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界者”钟扬》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探界者”钟扬》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4-3 《“探界者”钟扬》 课时 1
所在教材与单元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梳理钟扬的主要事迹,掌握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语句含义。 通过分析文中对钟扬在植物学研究、科普工作、援藏经历等方面的描写,提高概括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人物精神。 体会钟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钟扬的生平事迹,理解 “探界者” 的内涵,体会钟扬在不同领域探索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钟扬精神的时代价值,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这种精神,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钟扬的贡献 。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新课教学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感人且具有深刻意义的人物通讯——《“探界者”钟扬》。这篇文章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者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问问大家,你们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学生:(自由回答,如:严谨、聪明、专注等) 教师:很好,大家提到了很多科学家的共性特征。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将会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科学家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位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一位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探界者”。 一、导入新课 教师:看到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时,你会想到什么?看到巍峨耸立的雪峰时,你又会幻想些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讲到了一个人,他从渺小和苍茫中,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人类的未来,亦看到了含蓄而厚重的生命之光。在热忱中不断的探索与前行,让我们一起走近——“探界者”钟扬。 教师:在介绍钟扬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叶雨婷,这名90后的女记者在2018年1月赴上海、成都、拉萨进行实地采访多日,采访及写作历时两月。她克服了高原反应,采访了钟扬老师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和叶雨婷同行的,是经验丰富的各大媒体的老牌记者,但她不惊不畏,在轮番轰炸的激烈同题竞争中,她没有选择一味煽情,而是给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与众不同的探索者,文风清新扑面。 教师:那么,钟扬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教师: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男,汉族,湖南邵阳人。他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长期致力于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然而,不幸的是,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教师:钟扬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探界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他的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首先,请大家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了钟扬的哪些事迹?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好,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能来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如:钟扬考入中科大、进入中科院工作、“胁迫”妻子结婚、致力于采集种子、担任科学队长、热心科普事业、做导师带学生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概括得非常全面。课文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展现了钟扬在不同阶段的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 三、深入分析,理解精神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分析课文,去感受钟扬的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 (一)英雄少年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英雄少年”。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钟扬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少年”?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好,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如:钟扬15岁就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表现出色;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他“胁迫”妻子结婚,表现出果断和坚定的性格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得非常准确。钟扬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坚定的性格,这正是他被称为“英雄少年”的原因。而“胁迫”妻子结婚这件事,也体现出了他勇于挑战困难、永不服输的英雄精神。 (二)种子达人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部分——“种子达人”。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钟扬为什么被称为“种子达人”?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好,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如: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他在西藏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我国植物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概括得非常全面。钟扬在种子事业上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使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种子达人”。而他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与对种子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他的敬业奉献精神。 (三)科学队长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部分——“科学队长”。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钟扬在科学普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好,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如:钟扬承担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展板的写作工作;他撰写、翻译、审校科普著作;他为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得非常准确。钟扬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一位热衷于科普事业的科学队长。他用自己的行动,将科学知识普及到了更广泛的人群中,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接盘”导师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四部分——“‘接盘’导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四部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钟扬在培养学生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做法?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好,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如:钟扬敢于接收无导师或转导师的学生;他关心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概括得非常全面。钟扬在培养学生方面有着独特的做法和见解。他敢于接收那些在其他导师那里得不到关注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指导。他关心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五)生命延续 教师:最后,我们来看第五部分——“生命延续”。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部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钟扬的精神是如何在他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的?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好,谁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如:钟扬的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纷纷投身于科学研究和科普事业;他们继承了钟扬的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钟扬的精神在他的学生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概括得非常全面。钟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的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纷纷投身于科学研究和科普事业,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钟扬的精神在他的学生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他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延续。 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课文的语言,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一)细节描写 教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的几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学生:(自由回答,如:“他住在很小的、简陋的房子里,穿着廉价的、破旧的衣服。”这句话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钟扬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和对种子事业的高度重视;“他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这句话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钟扬在采集种子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所取得的成就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得非常准确。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它们不仅展现了钟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还凸显了他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修辞手法 教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的几处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学生:(自由回答,如:“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这句话运用了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将“不安分”这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钟扬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钟扬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与对种子事业的高度重视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等) 教师:非常好,大家分析得非常透彻。这些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它们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钟扬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五、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教师: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课堂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钟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感受了他的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钟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教师:同学们,钟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的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希望大家能够铭记钟扬的遗志,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品质,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之前,请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这位伟大的“探界者”钟扬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