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5秋八年级上册1.1 认识社会生活 课件(36 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5秋八年级上册1.1 认识社会生活 课件(36 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认识社会生活
道德与法治(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1.1认识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新旧课标 比较 2022年 版课标 ●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课程目标)
●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课程内容)
2011年 版课标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素养目标:提高适应、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学业质 量标准 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够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能够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加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道德修养、责任意识)
暑期社会热点知多少?
添加标题文本
添加标题文本
添加标题文本
添加标题文本
“苏超”足球比赛
《矿产资源法》实施
山东舰访港
天舟九号发射
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参观博物馆,了解家乡名人
步入商街,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01 认识社会生活
在社会生活里,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怎样的整体呢?
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满足衣食住用行等物质生活需求
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事社会政治活动,
推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
1.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
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
知识笔记
02
社会生活的特点
①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②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③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爷孙
农民、商贩、顾客
志愿者、同学
售票员、观众、
父子、军人
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a.在社会生活中,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b.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c.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活力,令人期待。
知识笔记
时代 通信工具 信息效率 交流内容
古代 烽火、飞鸽、快马 数月、几天送达 紧急信号
简短口信
近代 电报、固定电话 数天传递→ 数小时 文字指令、简单对话
现代 按键手机、2G网络 分钟级传输 (短信/语音) 日常交流、文字信息
当代 智能手机、5G网络 秒级交互 (视频、直播) 海量信息、实时互动(网课、社交)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的演变
通信方式的变化
在通信方式上,从烽火狼烟到飞鸽传书,从纸质信件到电报、电话,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人们的信息传递越来越高效。
你还了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在交通工具上,从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历史。
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②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a.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史新、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b.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祖国日益繁昌盛。
知识笔记
社会生活的特点
生活中,舒适方便、老幼皆宜的公园以及公共健身设施等随处可见,每个公共空间都反映出当地的生活和文化特色。
公共空间
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场所属于公共空间吗?
例如:学校、商场、城市街道与广场、医院、火车站、景区、体育场、博物馆等......
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知识笔记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捡垃圾,其他人都乱扔,环境还是会变差,这样做有意义吗?”
① 你是否认同小志的困惑?为什么?
② 个人行为对社会秩序、环境的影响是 “微不足道” 的吗?
个人行为看似微小,却可能成为社会变化的‘起点’。当个体文明行为汇聚成‘社会公约数’,就能推动规则完善与文明进步;反之,个体失序可能引发‘破窗效应’,侵蚀公共利益。社会发展离不开每个‘小我’的主动参与。
3.面对社会生活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知识笔记
认识社会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社会生活对青少年的要求?
丰富多彩
不断变化发展
具有公共性
课堂总结
(   )1.我们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下列同学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浩经常翻阅报纸,了解社会的发展
B.小佳经常参加社区服务活动
C.小宇总是以作业多没时间为借口,拒绝参加公益活动
D.小薇经常为社区的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选择题
 C 
(   )2.同学们就“文明养宠”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你认为活动开展的合理程序是
①形成解决方案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②实地调查并记录好居民养宠的情况
③研究治理不文明养宠的方式方法  
④分析不文明养宠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B 
(   )3.据报道,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成功执行飞行任务。广大中学生都十分关注这件大事。这启示我们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C.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D.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
 B 
(   )4.下列能表明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是
A.我们出行的道路更加平坦、宽阔
B.社区居民积极参加京剧票友邀请赛
C.很多家庭选择开私家车外出旅游
D.衣服的样式更为多样、新颖潮流
 B 
(   )5. 2024年4月25日,中学生李洁从电视上看到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八号乘组送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七号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对此,她感到非常自豪,对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A.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B.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C.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D.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D 
(   )6.观察图片,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B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②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与他人没有关系 ③社会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我们以相同的身份融入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一个人要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人类社会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②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④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   )8.对下列图片中反映的社会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D 
(   )9.作为运动员的苏翊鸣于2024年2月23日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单板滑雪公开组男子大跳台比赛金牌;作为演员的苏翊鸣曾参演《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等多部影视作品。同时,苏翊鸣也是学校里的学生、父母的儿子······这告诉我们
A.人的身份是无法确定的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C.人的身份太多容易导致混淆
D.虽然身份不同,但人们对社会的作用相同
 B 
(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反映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③社会的发展与青少年没有关系 
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日记一:7月14日
今天带着表弟表妹去参观博物馆,虽然没有家长的陪同,我依然把他们照顾得很好,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古代文物的小故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日记二:7月25日
今天应同学们的邀请,一起去乡下劳动,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在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丰硕的劳动果实,我感到很快乐。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暑假里,中学生小乐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
身份 社会关系
日记一 A.    _ a.  _
日记二 B.    _ b.  _
日记三 C.  _ c.  _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
小区一员
同学 
 哥哥 
(1)在三则日记中,小乐分别是什么身份?这三种身份分别是通过哪种社会关系确定的?(6分)
日记三:8月3日
今天在小区里参加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会,作为小区的一员,我也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建议,看到叔叔阿姨们赞赏的眼神,我感到非常自豪。
(2)小乐是通过哪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参与社会生活?
参加社会实践。
阅读报纸、看电视、上网、进行社会调查等。
材料二:2024年3月以来,来自深圳各区的中、小学校的近万名学生走进光明农场大观园景区,探索红色历史文化,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畅享欢乐精彩演出,开启了寓教于乐的自然之旅。
(3)结合“我与社会”的知识,谈谈中学生“走进光明农场大观园”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中学生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②有利于延展中学生的社会生活空间,与更多的人打交道,扩大交往范围。
③有利于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④有利于中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