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界者”钟扬》 教学设计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探界者”钟扬》 教学设计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探界者”钟扬》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钟扬的生平事迹,理解“探界者”的多重内涵(科研、教育、生命边界)。
积累重要字词,把握人物通讯特点
学习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感受钟扬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责任意识与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手法。
难点:分析“探界者”的内涵,理解钟扬在科研、教育、生命层面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分钟)
播放视频《“种子猎人”钟扬:收集一粒种子,拯救一个物种》,走近主人公钟扬:北极圈的“诺亚方舟”——斯瓦尔巴种子库,是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也有一座种子库,即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它是亚洲最大、世界前三大的种子库。而它的成长离不开哪些奔走在祖国各地的“种子猎人”,今天的主人公便是其中的翘楚——钟扬,钟扬不但是一名杰出的植物学家,还有许多其他身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探界者”钟扬》,了解其人其事。
(二)整体感知(20分钟)
1.题目解说:《“探界者”钟扬》是一片人物通讯,“钟扬”是本文的中心人物,“探界者”则是钟扬身上的核心品质。“探界者”,顾名思义就是探寻边界的人。它有多重含义,请结合文本第三段,思考钟扬究竟探索了哪些领域的边界?
明确:科学(植物学)之界、科普之界、教书育人之界、生命之界。(课文依据: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2.课文体裁——人物通讯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工作通讯、报告文学等。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人物新近的行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手法技巧: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的性格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读课文,思考本篇通讯写了钟扬的哪些事?这些事件分别表现了钟扬怎样的优秀品质?请从文中选取关键词概括他的优秀品质,并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完成下表。
人生阶段 事迹 探?之界 关键词 精神品质
“英雄”少年 考入中科大、进入中科院、“胁迫”妻子结婚 探学习工作之界 不安分 洒脱率性、敢做敢为
种子达人 不讲究住房;致力于采集种子 探植物学之界 钟大胆 使命担当,勇敢执着
科学队长 致力于科普工作 探科普之界 愿意教人 重视教育,目光远大
“接盘”导师 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 探教书育人之界 暖 关爱他人,教书育人
生命延续 学生延续探索之路;超负荷工作 探生命之界 先锋者 敢为人先,牺牲忘我
4.字词检测:
①随机点名,请学生大声念出以下词语
拟南芥(jiè) 毛坏房(pī) 撰写(zhuàn) 调侃(kǎn) 屋脊(jǐ)
戛然而止(jiá) 悲怆(chuàng) 跌宕起伏(dàng)
②随机点名,请两位学生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避嫌: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兜底:方言,全部承受。
奇葩:本意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开门见山:指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三) 精读课文,赏析文本(20分钟)
1.请思考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
明确: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植物学家的身份,毕竟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对它进行研究。
②从拟南芥写起,还能将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起来,进而揭示他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其他身份,同时也为下文叙述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埋下伏笔。
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展现人物品格。植物学家鲜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借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变相提问: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质朴与顽强)
2.钟扬为何长期钟情于采集种子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因为钟扬在持续深入的科学研究进程中,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竭力为人类打造一座源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十几年来,钟扬和他的伙伴们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这些种子或许会在几百年后,为未来的人们贡献力量。
3.分析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1) 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儿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一考上了!
明确:天资聪颖,有进取心。
(2) 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明确:勤奋刻苦、勤学上进。
(3) 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
明确:热爱科学、执着追求。
(4) 他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明确:吃苦耐劳、毫无怨言。
(5)“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明确: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
(6)“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 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明确:纯真可爱、直率朴实。
(7)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明确:身先士卒、无所畏惧。
(8)在钟扬的鼓励下,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
明确:真诚热心、乐于助人。
(9)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颗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明确:惜才若渴、关爱学生、重视教育。
(10) 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明确:因材施教、广施教化、思维开阔。
4.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刻画钟扬的人物形象的?
①选取典型事件,全方位展现人物风采。
文章开篇点明了钟扬的多重身份,包括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随后,文章以五个部分分别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事迹,全方位展现了钟扬的精神品格。
例如,在“科学队长”这一部分,文中选取了钟扬承担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写作工作、撰写并翻译以及审校科普著作,还为中小学生义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等多方面的典型事迹,生动地表现出钟扬对科普工作的无私奉献。
②引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其内在精神品格。
例如在“种子达人”这一内容里,引用钟扬演讲中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述,展现出他对自身作为植物学家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认知;引用他以调侃方式谈及收集种子的趣事,体现出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又如描述钟扬能够不顾严重的高原反应,冒着生命危险,攀登至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采集珍贵的种子植物资源,这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这份工作能够造福苍生,也是因为他具备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的高尚品质。
③记述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及回忆,通过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侧面烘托)
这篇通讯是作者在钟扬逝世后,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采访以及材料搜集撰写而成的。文中借助钟扬亲人的回忆,展现出他“‘英雄’少年”的形象;凭借钟扬西藏大学同事的回忆,呈现出他“种子达人”的模样;依据上海自然博物馆设计部主任和一名中学生的回忆,凸显出他“科学队长”的风采;依靠复旦大学同事们的回忆,塑造出他“‘接盘’导师”的形象等。如此展现人物形象,不仅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而且这些回忆在叙述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了抒情与议论,既感人至深,又启人深思。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钟扬用一生诠释了“探界”的意义——不仅是探索科学的未知,更是突破个人的局限,将生命融入时代需求。
请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以“生命的高度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结束课堂。
四、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撰写300字短评《我心中的钟扬》,要求结合课文细节。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位其他领域“探界者”的故事(如袁隆平、南仁东),制作电子小报分享。
六、板书设计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
探界维度 : 科研之界、教育之界、生命之界
精神内核 :敬业、奉献、责任、担当、爱国
教学反思
可增加“模拟采访”活动,让学生扮演记者与钟扬对话,深化对人物的理解。
若课时允许,可引入钟扬的演讲视频或书信,增强教学感染力。
通过以上设计,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精神、从个人到时代,逐步理解“探界者”的价值,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