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5秋八年级上册8.2 守护正义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5秋八年级上册8.2 守护正义 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遵德守法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8.2 守护正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个人守护正义的策略,掌握司法如何守护正义。
道德修养: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学会见义智为。
法治观念:全面地了解正义的内涵,掌握正义和法治的关系。
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责任意识:增强公平意识,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的能力,培养正义感。
导入新课
正义行为
非正义行为
秉公执法
仗义执言
见义勇为
————
————
以权谋私
恃强凌弱
卖国求荣
————
————
在讨论什么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时,同学们用关键词给出了自己对两种行为的描述,请你来续写。
分析以下哪些是正义行为?哪些是非正义行为?为什么?
帮助他人
救死扶伤
打架斗殴
尊老爱幼
审判犯罪
贪污腐败
严格执法
热爱祖国
考试作弊






1.正义的内涵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体现了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价值导向。
探究与分享
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什么意义?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国家助学金制度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有利于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弱者给与必要的扶持,维护社会正义,保障人们有尊严地生活。
探究与分享
2025年1月中下旬至2月,湖北省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司法救助金集中发放活动,为全市各县市区生活困难的救助申请人送去冬日里的温暖。此次活动共发放司法救助金85.9万余元,惠及38名困难群众,其中包含9名未成年人,以及12起交通事故受害人,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境,彰显了司法温情。
以上司法救助活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这一活动说明正义有怎样的作用?
缓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保障困难群众的生存。正义要求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即便是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生存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为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公平,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使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医疗方面,我国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养老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 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
文化教育方面,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
(1)正义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
2.正义的价值
(2)正义保障人们有尊严的生活。
正义要求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即使是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被社会遗忘。
正义的价值
【情境材料】直面霸凌之痛:“3·10”邯郸初中生将同学杀害埋尸案。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肥乡区旧店中学七年级学生王某某,告诉奶奶要跟同学出去玩,随后失联。警方通过监控和转账记录,锁定同行的3名男同学。经查,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因矛盾共谋杀害王某某,提前准备作案地点,随后对王某某进行霸凌后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并平分其微信钱财,砸毁手机卡,扔掉手机。3名犯罪嫌疑人虽然只有13岁,但心理素质极强,直到调出监控视频,其中的主犯才被指认。找到尸体后发现,受害者已经面目全非,作案手段极其残忍。
案件曝光后,整个社会迅速被恐慌笼罩。家长们陷入了深深的担忧,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园里的安全无法保障,对孩子上下学的接送更加谨慎,不少家长甚至每天亲自接送,时刻保持联系,生怕孩子遭遇不测。学校也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开始频繁向学校询问校园安全措施,质疑学校的管理能力。
【案件一审结果】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处罚。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邯郸市人民检察院提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相关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依法决定对马某某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正义要求人们明辨是非、爱憎分明、
惩恶扬善,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弘扬社会正气;要求人们顾全大局、办事公道、无私无畏,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安宁
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3)正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
为鼓励见义勇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某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规定,见义勇为者可免费乘公交、游景区,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同时,该条例注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倡导公民科学合理实施见义勇为。
思考:为什么要倡导公民科学合理实施见义勇为?
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期盼正义、捍卫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3.守护正义的必要性
4.如何守护正义?
(1)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每个人都要自觉识事理、辨是非、知善恶,以实际行动推动正义的实现。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善于做到见义智为。
作为一部法律题材电影,《第二十条》之所以能在春节档吸引那么多观众走进影院,绝非偶然,主要是因为它将抽象的法律条款化作身边的故事,击中了每一位观众内心朴素的情感,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本能的思考。
任务探究三
思考:结合电影《第二十条》检察官韩明听证会的肺腑之言,谈谈如何守护正义?
4.如何守护正义?
(2)守护正义需要维护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法律是维护和实现正义的基本途径,公正司法是捍卫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司法机关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战结束后,为惩罚日本法西斯战犯,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国际正义,国际社会组建了专门法庭,进行了著名的“东京审判”。
在东京审判中,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法庭法官。在历时两年半开庭的漫长过程中,他始终坚持法律原则,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和“坚决死刑处罚”等关键时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和尊重。
思考:从正义的角度,谈谈东京审判给我们的启示。
漫画。
师:同学们,请大家观看上面的两幅漫画。一张是某校园角落里,几个学生围着弱小同学推搡辱骂;另一张是新闻报道中,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的画面。在校园里,霸凌会伤害同学身心。而在国际舞台上,也存在强国凭借优势打压他国的“国际霸凌”。看似发生在不同场景的事件,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以强凌弱、破坏公平。从校园霸凌中我们明白了正义的重要性,那国家之间该如何维护正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从校园延伸到世界,探索国际正义的维护之道。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1.美国对我国实施国际霸凌有何危害?
2.请从不同角度探究如何维护国际正义?
【活动说明】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
1.危害:
(1)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会限制中国发展。
(2)中国经济不景气,容易引发中国人对政府的不满。
(3)会有很多人失业,造成社会动荡。
(4)技术上的制裁,不利于中国企业发展,有的企业会破产。
……
2.举措:
(1)需要制定维护国际正义的法律。
(2)联合国应该发挥维护国际正义的作用,禁止国际霸凌。
(3)我国应该努力提升国家实力,拒绝国际霸凌,并进行反制。
(4)世界各国都要一起行动,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际霸凌。
……
【教师小结】守护正义需要维护国际正义。正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中国始终是国际正义的守护者。维护国际正义,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构建更加符合正义的国际秩序和美好世界。
4.如何守护正义?
(3)守护正义需要维护国际正义。正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中国始终是国际正义的守护者。维护国际正义,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构建更加符合正义的国际秩序和美好世界。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守护正义
( )1.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下列名言哲语体现了正义感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以德治国,以文化人 D.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A
一、选择题
( )2.非正义行为是指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下列属于非正义行为的有
①小华爸爸酒驾不听劝阻,小华及时报警 
②大明在考试时偷偷给小明传答案 
③小强在放学的路上,看见几个人欺负弱小同学,出手相助 ④小薇在捡到手机和钱包后,将捡到的财物据为己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
( )3.观察右图,你能读出的信息是
A.获得资助的学生都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B.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C.教育资助政策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D.保障了困难学生的社会经济权利的实现
C
( )4.2024年10月16日,68名见义勇为平民英雄相继走上领奖台,集中接受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慰问奖励,累计奖励9万元。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典型是因为
①正义感是人们的行为底线,鼓励人们见义勇为 
②为了鼓励人们不顾一切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激励更多的人见义勇为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需要公民共同守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 )5.中国古代有很多表现优良品德的诗句,如欧阳修的“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杜甫的“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这些诗句都形象地说明了
A.要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 
B.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C.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规则
D.每个人都要有合作意识
B
( )6.在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出售、使用无线作弊器材等行为,都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从公平与正义的角度看,考试作弊是
①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②小事一桩,无须大惊小怪 
③非正义的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直诚信的人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 )7.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写道:“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下列名言警句中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③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④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A.维护公平正义 B.尊重自由平等
C.规范权力运行 D.依法履行义务
( )8.下图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
( )9.陕西咸阳渭城中学两名高三学生收到了两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在老人跌倒受伤之际及时伸出援手。有目击者称,事发时两名学生一人扶老人,另一人将过程拍摄下来,两名学生用诚信和善意为公众树立了好榜样。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见义“智”为的表现 
②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维护正义,值得提倡
③是明辨是非、维护正义的表现 
④不要太热心,以免被当作肇事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 )10.2024年11月,青岛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岛城勇士榜”,共有21位见义勇为人员光荣上榜。危急时刻,他们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用勇气和汗水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体现维护公平、实现正义的有
①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该免费
②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③在银行、车站、餐厅等公共场所,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
④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影简介: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讲述了一位中年检察官韩明在职业生涯中,意外卷入一桩重大案件,展现了普通人面对困境时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情与理、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平衡求索中,传递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最朴素价值期待,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该影片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法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探究一:电影《第二十条》以艺术性角度向观众释放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一金句已经连续三年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彰显了检察机关捍卫法治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毅力。
(1)运用“维护公平正义”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③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探究二:2024年热播剧《我的阿勒泰》中女主角文秀热爱文学写作,因在客人面前打碎了酒杯,被酒店辞退的同时还惨遭老板恶意拒付工资,最后被工友高晓亮追回。但后来,高晓亮因为非法采挖野生冬虫夏草的行为,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2)从上述电视剧剧情中可以看到公民与司法机关都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请你结合材料谈一谈,实现正义有怎样的要求?
①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②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探究三: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是个争议性较大的司法难题,因种种原因导致这一条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较好的适用,因此它也被称为“沉睡条款”。如今,正当防卫条款被“唤醒”,司法进步是重要因素。另外如“福建赵宇见义勇为案”等个案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正当防卫的关注,推动法治进步。
(3)“沉睡条款”是如何被唤醒的?请提出你的合理主张。
①“福建赵宇见义勇为案”等个案引发了全社会对正当防卫的关注,推动法治进步。说明需要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 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公平的环境。
②正当防卫条款被“唤醒”,司法进步是重要因素,说明需要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