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信息科技》4 年级下册数据应用第4单元新闻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在新闻中会听到如人口普查、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报道,这些报道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数据,但仅凭语言的描述,我们很难建立起直观的认知,比如人口普查的意义,以及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在治沙过程中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如何对干湿地区进行分类;乡村振兴中数据的应用,以及消费数据的统计等。这些都与数据密不可分,让我们一起在新闻中读懂数据,在数据中深刻理解新闻内容。第10课简单数据统计学习目标情境引入新知学习项目探究目录学习目标能够理解数据统计的定义,并了解数据统计的各种方法;能够按照提示步骤实现数据统计,简单模拟人口普查的过程;能够借助表格工具,在完成数据统计过程中明白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情境引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 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个家庭平均不足3人。我 家 有 爸爸 、妈妈、哥哥和我,共四口人。这说明有的家庭可能就只有两口人,或者更少。采集家庭数据、对家庭人口排序、预测未来人均收入、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等操作,就是数据统计。数据统计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规律,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新知学习——数据统计数据统计,一般指的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数据的特征、趋势和规律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相比,数据统计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统计学方法,通过数学定理和推理对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和推断。图10-1 2023年新增专项债投向领域分布统计不是简单地加减运算,而是通过一些复杂的数据知识对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和推断。类似人口普查这类大型数据的统计,是十分复杂且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一项大工程。数据统计的流程很复杂,简单来说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新知学习——如何实现数据统计1.要确定统计的目的,如人口普查,就要回答一些人们关心的人口问题,为未来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2. 要收集足够多的数据,一般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线上一般通过网上填写各类电子表格,线下则通过工作人员实地挨家挨户的现实走访。3.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查,处理其中一些不合格的数据,确保数据质量。4.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建立模型解释数据之间的关系。5.要对数据进行说明,通过制作可视化图表和撰写报告,向相关人员说明数据的意义和结论。项目探究——模拟人口普查以班级同学为调查对象,做一个模拟人口普查。调查同学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并计算全班每个家庭孩子数量的平均值。模拟人口调查的过程如下:1. 打开电子表格,依次输入表头:学号、姓名、性别、家中孩子数量。2. 按照班级学号顺序,依次输入同学学号、姓名、性别以及家中孩子数量。3.输入完成后,选择“孩子数量”那一列,点击“公式”,选择并点击“自动求和”按钮,可计算全班所有家庭的孩子总数;选择“自动求和”旁的下拉菜单,选择并点击“平均值”,可计算全班家庭孩子数量的平均值,如表10-1所示。学号 姓名 性别 家中孩子数量1 张明 男 12 李丽 女 23 王静 男 24 任欣 女 15 赵军 男 16 钱童 女 37 孙明月 男 28 郑好 男 19 彭宇 男 110 周林 女 11.5表10-1 模拟人口普查表提示:计算总数和平均值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统计手段。操作练习——练一练让我们发起一个“一周走步”的调查分析。发起调查分析的过程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查看过去一周内妈妈每天微信步数值。2.建立表格,将数据输入表格。3.计算一周内总的步数值。4.计算每天的平均步数。大家可以互相比较各自一周的总步数和每日平均步数,也可以将班级所有人的步数相加,计算班级同学每周总的走步数,并计算班级同学每天的平均步数。操作练习——做一做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这次公报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将2020年 11月1日零时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布。公报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出发,清晰地绘制了中国近10年人口发展的“全景图谱”。这为我们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更长远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数据支撑。拓展阅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图10-2 广西省自主填报户主认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