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5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5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2.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4.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重难难点: 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目标: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新知导入
地球怎么了?
思考: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人类真的需要改变气候了,气候如果持续这种状态下去,那么未来的严峻性会更大,不仅是高温的“沸腾”模式,干旱,降雨等问题也会连续性的发展。该如何拯救您,我们共同的地球母亲?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运用你的经验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星桥(节选)
梁衡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水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
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让我们大声朗读并感受它们的意境。
阅读下列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新知
总有人想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恶果……
冰川融化
极端天气频繁
雾霾
干旱
病毒威胁
酸雨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探究新知
以上材料和图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京新高速全线为保护野生动物迁徙,专门修建了20多条野生动物通道,并开展了荒漠戈壁高速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
探究新知
白色污染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人类每分钟消费约100万个塑料瓶,每年使用多达5万亿个塑料袋;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4亿吨,其中2/3为短寿命的一次性塑料;产生的塑料废弃物超过2亿吨/年,而其中被回收的不到1/10;流入湖泊、河流和海洋的废弃塑料高达1900万—2300万吨/年。超过800种海洋和沿海物种受到塑料污染的影响,面临着吞食塑料、被塑料纠缠等危险。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探究新知
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人类
自然
和谐共生
补偿和修复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与必要条件
人类应保护自然,并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拓展提升
大自然的惩罚
探究新知
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人类
自然
人类应保护自然,并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和谐共生
补偿和修复
探究新知
生态系统破坏
冰雹导致农作物受损
毁林开荒造成土地荒漠化
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024年7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暴雨洪涝、台风和地质灾害为主,风雹、地震、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639.8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8人,倒塌房屋1.2万间,损坏房屋15.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42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8.5亿元。
总有人想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然而恶果……
探究新知
01
02
03
04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52年12月5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5天时间内至少4000人死亡,过后的两个月中,又陆续有8000多人死亡。这次灾难让英国走上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
“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燃煤采暖、燃煤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蓄积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雾霾有什么启发?
靠牺牲健康换来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进步。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式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与分享
探究新知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相关链接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届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
2021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届缔约方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物公共体”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探究新知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探究新知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P84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P84
坚定目标
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
探究新知
活动二:xxxxx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探究新知
习近平: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探究新知
塞罕坝这种变化,是从林场人种树,建成绿色屏障开始的,是从大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的。如今的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成为“华北绿宝石”,不仅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塞罕坝的今生
塞罕坝的昔日
探究分享
塞罕坝和余村的前世今生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新时代,党中央以前新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全面性恋化(2025新教材变化)
探究分享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村民王婶的观点正确。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大家的观点启示我们该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造纸厂厂长的观点错误,缺乏环保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小清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探究新知
4.怎样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道路。这两条道路有何不同?
余村境内多山,有着优质的石灰岩资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开矿、建水泥厂。后来,余村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
但是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
第一次的致富道路
鼓了“钱袋子”
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探究新知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道路。这两条道路有何不同?
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
第二次的致富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探究新知
余村的前世今生
探究新知
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新教材)
城市森林公园
海绵城市
美丽乡村
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探究新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探究新知
低碳生活,你我做起
探究新知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2025新教材变化)
《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设定了资源消耗上限、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将各类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红线管控范围以内,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倒逼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025新教材变化)
02
03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探究新知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01
探究新知
4.怎样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P85-87
(1)理念: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3)行为选择: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制度保障: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2025新教材变化)
(5)时代图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探究新知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探究新知
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补充)
①学习环保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②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③依法保护环境,善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④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改善空气质量献计献策。
⑤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
比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节约粮食,减少浪费,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具体行动)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3.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
4.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5. 使用节约型水具
6. 拒绝过分包装
7.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8.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9. 一水多用
10. 随手关闭水龙头
11. 节约粮食
12. 双面使用纸张
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16. 提倡使用布袋与纸袋,建议循环使用
探究拓展
探究补充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论: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课堂小结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智慧选择、生存发展
共生共荣、免受惩罚
尊重自然规律
基础、准则、目标
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
原因: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原因:
措施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
严守红线、底线、上线
措施
探究新知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
探究新知
2.(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这是( )
①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③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需要
④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根本出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探究新知
3.(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体现了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下列选项与致辞相符合的是( )
①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②体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共识
④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利因素已经消除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4. (2024年山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12题)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系列活动,下面是与该活动相关的四幅公益宣传画,其共同主题是( )
A.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B.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 提升公民民主意识 D.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A:分析漫画,这四幅画从不同方面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行为方式,共同指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这一主题,故A符合题意;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粮食储备和供应等方面,与这四幅宣传画的内容关联不大,故B不符合题意;
C:提升公民民主意识侧重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等方面,与宣传画所表达的内容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通常与产业发展、经济政策等相关,不是这四幅宣传画的重点表达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5. (2024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2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24年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在谈到如何兴绿时,他首次提出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这表明我国通过兴绿( )
A. 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
B. 深入开展森林重大隐患排查整治
C. 加快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D. 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走绿色发展道路。
D:分析题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意味着不仅仅关注森林的单一功能,而是要实现森林在蓄水保土、提供经济收益、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从而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
ABC:“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强调的是绿化的规模和方式;“深入开展森林重大隐患排查整治”侧重于森林的安全和保护方面;“加快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侧重于森林资源量的增长速度。这三个选项均未全面涵盖“推动森林‘四库’更好联动”所体现的综合效益;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6. (2024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8题) 某村着力增加绿化面积,提升乡村“颜值”,带动了乡村旅游;同时,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给村民带来了收益。该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开发土地资源 B. 加快城乡融合
C. 坚持绿色兴农 D. 恢复自然环境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C:题文中的某村增加绿化面积带动乡村旅游、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给村民带来受益,说明该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此该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坚持绿色兴农,故C符合题意;
ABD:开发土地资源、城乡融合、恢复自然环境的做法在题文中未体现,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7. (2024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10题) 2013—2022年,我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下降到1%以内,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人们以往“盼蓝天”,如今争相“拍蓝天”“晒蓝天”。这主要表明( )
①我国已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我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③我国已经成为重污染天数比例最低的国家
④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②④:分析题文,2013—2022年,我国重点城市 PM2.5 平均浓度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这表明我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人们以往“盼蓝天”,如今争相“拍蓝天”“晒蓝天”,这反映出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故②④正确;
①:我国还在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实现”表述不准确,故①错误;
③:材料只是说我国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下降到 1%以内,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不能得出我国已经成为重污染天数比例最低的国家,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8.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19题) 《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自2024年6月5日正式施行,专设“生态保护修复”篇章。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有利于( )
A. 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B. 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C.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D. 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所有人共识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A: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而不是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故A错误;
B: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并非旨在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是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故B错误;
C: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可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促进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故C符合题意;
D:绿色发展理念还未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在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忽视绿色发展的情况;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9. (2025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20题)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近年来,我国过境免签政策不断升级,免签范围不断扩大,入境游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将中国作为旅行目的地,欣赏秀丽风光,感受华夏文明,领略中国之美。众多国外游客近距离感知中国后,均赞叹不已。以下是几位国外游客的分享。
(1)结合国外游客的分享,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参考示例简要说明新时代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写出两条即可)
示例:新时代的中国是创新的中国,中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青少年也要更多地与世界深度互动。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与世界深度互动?
课堂练习
9.(2025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20题)【答案】(1)①新时代的中国是美丽的中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使得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展现出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②新时代的中国是文化繁荣的中国。中国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开发新颖独特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2)新时代青少年要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青少年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青少年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少年当自强。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
课堂练习
10.(2025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8题) 《河北省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规定,个人消费者购买1级能效家电、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20%予以补贴;购买2级能效家电,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15%予以补贴。鼓励采取“交旧+换新”消费模式,将回收的废旧家电交由正规拆解企业处置,畅通再生资源回收渠道。这些规定的执行有利于( )
①保护家电企业的知识产权
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践行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④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②③:河北省通过补贴高能效家电和规范回收拆解,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广节能家电、规范回收方式,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题文中政策的内容聚焦节能家电补贴和废旧家电回收,与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无关,故①不符合题意;
④:题文中的政策未直接涉及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11. (2025年湖南长沙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第5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
①团结奋斗,共筑生命家园 ②持续开发,勇于战胜自然
③保护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④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③:分析题文,图片描述了大家一起团结一致保护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团结奋斗,共筑生命家园;保护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我们要合理开发,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故②错误;
④:图片没有涉及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