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河流与湖泊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河流与湖泊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3 河流与湖泊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三峡水电站位于   上(河流),刘家峡水电站位于   上(河流)。
二、单选题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于大年三十20点(北京时间)准时开播,四个分会场分别设在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读春晚会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为(  )
A.260万平方千米 B.580万平方千米
C.960万平方千米 D.1700万平方千米
3.春晚开播时沈阳已是万家灯火,而喀什还处在落日余晖之中。导致沈阳、喀什两地天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大 B.经度差异大 C.海拔高度差 D.气候差异大
4.四个分会场所在省的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沈阳—吉 B.长沙—粤 C.西安—豫 D.喀什—新
5.长沙分会场最邻近的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黑龙江 D.珠江
6.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
A.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
B.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
C.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D.夏季湖水补给丰富北方多,南方少
下图为黄河示意图和黄河沿线水文站数据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河口到陕县,黄河年平均含沙量剧增。其泥沙主要来自下列地形区中的(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8.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固堤坝 B.修建水库 C.开挖河道 D.中游治沙
凌汛是河道下游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上游来水水流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凌汛最容易出现在(  )
A.春末时期 B.盛夏时期 C.初秋时期 D.初冬时期
10.黄河易出现凌汛现象河段的共同特点有(  )
①水量大、落差小 ②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③冬季有结冰现象 ④由山地高原流向东部平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为防治凌汛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炸冰泄洪 ②植树种草 ③疏通河道 ④加固堤坝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23年暑假,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诗人群像,48首诗串联了剧情,辉映了盛唐的锦绣,让观影者感受到了大唐的气象万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影片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提到的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
A.唐古拉山—渤海 B.巴颜喀拉山—黄海
C.唐古拉山—东海 D.巴颜喀拉山—渤海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中反映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有结冰期 C.流量大 D.流速快
1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推测诗中情景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河流犹如大地的血液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下图是“我国五条河流的干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①塔里木河是内流河 B.河流②比河流③的结冰期长
C.河流③比河流④的汛期长 D.河流④比河流⑤的水量大
16.③④两条河流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青海、西藏 B.西藏、甘肃 C.青海、四川 D.山西、陕西
17.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  )
①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泄洪不畅②干支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沿岸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泥沙淤积④水流速度快,水能丰富
⑤围湖造田,调蓄功能下降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文人墨客吟颂赞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如图示意黄河不同河段生态治理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的角度说明诗句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
A.巴颜喀拉山脉 黄海 B.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C.唐古拉山脉 黄海 D.唐古拉山脉 渤海
19.“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各区域符合“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法的是(  )
A.源头地区——涵养水源,修复生态环境
B.河套平原——开垦农田,扩大耕地面积
C.黄土高原——大力开荒,种植粮食作物
D.华北平原——加固堤坝,建设水电工程
家住吉林市的小明同学准备利用寒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她设计甲、乙、丙、丁四个游览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读图,我国自南向北依次濒临海洋有(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C.南海、黄海、东海、渤海 D.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21.小明要穿过内蒙古高原抵达我国“西北地区”应选择的路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读上图,甲、乙、丙、丁路线中经过河流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引汉济渭工程被誉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支流汉江,穿过秦岭,补给黄河支流渭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秦岭是(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24.与汉江相比,渭河(  )
A.流量较大 B.汛期更长 C.无结冰期 D.含沙量较大
25.该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水体污染 B.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C.减少水土流失 D.缓解陕西省水资源短缺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结合长江流域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去向。两位诗人的离别之地为(  )
A.岳阳 B.南昌 C.武汉 D.长沙
27.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绝妙佳句,这里的“秋水”最可能指(  )
A.东海 B.赣江 C.汉江 D.湘江
28.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为提高洞庭湖的调蓄能力,达到“吞长江”的防洪效果,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围湖造田 B.打坝淤地 C.拓宽河道 D.退田还湖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进大治理”是近年来我国对长江、黄河生态发展的重大战略。读图长江、黄河的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下列关于图中的地理信息正确的是(  )
A.①是西藏自治区,是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
B.②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C.A是黄河上游河段,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D.长江支流众多,水量丰富,③是湘江
30.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四季可通航,航运价值巨大
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可实现江海联运,海运便利
D.水能资源丰富,可建大型水电站
31.图中黄河C河段无支流汇入,其原因是(  )
A.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B.农业需水量大,导致支流断流
C.地上河问题严重 D.蒸发量大,支流水量小
32.下列关于黄河B河段的生态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
①造林种草 ②打坝淤地 ③修筑梯田 ④禁止放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3.下列关于长江不同河段的生态治理措施正确的有(  )
①d河段附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②e河段裁弯取直
③f河段退耕还湖 ④g河段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白鹤是一种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候鸟,迁徙时成群飞翔,夜晚在浅水湿地停歇,主要取食湿生或水生植物嫩芽与球茎。图1示意白鹤位于俄罗斯的繁殖地和我国鄱阳湖越冬地之间的迁徙路线,图2为白鹤中途停歇觅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4.下列关于图1白鹤繁殖地的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寒带 B.高纬度 C.东半球 D.北美洲
35.白鹤从俄罗斯跨越两国交界处的甲到达我国境内,甲为(  )
A.珠江 B.黑龙江 C.长白山 D.喜马拉雅山
36.白鹤迁徙过程中,所经过的乙处海域为(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7.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全球约98%的白鹤都聚集到此越冬。下列关于鄱阳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旱区 B.结冰期长 C.外流湖 D.冬春水位高
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度至39度,是世界公认的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葡萄性喜光喜温、抗寒能力低、耐干燥、忌潮湿。下图示意宁夏酿酒葡萄产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8.宁夏酿酒葡萄产区主要分布在(  )
A.半湿润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黄河以东地区 D.贺兰山以东地区
39.宁夏种植葡萄的有利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D.雨热同期,热量充足
40.宁夏平原被称为我国的“塞上江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河提供了丰富的(  )
A.渔业资源 B.水草资源 C.水能资源 D.灌溉水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长江;黄河
【答案】2.C
3.B
4.D
5.A
6.【答案】A
【答案】7.B
8.D
【答案】9.D
10.C
11.B
【答案】12.D
13.B
14.A
【答案】15.C
16.C
17.A
【答案】18.B
19.A
【答案】20.D
21.C
22.B
【答案】23.B
24.D
25.D
【答案】26.C
27.B
28.D
【答案】29.B
30.A
31.C
32.A
33.D
【答案】34.D
35.B
36.A
37.C
【答案】38.D
39.A
4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