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提升法治能力。(法治观念)
核心素养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责任意识)
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政治认同)
“荐股大师”要警惕、“网络交友”勿轻信、“公检法”来电不要慌……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段不断翻新,诈骗“剧本”花样百出,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2024年以来,公安机关坚决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狠狠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其中,中缅双方通过警务执法合作和一系列打击行动,累计抓获5.3万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临近我国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全部被铲除。
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法治屏障
导入新课
4.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自主学习
1. 什么是法治?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思考:上述情境说明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交通井然有序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依法治理
探究一 选择法治道路
教学目标
探究与分享
法治
1.法治的含义。
阅读下面图片。
观看视频,从公民和社会两个角度探究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法治的要求。
公民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社会角度: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李某系未成年人,祖父母及外祖父去世多年,父母相继去世,外祖母孙某是她唯一的直系亲属监护人,张某系李某母亲生前护工。李某母亲去世后,张某及其妻王某照顾祖孙二人的生活起居。李某曾从其母亲名下继承一套房产,该房产被外祖母孙某出售,售房款中有81.5万元被转入了张某夫妇银行账户。法院依据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认定,张某夫妇的行为侵害了李某财产权益,综合确定张某夫妇返还李某74.5万元。
思考: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都是良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良法有什么特点。
良法
1
2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3
4
5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点拨:
阅读思考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法治除了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外,还要求什么?
点拨: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良好的治理
从3 15曝光出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中,毒鸭蛋、毒大米、毒奶粉、毒驴肉、毒酒水、毒梅菜扣肉、淀粉肠都有人掺假制假,甚至我们平时吃的蔬菜、面条、馒头都有人掺假制假。这要求监管部门和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阅读思考
基础和前提
善治
良法
立法
执法司法
体现和保障
深化拓展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制
法治
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法制与法治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基础和前提
体现和保障
结合所学和教材说说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人 治 法 治
基础
特点
原则
结果
建立在专制的基础上
随意性,多变性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平等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4.中国探索法治道路的历程。
近代100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
两千多年
的封建社会
君主专制
变法改制
救亡图存国家振兴
走上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努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中国落后
的根源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邓小平
1
2
3
人治
法制
法治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考:在下列不同的人生阶段,靠哪些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这说明法治对人们生活有什么作用?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成为有着独立的人格权的“人”
宪法、民法典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到了适学年龄,我们要去学校接受教育
毕业后的我们,通过竞聘获得了工作,踏入了职场
成年后,我们恋爱、结婚,组建家庭,抚养、教育孩子
我们学了驾照,买了车,每天驾车去上班
生活中,我们经常去商场购物、饭店吃饭
我们的工资涨了,每月2万,要交个人所得税
当我们老了,领取退休金,享受美好生活
当我们在去世之前,可以立遗嘱,处理好人生最后一件大事
劳动法
民法典
道路交通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个人所得税法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民法典
5.法治的作用。
1
2
3
4
法治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知识归纳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总结法治对国家和社会有何重要性。
2024年8月5日,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依法对刘顺平等10名被告人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一案一审宣判。组织者、领导者刘顺平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9名参加者分别被判处二十年至二年零三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附加刑。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刘顺平自2009年起纠集刘顺福、李正彦等9名被告人,先后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拘禁、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串通投标等犯罪,攫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破坏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阅读思考
01
02
03
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法治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知识归纳
法国民法典
人教版九上道德与法治夯实法治基础精品课件
俄罗斯加盟宪法
马来西亚道路法
我国宪法
点拨: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思考:了解各国实施的各种法律制度,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阅读思考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
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
尊严地生活。(个人角度)
(2)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
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和
社会角度)
(4)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
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角度)
我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3)法治中国人民探索国家振兴、社会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历史角度)
知识归纳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1982年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1997年
党的十五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2002年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201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2018年
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2020年
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
法的先河

2021年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讨论:结合我国法治进程时间轴,谈谈全面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如何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
探究与分享
探究二:描绘法治蓝图
2022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专门部署论述

全面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加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重要性
新局面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总目标
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及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公正司法(保障)
全民守法(基础)
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
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的要求
请同学们对本课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选择法治道路
夯实法治基础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的含义
善治
良法
基本要求
总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依法治理
要求
法治的作用
对个人
对国家
对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
全面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重要性
总体要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要点梳理
1.“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民。”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   )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实行善治
③实行人治 ④实行民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2.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第一条规定: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 ( )
A.法治能够约束和限制公权力
B.法治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预期
C.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D.只要法治力量强大,国家就会富强
C
3.近年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相继制定出台《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等全局性法治发展规划,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共同构建起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国之所以坚定不移走法治道路,是因为( )
①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③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④法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4.张某在高速公路从事道路养护期间,所驾驶车辆被杨某驾驶的货车撞翻,工友王某不顾个人安危伸出援手,及时将张某从车底救出。救援过程中,王某手臂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杨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受伤原因是见义勇为,依法判决杨某赔偿原告王某损失1631.8 元。这一案例表明,建设法治中国要( )
①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使每一位公民成为法治的自觉遵守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5.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四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这体现了( )
A.法治选过善治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B.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D.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统一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