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
素养 目标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政治认同) 2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提升法治能力。(法治观念)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责任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要求。 难点: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荐股大师”要警惕、“网络交友”勿轻信、“公检法”来电不要慌……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段不断翻新,诈骗“剧本”花样百出,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2024年以来,公安机关坚决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狠狠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其中,中缅双方通过警务执法合作和一系列打击行动,累计抓获5.3万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临近我国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全部被铲除。 教师随笔
二、自主学习 提示: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尝试着在教材上找出问题的要点。 1.什么是法治 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如何推进法治建设的 4.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含义。 展示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的有关图片。(见课件) 学生思考:上述情境说明,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点拨:法治——依法治理。 2.法治的要求。 展示视频。(见课件) 学生思考:观看视频,从公民和社会两个角度探究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教师点拨: 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社会: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展示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关材料。(见课件) 李某系未成年人,祖父母及外祖父去世多年,父母相继去世,外祖母孙某是她唯一的直系亲属监护人,张某系李某母亲生前护工。李某母亲去世后,张某及其妻王某照顾祖孙二人的生活起居。李某曾从其母亲名下继承一套房产,该房产被外祖母孙某出售,售房款中有81.5万元被转入了张某夫妇银行账户。法院依据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认定,张某夫妇的行为侵害了李某财产权益,综合确定张某夫妇返还李某74.5万元。
导 与 学 过 程 学生思考:民法典、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都是良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良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展示食品安全法实施的有关材料。(见课件)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从3 15曝光出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中,毒鸭蛋、毒大米、毒奶粉、毒驴肉、毒酒水、毒梅菜扣肉、淀粉肠都有人掺假制假,甚至我们平时吃的蔬菜、面条、馒头都有人掺假制假。这要求监管部门和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学生思考:上述材料说明法治除了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外,还要求什么 教师点拨: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良法和善治的关系,法治与法制的关系,人治与法治的区别。(见课件) 4.展示中国探索法治道路的历程。(见课件) 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努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5.法治的作用。 展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法律。(见课件) 学生思考:在上述不同的人生阶段,靠哪些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这说明法治对人们生活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1)在上述不同的人生阶段,宪法、民法典、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所得税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 (2)法治对人们生活的作用: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③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④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展示人民法院宣判黑社会性质组织残害群众、破坏当地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的案例。(见课件) 2024年8月5日,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依法对刘顺平等10名被告人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一案一审宣判。组织者、领导者刘顺平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9名参加者分别被判处二十年至二年零三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附加刑。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刘顺平自2009年起纠集刘顺福、李正彦等9名被告人,先后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拘禁、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串通投标等犯罪,攫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破坏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学生思考:结合上述材料总结法治对国家和社会有什么重要作用。 教师点拨:(1)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展示各国施行的法律有关图片。(见课件) 学生思考:了解各国实施的各种法律制度,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教师点拨: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以上从不同角度学习了法治的重要性,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我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教师点拨:(1)个人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国家和社会角度: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3)历史角度:法治是中国人民探索国家振兴、社会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4)世界角度: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教师随笔
导 与 学 过 程 探究二:描绘法治蓝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时间轴。(见课件) 学生讨论:结合我国法治进程时间轴,谈谈全面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性,党中央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开创了怎样的新局面 教师点拨:(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学生思考:(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是什么 教师点拨:(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①基本要求: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总体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知识,一是从法治的意义、认识良法、选择法治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认识到了法治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二是描绘法治蓝图,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发现,法治一直在路上,我们也将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学习目标】
1.理解法治的含义。
2.知道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3.了解依法治国的推进历程和总目标。
4.懂得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难点: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自主学习】
1.法治意味着依据 和 来治理国家。
2.法治要求实行 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 。
3.法治是 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未定实现正义的有效方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
4.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 ,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 地生活。
5.党的十五大把 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6.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
7.我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8.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达标评价】
《韩非子·心度》一文中说:“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意为法律应该跟上时代步伐,治理也要因时制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能让社会实现绝对的公平正义 ②良法应该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③有法律制度就意味着有了法治社会 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因为( )
①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②法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从惩戒“老赖”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到整治“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树立规则意识;从办理维护英雄烈士荣誉、名誉案件,到用法律为正当防卫撑腰……近年来,一个个生动案例有效树立社会风尚,法治维护公序良俗赢得广泛赞誉。这说明( )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维护社会良好秩序需要制定更多的法律
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正义的有效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广东省廉江市的黄永存、黄永裕两兄弟纠集人员,通过故意伤害、开设赌场、强迫交易、敲诈勒索、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攫取巨额非法利益。人民法院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罪名判处黄永存、黄永裕、钟亚光死刑;其余4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死缓至有期徒刑1年2个月。宣判后,廉江的许多老百姓拍手称快。这表明,建设法治中国要( )
①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使每一位公民成为法治的自觉遵守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小华在搜集资料时,找到了下面三则信息。这三则信息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24年上半年,人民检察院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6.2万人。2024年8月,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上半年,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317.6万件,结案2117.3万件
A.建设法治社会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D .坚持人民民主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兴则国家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新局面。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1)有同学问:“为什么说‘法治兴则国家兴’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C 6.C
7.答案:(1)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①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②有利于坚持法治为了人民、法治依靠人民,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③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保证。(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共14张PPT)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
1.亚里士多德曾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法治只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B.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C.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
D.法治的关键在于善治,和良法关系不大
C
2.从惩戒“老赖”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到整治“抢夺公交车方向盘”树立规则意识;从办理维护英雄烈士荣誉、名誉案件,到用法律为正当防卫撑腰……近年来,一个个生动案例有效树立社会风尚,用法治维护公序良俗赢得广泛赞誉。这说明( )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维护社会良好秩序需要制定更多的法律
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B
3.朱熹说:“治天下不可以无法度。仁政者,治天下之法度也。”以下古语与此法治思想一致的是(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C.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D.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C
4.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必须突出法典编纂、涉外法治建设、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法治政府建设和科技创新等重点任务,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推动从“有法可依”迈向“良法善治”。这表明( )
A.公民权利得以扩大,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C.我国实行善治,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D.我国实行良法之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D
5.九年级学生小强制作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图。你认为图中有误的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B
6.我国每一项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建议→政协协商→政府起草→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可谓是“中国式的决策过程”。这一决策过程体现了( )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行政
B.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C.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D
7.202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犯罪率最低、公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公民体感治安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一个国家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④每个公民都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8.小华在搜集资料时,找到了下面三则信息。这三则信息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C
2024年上半年,人民检察院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6.2万人。
2024年8月,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
2024年上半年,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 317.6万件,结案2 117.3万件
A.坚持公正司法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坚持人民民主
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下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④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B
10.【夯实法治基础 建设法治中国】
  为增强同学们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了解,让同学们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九年级(1)班组织大家进行专题学习。
  同学们围绕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法治问题,整理出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历程。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哪些道理。(6分)
答: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③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④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受益者,更应成为法治建设的推动者。请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治建设提出合理意见。(6分)
答:①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②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法。③增强消费者教育,普及法律知识。④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投诉处理机制。⑤强化经营者责任,明确经营者义务。⑥促进社会共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3)开放设问 写总结报告 专题学习结束后,同学们打算依据汇总的资料,写一篇总结报告。请你告诉大家总结报告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6分)
答:①内容要求:全面性;准确性。②结构要求:逻辑性层次分明;完整性有开头、主体和结尾。③语言要求:简洁性,表达清晰简洁。④专业性:专业术语使用准确、规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