案】4. 奋斗是底色。5. B A C6. 将“而在于奉献”后的逗号改为分号。【经典之歌】【7题答案】【答案】示例一:用松比喻保尔·柯察金保尔经历了战场上的搏杀、工地上的磨难和病床上的痛苦等诸多考验。他在修筑铁路时,面对严寒、饥饿等恶劣条件,始终顽强坚持。他如同青松,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坚韧不拔,意志坚定地为理想而奋斗。示例二:用莲比喻丽达丽达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她在工作中公正无私,不被世俗的不良风气影响,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她如同莲花一般,高洁正直,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保持着纯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9分)【8~10题答案】【答案】8. ①重塑教育理念,彰显实践育人价值(或折射出科技创新实践教育重要性);②激发青少年创新潜能,展现未来科技力量;③反映出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支持。9. “从0到1”的原始创新是指开创性、无先例的研究,如神经网络、AlphaFold2的从无到有,DeepSeek以独到的眼光透视问题。意义:能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10. B(二)(21分)【11~15题答案】【答案】11. ①. 院落布局 ②. 门楣题字12.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书屋氛围比作“易碎的梦”,而“幽深感”和“屏息敛步”既形象地写出了书屋的神秘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文物的小心敬畏,对徐文长的尊敬。(2)示例:①作者读懂了徐文长被时代埋没的孤独。如“笔底明珠无处卖”就像一颗珍珠被扔在野藤丛中无人发现,暗喻了徐文长的才华无人赏识。②但他虽历科举失败、疯癫、贫苦,最终却用艺术战胜了苦难。所以真正的强者是把伤痕变成星辰的人。13. ①赞叹前人对文化遗产的尊重;②反思当代对知识价值的忽视;③追忆古代“以质论价”的稿酬传统。14. 相同点:均通过居所环境反衬精神高贵。不同点:徐渭对联突出孤傲叛逆,《陋室铭》强调安贫乐道。15. “你”不感到落寞的原因:在青藤书屋能感受到徐渭的才华、精神和他所留下的文化气息,能与徐渭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仿佛与徐渭有了交流,所以不会感到落寞。“他”不感到落寞的原因:徐渭一生坎坷潦倒,但他的才华和精神被后人铭记,如今有人来到他的书屋,感受他的气息,理解他的心境,他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所以也不会感到落寞。【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12分)【16~19题答案】【答案】16 ①. 记载 ②. 这样 ③. 使者,使臣 ④. 想要 17. C18. (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2)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19. 不矛盾。【甲】文中庄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可以追求精神自由。【乙】文庄子“弃官”是不慕富贵、不求荣利的表现,正是追求精神自由的体现。因此两文都体现了庄子不受约束、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所以不矛盾。(四)(4分)【20~21题答案】【答案】20. 遭受战乱,苛捐杂税21. 示例一:我认为是老妇。老妇虽然最终被差吏捉走充丁,但老妇的哭泣声仍时刻萦绕回响在作者耳畔,使他久久不能入睡,更不能平静。示例二:我认为是儿媳。如今婆婆被拉走,公公逃走,丈夫又死了,孩子还嗷嗷待哺,今后的日子到底该怎么过?儿媳妇只能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示例三:我认为是老翁。老翁回来时发现老妇已经被捉走,此去也是凶多吉少,家人妻离子亡,老翁自觉生不如死,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三、作文(50分)【22题答案】【答案】例文:莫让“为你好”变成情感的负累“天冷了,多穿点衣服,这是为你好。”“作业要认真完成,严格要求是为你好。”生活中,我们时常被这样以“为你好”为出发点的话语包围。这些话语,本应是爱意与关怀的传递,然而,有时却在不经意间变成了我们情感上的负累。不可否认,每一句“为你好”的背后,都藏着一份良苦用心。父母唠叨着让我们添衣,是怕我们受冻生病;老师严格要求作业,是期望我们能扎实知识,有个好前程。他们凭借着自身的阅历,想要为我们遮风挡雨,引领我们走向一条看似更平坦的道路。这份关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本意是给予我们呵护与滋养。但为何,我们有时却会对这些“为你好”产生抵触情绪呢?究其根源,是因为很多时候,这些“为你好”往往是单方面的意愿输出,缺乏对我们内心需求的倾听与尊重。父母在给我们报各种辅导班时,也许未曾问过我们是否对那些课程感兴趣;长辈在给我们规划人生道路时,或许没有考虑到我们真正的梦想与追求。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来定义我们的未来,却忽略了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的权利。这种以“为你好”之名的过度干涉,就像一把枷锁,看似保护我们,实则束缚了我们的手脚,禁锢了我们的灵魂。它让我们在爱的名义下,失去了尝试和探索的勇气,压抑了内心真实的渴望。久而久之,我们对“为你好”的感知不再是温暖,而是沉重的压力,甚至可能演变成对亲情、师生情的疏离。真正的“为你好”,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平等基础上的。它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在给予建议和帮助的同时,尊重对方的选择和决定。就像纪伯伦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父母、师长们,应当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非强制。我们也需要理解那份藏在“为你好”背后的深情,用沟通和交流化解可能产生的矛盾。“为你好”,本应是世间最温暖的表达,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让我们用尊重和理解为基石,用爱和包容作画笔,重新描绘“为你好”的美好模样,莫让这份善意的关怀,变成彼此情感的负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