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过关检测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过关检测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过关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木工师傅要做一个三角形木架,有两根木条的长度为7cm和14cm,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  )
A.5cm B.18cm C.21cm D.23cm
2.为说明命题“若,则”是假命题,所列举反例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1=∠2,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C≌△ADC是(  )
A.AB=AD B.∠B=∠D
C.BC=DC D.∠BAC=∠DAC
4.下列尺规作图中,一定能得到AD+BD=BC的是(  )
A. B.
C. D.
5.通过如下尺规作图,能说明△ABD的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的是(  )
A. B.
C. D.
6.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处,与地面垂直,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距地面高的处接住她.若妈妈与爸爸到的水平距离、分别为和,,妈妈在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A. B. C. D.
7.如图,中,,,平分,如果、分别为、上的动点,那么的最小值是(  )
A.2.4 B.3 C.4 D.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平分∠ABC,CD⊥BD于点D,AC=5,BC-AB=2,则△ADC面积的最大值为(  )
A.2 B.2.5 C.4 D.5
9.如图,在中,,,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D、E,、相交于点F,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④点F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⑤.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交BC与点G,BD平分∠ABC交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交AG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中,、分别为、的中点,若的面积为,则的面积为   .
12.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10cm,点E在边AB上,且BE=6cm.点P,Q分别在BC,CD上.当∠BEP=∠CPQ时,要使△BPE与△CQP全等,CQ=   cm.
13.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8.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QF⊥l于F,当△PEC与△QFC全等时,PC的长为   .
14.如图1,六分仪是一种测量天体高度的航海仪器,观测者手持六分仪,可得出观测点的地理坐标.
在图2所示的“六分仪原理图”中,所观测星体记为S,两个反射镜面位于A,B两处,B处的镜面所在直线自动与刻度线保持平行(即),并与A处的镜面所在直线相交于点C,所在直线与水平线相交于点D,,观测角=   (用表示).
小贴士: 如图3,光线经过镜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图2中,
15.某小组开展平行线性质探究时将一副三角板按图1方式放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其中点E、F在直线上,点H、N在直线上,,,.记,,,.
(1)比较大小:   .(填“”或“”或“”)
(2)如图2,的平分线交直线于点P,记,.现保持三角板不动,将三角板从如图位置向左平移,若在运动过程中与始终平行,与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
16.已知中,,在图(1)中、的角平分线交于点,则计算可得;
(1)在图(2)中,设、的两条三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得到则   ;
(2)在图(3)中请你猜想,当、同时n等分时,条等分角线分别对应交于、,则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列举两个命题,要求其中一个是真命题,另一个是假命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的真假的
18.小明将下列题目梳理到自己的错题本中,题目为“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求证:.”,请你帮他完成题目的梳理过程.
题目来源 第一章书本例题 图形呈现
关键已知 ①②③
解题过程
19.如图
(1)如图1,在中,于点D,AE平分,你能找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平分为AE上一点,于点,这时与,之间又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如图,在和中,,,,且点,,在同一直线上,点,在同侧,连接,交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21.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如图,小明站在堤岸凉亭点处,正对他的点(与堤岸垂直)停有一艘游艇,他想知道凉亭与这艘游艇之间的距离,于是制定了如下方案.
课题 测凉亭与游艇之间的距离
测量工具 皮尺等
测量方案示意图 (不完整)
测量步骤 ①小明沿堤岸走到电线杆旁(直线与堤岸平行); ②再往前走相同的距离,到达点; ③他到达点后向左转90度直行,当自己,电线杆与游艇在一条直线上时停下来,此时小明位于点处.
测量数据 米,米
任务一 根据题意将测量方案示意图补充完整.
任务二 ①凉亭与游艇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②请你说明小明方案正确的理由.
22.如图,在等腰锐角△ABC中,AB=AC,CD为AB边上的高线,E为AC边上的点,连结BE交CD于点F,设∠BCD=α。
(1)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A:
(2)若 CE=CF,求∠EBC 的度数;
(3)在(2)的条件下,若E为AC中点,AB-AC=2,求△ABC的面积。
23.
(1)如图1,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到点使,连结,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的取值范围。请写出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点,分别在,上,且,求证:。小艾同学受到(1)的启发,在解决(2)的问题时,延长到点,使……,请你帮她完成证明过程。
(3)如图3,在四边形中,为钝角,为锐角,,,,点,分别在,上,且,连结,试探索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4.【概念认识】
如图①,在∠ABC中,若∠ABD=∠DBE=∠EBC,则BD,BE叫做∠ABC的“三分线”.其中,BD是“邻AB三分线”,BE是“邻BC三分线”.
(1)【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ABC中,∠A=80°,∠B=45°,若∠B的三分线BD交AC于点D,求∠BDC的度数;
(2)如图③,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邻BC三分线和∠ACB邻BC三分线,且∠BPC=140°,求∠A的度数;
(3)【延伸推广】
在△ABC中,∠ACD是△ABC的外角,∠B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与∠ACD的三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若∠A=m°(m>54),∠B=54°,直接写出∠BPC的度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6
12.【答案】4
13.【答案】2或1或4
14.【答案】2
15.【答案】;或
16.【答案】;
17.【答案】解:(1)真命题:如果a=b,那么a+2=b+2,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故a=b ,那么a+2=b+2是真命题;
(2)假命题: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举出反例:∵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
故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是假命题.
18.【答案】证明:,




在与中,

∴,
19.【答案】(1)解:,理由如下:
平分,
.
又,

即;
(2)解:如图,过点作于.

.
20.【答案】(1)证明:∵,
∴,
在和中,


(2)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由(1)可得,
∴,
∵点,,在同一直线上,
∴,
∵,,
∴,

21.【答案】解:任务一:如图所示:
即为测量方案示意图;
任务二:②理由:
根据题意可知:CD=CA,∠D=∠A=90°,
在△ABC和△DEC中,

∴△ABC≌△DEC(ASA),
∴AB=DE=10m,
∴小明的方案是正确的.
22.【答案】(1)解:∵CD为AB边上的高线, ∠BCD=α,
∴∠ABC=90°-α,
∵AB=AC,
∴∠ACB=∠ABC=90°-α,
∴∠A=180°-(∠ACB+∠ABC)=180°-(90°-α+90°-α)=2α;
(2)解:∵CD为AB边上的高线, ∠A=2α,
∴∠ACD=90°-2α,
∵CE=CF,
180°-90°+2α)=45°+α,
∵∠CFE是△BCF的一个外角,
∴∠CFE=∠EBC+∠BCD=∠EBC+α,
∴∠EBC+α=45°+α,
∴∠EBC =45°;
(3)过点A作AN⊥BC于点N, AN交BE于点M,连接CM,如图所示:
∵AB=AC, ∠A=2α,
∴∠EAM=α,
∴∠EAM =∠BCD =α,
∵CE=CF,
∴∠CEF=∠CFE,
∵∠CEF+∠MEA=180°,
∠CFE+∠BFC=180°,
∴∠MEA=∠BFC,
∵若E为AC中点,
∴AE=CE=CF=
在△AEM和△CFB中,
∴△AEM≌△CFB(SAS),
∴设ME=BF =x,
∵AB= AC, AN⊥BC,
∴AN是BC的垂直平分线,
∴MC= MB,
∵∠EBC =45°,
∴∠MCB=∠EBC =45°,
即△BC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MC=90°,
即CM⊥EF,
∵CE=CF,
∴ME=MF=BF=x,
∴MC =MB=BF+MF=2x,在Rt△CME中, ME=x, CM =2x,CE=,
由勾股定理得:
∴x=1,

在 中, 由勾股定理得:
在 中, 由勾股定理得:
23.【答案】(1)解:,在和中,
,,,
,,
(2)解:如图,延长到,使得,连结,.
在和中,
,,,
又,,
在中,,,,
(3)解:结论:.
理由:延长到,使得.
,,
,,,
,,,

,,

,,
24.【答案】(1)解:如图②所示,
当BD是“邻AB三分线”时,∠BD′C=80°+15°=95°;
当BD是“邻BC三分线”时,∠BD″C=80°+30°=110°,
∴∠BDC的度数为95°或110°.
(2)解:∵BP、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和∠ACB邻BC三分线,
∴∠PBC=∠ABC,∠PCB=∠ACB,
又∵∠BPC=140°,
∴∠PBC+∠PCB=180°-∠BPC=40°,
∴∠ABC+∠ACB=40°,
∴∠ABC+∠ACB=120°
∴∠A=180°-(∠ABC+∠ACB)=180°-120°=60°.
(3)解:情况一: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
情况二: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
情况三: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BC三分线”、“邻AC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18°;
情况四:如图,当BP和CP分别是“邻AB三分线”、“邻CD三分线”时,
∴∠PBC=∠B,∠PCD=∠ACD,
∵∠B=54°,∠A=m°,
∴∠ACD=m°+54°,
∴∠BPC=∠PCD-∠PBC=∠ACD-∠B=m°-18°,
综上所述:∠BPC的度数为m°或m°或m°+18°或m°-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