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科学 三年级上册 2.2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24)科学 三年级上册 2.2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单元第2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的第7点“说出水、水蒸气在状态等方面的区别,知道它们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和“2.1物质的三态变化”的第2点“描述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水蒸气凝结”。通过对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水蒸发的过程、水蒸气的来源。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上节课已经实验观察到的“杯子挂水珠”的现象其实是水蒸气凝结。
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展示了玻璃上的小水珠,图文都围绕着寒冷和温暖会产生水珠这一自然现象。聚焦部分的问题是“这些水珠来自哪里呢 ”,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珠产生”这一现象。
探索版块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讨论自由表达对于水珠来源的猜想,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检验猜想;二是通过三组实验层层递进,观察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研讨版块的两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探究展开的,从“水珠的来源”到“影响水珠出现的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发现学生是否理解水蒸气凝结的过程。
拓展板块,联系生活提供更多证据,论证水珠出现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和应用到更多现象解释中。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对于窗玻璃上的水珠等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对其形成原因缺乏科学的认识,可能会产生各种猜想,如认为是杯子里的水渗出的、是杯内水汽跑出来的等。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手实验、观察、记录等方式获取信息,同时需要教师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进行细致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杯子外壁的水珠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了解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一现象;能识别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对水珠的来源做出合理推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探究实践:能在实验过程中,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态度责任: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三组对比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杯子外壁水珠的来源以及其形成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将实验现象与科学原理联系起来,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这一抽象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材料准备】
杯子、杯子(冷冻)、玻璃片、色素、冰水混合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水珠从哪里来
展示图片:洗完澡的镜子上出现水珠。
提问:“洗完热水澡后镜子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教材的情境可能不够贴合南方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改为洗完澡镜子起雾这一情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同时了解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初始认知,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探索:水珠来源实验
1.实验一:密封VS敞开——水珠是杯内水“跑”出来的吗?
学生分组实验,注意观察“盖紧的杯子外壁有水珠吗?和不盖的杯子比,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使用“我发现______(盖紧/不盖)的杯子外壁______(有/没有)水珠,这说明______。”来回答。
2.实验二:有色水VS无色水——水珠是杯内水“渗”出来的吗?
学生分组实验,注意观察“加了红墨水的杯子,外壁的水珠会变成红色吗?”。
引导学生使用“我看到______色杯子的外壁,水珠是______色的,这说明______。”来回答。
3.实验三:冷杯VS常温杯——水珠的出现和温度有关吗?
学生分组实验,注意观察“冷冻的空杯外壁会有水珠吗?它里面没有装水”。
引导学生使用“(冷冻空杯/装冰水的杯)外壁有水珠,因为它很(冷/热),这说明______。”来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三组递进式实验,逐一排除错误猜想(实验一排除“杯内水蒸发”,实验二排除“杯内水渗出”,实验三突出“低温”条件),为后续推理提供证据;结构化表达支架帮助学生规范语言,降低汇报难度。
三、研讨:水珠的来源?影响水珠出现的因素?
问题1:“第一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指向“水珠不来自杯内的水,而是来自空气”。
问题2:“第二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指向“杯子外壁的水珠没有颜色,说明水珠不是来自杯内的水”。
问题3:“第三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指向“水珠的出现和低温有关”。
引导学生总结结论:“杯子外壁的水珠不是来自杯内的水蒸发或渗出,而是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冰冷的杯子外壁时,就会变成小水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实验现象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排除错误猜想,最终得出科学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生活中其他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呢?”,引导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现象进一步验证结论,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板书设计】
2.水珠从哪里来
猜想---------------------------现象------------结论
水溅到镜子上--------密封/敞口----都有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
镜子内部渗水------有色水/无色水--水珠都无色
----……----------冷冻杯/冰水杯--都有水珠-------遇冷凝结
小水珠
【学生记录单设计】:同学生《知识与能力训练》或参考下表
两个杯子外壁的变化
试着用图画或文字记录杯子外壁出现的现象。
实验方法
杯子外壁出现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