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素养 目标 1.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政治认同) 2.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道德修养) 3.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健全人格) 4.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责任意识)重点 难点 重点: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原因和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内容。 难点: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法 学法 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法、探究讨论法。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想一想: 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世代相传。 教师随笔二、自主学习 提示: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尝试着在教材上找出问题的要点。 1.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它包括哪些内容 又有什么特点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3.中华文化有什么重要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5.什么是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7.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它有什么特点 8.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重要性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9.青少年应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形成。 展示各民族节日的有关材料和图片。(见课件) 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汉族的春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瑶族的盘王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雪顿节、景颇族目瑙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节日,如:古尔邦节等...... 学生思考: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和文化,表明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点拨: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 学生思考: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师点拨:(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展示汉字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图片。(见课件)(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展示《易经》《史记》《四库全书》等古典书籍图片。(见课件)(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展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建筑、陶瓷等古代科技工艺有关图片。(见课件)(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展示诗词、绘画、戏剧、剪纸等传统文化图片。(见课件) 3.中华文化的特点。导 与 学 过 程 学生思考:你能用两个成语来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吗 教师点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发展。(见课件) 为什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中断过?中华文化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知识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展示关于春节文化的有关材料。(见课件)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悠久,最大且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日。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辞旧迎新、拜神祭祖、祈福纳祥、亲友团圆、欢庆娱乐和品尝美食为一体的民俗最大节庆。 自古及今,每当春节来临前夕,中华儿女们,不论身处世界何方,那怕是天之涯,海之角;不论每个人时下的状况及处境如何,都会不约而同拖着沉重的行囊,从世界的四面八方向生养自己的故土如潮水般涌来! 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中华文化有何重要性。 教师点拨:(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3)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4)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5)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6.坚定文化自信。 播放视频《文化自信关乎民族复兴》。(见课件) 学生思考:(1)什么是文化自信 (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点拨:(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示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有关材料。(见课件) 自2002年以来,我国每年举办“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这一比赛吸引了110多个国家的上百万名青少年参加,被誉为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2024年10月28日晚,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总决赛暨颁奖仪式在天津举行。来自102个国家的181名中小学选手齐聚北京、天津两地,共同参与了一场中文学习交流盛宴。选手们游览长城、颐和园、故宫、天安门等中国代表建筑,体验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皮影戏、戏曲等非遗文化,这些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与传承。 学生思考:上述材料启示我们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点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探究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展示孟子、范仲淹、林则徐、邓小平的名言。(见课件) 学生思考:阅读上面的名言,你能感悟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吗 教师随笔导 与 学 过 程 教师点拨:孟子、范仲淹、林则徐、邓小平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但他们的忧乐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教师点拨:(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2)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3)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3.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点。 展示传统美德典故的有关图片。(见课件) 学生思考:阅读上面图片,说说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点。 教师点拨:(1)内涵: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2)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4.青少年要努力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展示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材料和图片。(见课件) 学生思考:向榜样学习,传承美德,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2)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3)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4)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教师小结: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学习美德精神,学习身边榜样,从现在做起,践行美德,争做时代好少年。 教师随笔要点 梳理教学 反思 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中华文化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来理解,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另一个是美德万年长,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可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讲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3.知道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4.懂得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5.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懂得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6.知道青少年应如何践行中华美德。【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难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自主学习】1.独具特色的独具特色的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典籍, 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___________等,共同组成 、 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却是历经沧桑、薪火相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 的创造力和 的包容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文化和 文化,植根于 伟大实践。4.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质、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 。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 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 和 的传承发展。6.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 为指导,以 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转化、 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 ,吸收外来,面向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7.中华传统美德内涵 、博大精深。8.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深远的影响,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方式和________________中,成为一种文化基因。9.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达标评价】1.河姆渡遗址距今有7000年至5300年历史。遗址经过两次发掘,出土6700余件文物,以及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大片的木构建筑遗迹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历经50年,围绕河姆渡文化的考古仍在持续,一系列重大发现向世人展现出远古江南的繁荣图景。这反映了中华文化( )A.一枝独秀,充满智慧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一成不变,薪火相传 D.海纳百川,兼收并蓄2.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些响亮的名字彰显了( )①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传统技法结合现代工艺,中式面料混搭西式剪裁,数字技术赋能创意设计……饱含中国元素、富有传统特色的“新中式”服装持续走俏。扑面而来的服饰国潮风见证着( )A.中华一家亲的和睦共融景象B.中国人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C.先进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D.中华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4.2024年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而后,为开展多样文化活动,英才中学组织学生进行“‘简”述历史,‘牍’懂中华“的研学活动。该活动有利于( )A.宣传红色文化,增强公众的爱国情怀B.增进对中华文化是最优秀文化的认同C.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彰显文化优越性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5.某班准备召开“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班会,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你认为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有(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某校计划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完成相应任务。【传统文化我传承】粽香四溢,百舟竞渡,又是一年端午节。九(10)班同学在课堂上展开了“传统节日知多少”讨论活动。小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团圆、祝福、祥和、憧憬等文化内涵。小华:端午节历经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是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小颖:我国这些传统节日为什么能传承至今,历久弥新?……老师: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突出代表,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1)请你为小颖解疑释惑。【中华美德我践行】(2)如表是同学们围绕中华美德搜寻的名言、诗句,请将他所代表的传统美德和具体做法填写在表格的空白处。名言诗句 传统美德 具体做法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光盘行动,不奢侈浪费,珍惜各类生活资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实守信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② ③参考答案1.B 2.B 3.D 4.D 5.B6.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①言而有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人;重承诺,守信誉等。②孝亲敬长。③体贴父母;关心父母和长辈;为父母分忧解愁等。(共15张PPT)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1.某同学在准备“千年运河 万里长城”主题演讲时,搜集到相关素材。“一河越千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世界奇迹,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水利工程,反映出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翻崇山峻岭、穿沙漠戈壁,纵横数万里,它在中华大地上留下雄浑有力的身影以下最适合作为该同学演讲题目的是( )A.灿烂的中华文明独具魅力B.中华美德万年长C.吸收一切外来文化,面向未来D.山清水秀,留住乡愁A2.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器叫“嫦娥”、火星探测器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些响亮的名字彰显了( )①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此某学校将开展“红色基因我传承”主题研学活动,下列研学路线最符合主题的是( )C选项 路线A 四川宋瓷博物馆——四川红军第一村——陈子昂故里——中国死海B 都江堰景区——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桃坪羌寨——九寨沟景区C 邓小平故里——朱德故里——四川红军第一村——陈毅故里D 朱德故里——四川红军第一村——陈子昂故里——中国死海4.2024年暑假,《长恨歌》《又见敦煌》等经典实景演出热度不减,“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新型演艺项目也赢得广泛关注。传统文化融合沉浸式演出,为暑期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④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5.《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人人有责。下列能体现“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的名句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D6.为了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借助数字技术,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这有利于( )①赋予古籍新的文化内容 ②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③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④赓续共同记忆,守护中华文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7.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下列古语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有( )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8.“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施惠毋念,受恩莫忘。”《朱子家训》中的这些经典语句的教导,我们日用而不觉,是因为( )A.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B.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C.中华传统美德是时代积淀下来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D.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D9.“勤”的本义是辛苦劳动,古人将能够承担这种辛勤劳动的品质称为“勤”。该字的演变说明了( )“勤”字的演变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④勤劳是中华传统美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10.某电视台约请市文化旅游局联合拍摄一部宣传片,市文化旅游局提供了以下素材: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巴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具有内涵深刻的价值理念——忠、勇、信、义,即于国家讲忠诚、于征战讲勇武、于社会讲诚信、于朋友讲情义。由于巴文化的浸染,巴地可谓是风云际会,名人辈出,诗人荟萃。“神剑将军” 电影《周永开》 “神剑将军”张爱萍,30年仗剑执戟、征战天涯,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屡建奇功; 30年铸造神剑、固国安邦,为第二炮兵的建立和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爱萍还是诗人、摄影家、书法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电影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为原型,描述了青年周永开在新中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党工作;壮年周永开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地委副书记,修建化成水库;中年周永开任纪委书记,智斗地方黑恶势力;退休后周永开修路造林,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周永开用一生践行着伟大建党精神。(1)以上素材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 (3分)答:①传统文化。②革命文化。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分)(2)巴人所建的巴国早已消失,当今还有必要宣传巴文化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有必要。理由:巴文化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4分)(3)该电视台面向社会征集宣传片片名。请结合素材,拟定一个片名。(不得直接引用素材原名)(2分)答:(示例)传承巴文化,坚守精神家园。(片名围绕着“巴文化”拟定,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延续文化血脉习题课件.pptx 5.1延续文化血脉教案.docx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doc