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课 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备课人 授课日期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人物通讯,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张秉贵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理解人物精神的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感受张秉贵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并传承张秉贵 “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 的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1)通过细节描写,深入分析张秉贵的优秀品质,理解 “一团火” 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提升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媒体教具 (1)多媒体设备:确保课堂上能够播放《全国劳模张秉贵:将卖糖果做到极致》视频,以及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张秉贵的 “一团火” 精神。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原文:提供给学生完整的课文内容,以便他们在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时参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人物通讯写作指南:准备一份关于人物通讯写作方法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选取典型人物、精选事例、注重细节描写等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教法学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调整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人物通讯是《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让我们先观看一段关于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视频。看完后,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播放视频) (生:我觉得张秉贵非常认真负责,对待顾客非常细心,他把每个顾客都当成亲人一样对待。) (生: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背景介绍 教师:张秉贵是一位伟大的劳动者,他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于 1918 年出生在北京,家境贫寒。11 岁时,他到纺织厂当童工,17 岁又到杂货店当学徒。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规定只招 25 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凭借多年的经商经验,他被破格录取为 “新中国第一店” 的售货员。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经历。 (生:原来张秉贵在旧社会过得很苦,但新中国成立后,他凭借努力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 (生: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三、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词,并概括文章中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并标画字词。 (生: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生:他给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指路,表现了他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生:他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生:即使女儿生病,他依然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生: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体现了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 “为人民服务” 为宗旨的品质。) 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体贴入微: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和颜悦色:形容面容和蔼喜悦。 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与传颂比较,传诵重在传播,传颂重在称赞。 四、重点研讨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师: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张秉贵的品格。请大家找出这些细节描写,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示例 1:张秉贵在柜台里 “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却累得 “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了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示例 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烦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 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示例 3: 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示例 4: 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 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 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生:这些细节描写使张秉贵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让我们感觉他是一个非常真实、贴近生活的人。) (生: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我们更能感受到张秉贵的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探讨 “一团火” 精神 教师:文章中多次提到张秉贵的 “一团火” 精神,这是本文的线索。请大家找出文中写 “一团火” 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的作用。 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 ③张秉贵用自己的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一团火” 的服务精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品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的崇高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了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生:这些句子突出了张秉贵的 “一团火” 精神,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高尚品质。) 五、学有所获 总结人物通讯写作方法 教师: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是崇高伟大的人物;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注重细节描写;用合适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生:我觉得选择典型人物很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他的品质。) (生:细节描写也很重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 (生:合适的线索可以把材料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分享感悟 教师:张秉贵的 “一团火” 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 示例 1:张秉贵展现了什么是 “工匠精神”,什么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 “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 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示例 2: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示例 3: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生:我们应该学习张秉贵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六、内容拓展 教师:最后,让我们齐读下面的诗句,结束本课的学习。 假如我是一束光,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份芬芳; 假如我是张秉贵, 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关爱。作业布置 (1)结合课文内容,选取一个你身边的人物,尝试运用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描写这个人物的优秀品质,字数 500 字左右。 (2)就张秉贵的 “一团火” 精神,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你对 “工匠精神” 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崇高思想境界的理解,字数 300 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