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课件(共18张PPT)+教案(共2份打包)-2025-2026学年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课件(共18张PPT)+教案(共2份打包)-2025-2026学年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5.1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2.通过摆小正方体和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用迁移方法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
4.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第五单元主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内容,再提出一个用加法和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1:1个小男孩在弹钢琴。
生2:图上显示钢琴的键盘通常由36个黑键和52个白键组成。
生3:我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黑键和白键一共有多少个?
生4:我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白键比黑键多多少个?
师:这些问题在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展示例1情境图:一个小男孩在商店买乒乓球,准备买35个黄色乒乓球和24个白色乒乓球)
师:一共买了多少个乒乓球?
列式:35+24=    。
师:这道题我们如何计算呢?
方法1:课件展示小辣椒的解法。
(1)操作演示:教师用小正方体演示35+24的计算过程。左边放4列小正方体,前3列每列10个,第4列放5个,表示35;右边放3列小正方体,前2列每列放10个,第3列放4个,表示24。
(2)计算过程:把左边的3列(30个)和右边的两列(20个)合起来,是5列,50个,把左边的5个和右边的4个合起来,是9个,50加9得59。
(3)小结:30加20得50,5加4得9,50加9得59。
方法2:课件展示小番茄的解法。
(1)计算过程:还可以把左边35个小正方体和右边的2列(20个)合起来,是55个小正方体,55个小正方体再加右边的4个小正方体是59个小正方体。
(2)小结:先算35加20,得55;再算55加4,得59。
师:两种口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不管怎么算,结果相同)
方法3:这道题还可以用拨计数器的方法来展示计算过程。
(1)操作演示:教师用计数器演示35+24的计算过程。先在计数器上拨35(个位有5颗珠子,十位有3颗珠子),再在十位上加2颗珠子(35+20=55),这时计数器拨出的数是55,最后在个位上加4颗珠子(55+4=59)。
(2)计算过程:35+20=55,55+4=59。
小结:先算35加20得55,再算55加4得59。
2.教学“试一试”。
操作体验: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计算35-24。
计算过程:35-20=15,15-4=11。
小结:35-24=11。
3.比较计算方法。
师:35+24和35-24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先把第二个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用第一个数加(或减)第二个数的整十数,得到的和(或差)再加(或减)第二个数的个位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计算。
师边拨珠边讲解:41+25=□  59-36=□
41+20=61  59-30=29
61+5=66  29-6=23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件展示:
16+20=36  87-50=37  94-30=64
36+2=38 37-3=34 64-4=60
16+22=38 87-53=34 94-34=6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摆小正方体和拨计数器,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4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例1:35+24=59
30+20=50 5+4=9 50+9=59
35+20=55 55+4=59
试一试:35-24=11
35-20=15
15-4=11
小结:先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个位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小正方体和计数器,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方法,但在灵活运用不同计算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过程。(共18张PPT)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引入新课
十位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是几就有几个一。
填空。
(1) 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 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3) 2个十是( )。
1
5
18
20
引入新课
你能读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吗?
黄色乒乓球买了35个,白色买了24个。
知识讲解
求一共买了多少个,用加法,把买黄色和白色乒乓球的数量相加。
1
一共买了多少个乒乓球?
35+24
知识讲解
先算30加20,得50;再算5加4,得9;50加9,得59。
35+24= 1
方法一:口算
50
9
59
知识讲解
先算35加20,得55;再算55加4,得59。
35+24= 1
方法一:口算
55
+ 4
59
知识讲解
不同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5+24= 1
30+20=50
5+4=9
50+9=59
35+20=55
55+4=59
都是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59
十位 个位
知识讲解
先拨一拨、填一填,再和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35+24= 1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计算
59
35+20=
+4 =
55
55
59
知识讲解
试一试
先算35减20,得15;再算15减4,得11。
先拨一拨,再填一填、说一说。
十位 个位
35-20=
-4 =
15
15
11
35-24=
11
知识讲解
35+24和35-24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十位与十位相加减,个位与个位相加减。
1. 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说说可以怎样算。
练习巩固
先算41加20,得61;再算61加5,得66。
十位 个位
41+25=
66
59-36=
41+20=61
61+5=66
1. 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说说可以怎样算。
练习巩固
41+25=
66
十位 个位
59-36=
23
先算59减30,得29;再算29减6,得23。
59-30=29
29-6=23
2.
练习巩固
计算时,可口算或借助计数器。
38
38
36
16+20=
36+2=
16+22=
87-50=
37-3=
87-53=
94-30=
64-4=
94-34=
34
34
37
60
60
64
3. 在“美丽的家乡”美术作品比赛中,一年级获奖的作品
有22幅,二年级获奖的作品有26幅。
(1)这两个年级获奖的作品一共有多少幅?
练习巩固
先算20加20,得40;再算2加6,得8;最后算40加8,得48。
22+26=
48 (幅)
答:这两个年级获奖的作品一共有48 幅。
3. 在“美丽的家乡”美术作品比赛中,一年级获奖的作品
有22幅,二年级获奖的作品有26幅。
(2)一年级获奖的作品比二年级少多少幅?
练习巩固
先算20减20,得0;再算6减2,得4。
26-22=
4 (幅)
答:一年级获奖的作品比二年级少4 幅。
知识总结
不进位加
方法:把两个加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最后再把两个结果相加;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另一个加数加上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知识总结
不退位减
方法: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用被减数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即可得到结果。
课后作业
教材77页第3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