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部编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遵德守法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6.2 学会依法办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法治观念教学目标生活观察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一直拖欠工人工资。老板和20多名工友多次讨要工资未果,决定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悄况。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后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很快请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商。县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并向公司负责人讲理讲法,劳动仲裁部门工作人员到该公司调取考勤记录,确认应付工资数额,银行根据要求将公司账户余额优先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经过多部门联动,公司负责人最终与工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思考:结合案例,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依法办事?点拨: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思考:以上两个情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高考前夕,其弟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栽,无法参加高考。村民张某等人将各自家庭承包的土地流转给李某经营。李某因发展柑橘种植获利颇丰,张某等人看着眼红,想毁约。村干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张某等人进行教育,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情境一情境二点拨:自觉守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 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1.自觉守法一、依法办事的途径思考:小峰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我们来说有何启示?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一、依法办事的途径2.遇事找法。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法律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可以接受委托或指派,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公证处的公证人员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法律援助中心可以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办事的途径3.解决问题靠法。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人民检察院公安局人民法院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问题靠法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诉讼的类型? P53相关链接中学生小雨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雨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雨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法院审结,小雨获得1.7万元赔偿。思考:小雨的故事启示我们,遇到矛盾或纠纷,应如何解决?点拨: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办事的途径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二、依法办事的实施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6.2 学会依法办事一、依法办事的途径1.自觉守法2.遇事找法3.解决问题靠法二、依法办事的实施1.周某因与儿子发生争执,为泄愤连续将水杯、碗筷等从12楼扔下,把正在行走的路人李某砸伤。基于以上事实,你认为李某正确的做法是( )①私下找人报复周某 ②到法院起诉周某③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④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课堂练习D2. 江苏南通15岁少年制止校园欺凌被殴致死一案依法宣判。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告人之一蔡某(19岁)被判处无期徒刑,另一名被告人范某(14岁)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当我们遭遇校园欺凌的侵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及时告诉老师、父母和其他监护人②加入势力比较强大的团伙,积极寻求保护③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不能硬拼和蛮干④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以暴制暴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B3. 你认为漫画中工人的正确做法是( )A.抓住经理,让他的家人送钱来B.将工程单位的财产变卖抵工资C.忍气吞声,回家等候,等经理说有钱了再来D.到劳动主管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D4.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有的地方校园欺凌事件仍时有发生。遭遇校园欺凌时,我们的正确做法( D )。A.忍气吞声,默默承受B.等待时机,打击报复C.敢于斗争,依法制裁D.善用法律,及时求助( )5.孙某的父母平时忙于生计,对他缺少陪伴与关爱,疏于监护与管理,导致其一度沉迷网络游戏,沾染了不良习气。最终孙某因为网络赌博犯罪提供转账帮助并从中获利,被当地人民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这启示我们A.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B.加强监管就能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C.未成年人要远离网络,避免犯罪D.法不可违,未成年人要增强法治观念 D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②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一般违法必然会演变为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A ( )7.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学生陈某的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①陈某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②陈某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③陈某用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④陈某仍不知悔改,为搞钱上网,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C ( )8.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13周岁)、李某(13周岁)、马某某(13周岁)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处罚。这场悲剧告诉我们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违法必将受刑罚处罚B.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呈增长趋势,需要引起重视C.青少年要遵纪守法,认清犯罪危害,自觉远离犯罪D.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时刻警惕犯罪 C 9.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A.民事诉讼B.刑事仲裁C.行政诉讼D.刑事自诉D( )10.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